呼其圖看著玉如妍的眼神,不禁笑了。
“云姑娘,你這是什么表情啊?”呼其圖笑著問。
玉如妍冷笑道:“就憑你,也配讀我們漢人的書,也配學我們的孔孟之道,也配聽我們的圣人之言?”
呼其圖豈會聽不出來玉如妍言語中的不屑和蔑視,可自己竟然一點也不生氣,說:“在你眼中,我們這些茹毛飲血的野蠻之人,是配不上你們的孔孟之道,是么?”
玉如妍沒有回答,呼其圖笑著說:“其實你們漢人和我們胡人有何區別?我身邊也有漢人謀士,聽說齊國的將軍也是我們胡人。”
“你到底想說什么?”玉如妍問道。
呼其圖笑著說:“云姑娘,我奉你如上賓,你不要這么冷著我嘛。我的確是有問題要請教云姑娘。”
“說吧。”玉如妍沒好氣地道。
呼其圖笑著請玉如妍坐在上座,自己像個求學的小孩子一樣,坐下旁邊。
俗話說,揚手不打笑臉人,呼其圖這幾天對著玉如妍一直笑顏相待,弄得玉如妍倒有些覺得自己太沒有氣度了。
呼其圖問道:“孔子與孟子都是儒家大師,他們都推崇‘仁’的思想,可是究竟哪里不一樣呢?”
玉如妍深吸一口氣,解釋道:“所處時代不同,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則偏向憤世疾俗。”
“何以見得?”呼其圖笑著問。
玉如妍耐心地說:“儒家把‘仁’作為道德的最高原則,‘仁’的根本含義就是愛人。孔子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對人要溫、良、恭、儉、讓。孟子繼承孔子的‘仁愛’思想,認為人人都應有惻隱之心,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是孟子活著時,正值諸侯交相攻伐,就如現在一般,仁義早已不復存在。所以,孟子提出的施政綱領澆孔子來看,就更加具體。”
呼其圖笑著說:“云姑娘果然博學。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云姑娘最贊同哪一家之言呢?”
玉如妍道:“不能說贊同,只能說欣賞。我比較喜歡老子的道家思想,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了無為而治,順應自然。”
“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呼其圖嘆道,“可惜這世間怎么可能無為而治,還有……”
正說著,門外傳來女奴的聲音:“大汗,和妃娘娘備下了晚飯,請您過去……”
呼其圖怒從心中來,吼道:“讓她滾遠點兒!”
玉如妍被他這突如其來的一吼嚇了一跳,站起來說:“既然大汗有事,那我先走了。”
“不行。”呼其圖拽住玉如妍道,“我已經打發了她了,你不能走。”
玉如妍抽回胳膊道:“我不舒服,先回去了。”
呼其圖聽玉如妍這么說,也不好阻攔,只吩咐外面把玉如妍的藥熬好,讓她喝下去。
“太苦了,我不喝。”玉如妍道。
呼其圖有些焦急,說:“你們漢人不是說良藥苦口嗎?必須喝下去!”
玉如妍依舊堅持不喝,呼其圖沒辦法,只好說:“你真不喝?好,你不喝,那我喝!”
說著呼其圖就端起碗送到嘴邊,玉如妍慌忙攔住道:“你瘋了?這是藥,也能混吃的?”
“那你又不吃!”呼其圖也回敬道。
玉如妍輕嘆了一聲,拿過藥碗來,說:“知道了,我吃行了吧。”
玉如妍忍著苦,捏著鼻子一口氣灌了下去,險些要吐了出來。呼其圖為她拍著后背,玉如妍嫌惡地看了呼其圖一眼,扭過身子不讓他碰,呼其圖的手停留在半空中,有些尷尬。
“藥我喝完了,你走吧。”玉如妍說。
呼其圖笑著說:“云姑娘,我能拜托你一件事嗎?”
“大汗不必對我這個俘虜如此客氣,有什么命令您就下好了。”玉如妍一直沒有給過呼其圖好臉色,總是鐵壁防御。
呼其圖也不介意,只是說:“之前我的謀士詹楓詹先生教過我們族里的孩子們讀書,你們漢人的書。現在詹先生很忙,教孩子們讀書的事,能不能云姑娘勉為其難代勞呢?”
“多謝大汗美意,只怕我教不了。”玉如妍道。
呼其圖心想,你是皇帝的老師,怎么會連幾個孩子都教不了?“你不是說自己是俘虜嗎?那我現在下令,你就怪怪服從吧!”
看玉如妍有些松動,呼其圖忙說:“云姑娘不要謙虛,這樣吧,就三個月,你就幫詹先生三個月,怎么樣?”
“好。”玉如妍無奈答應道。
想不到自己兜兜轉轉,還是在這草原上做回了老本行,還是教孩子們讀書。
呼其圖奸計得逞一般地笑了一下,轉身出去了。
這邊,和妃的帳篷里可是鬧騰開了。女奴們怎么都勸不住,和妃把旁邊柜子上的東西全都扔到地上出氣。
“他以前從來都不這樣!現在已經罵了我兩次了!”和妃邊哭邊扔東西。
“和妃娘娘,您別這樣啊!”
“為什么,他為什么突然這樣對我!大汗以前最喜歡我了!”
“和妃娘娘,我聽說大汗最近擄了一批漢人回來,其他的都放走了,單單留下一個女的。”
和妃停止了哭聲,問道:“漢人女子?她是什么人?大汗是不是看上她了?你還知道什么,說啊!”
女奴戰戰兢兢地說:“具體的奴婢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說大汗對這個女人奉若上賓,奴婢也不知道她的來歷。”
“那你還不去打聽!”和妃吼道。
“是,是。”
和妃怨毒地看著女奴出去的背影,憤恨地又繼續摔東西。
次日清早,玉如妍醒來后,便有人進來伺候她梳洗,所穿的衣服和佩戴的首飾也是上乘的。早飯過后,女奴引著玉如妍往一個大的氈帳中來。
進去后,玉如妍看見十幾個孩子坐在那里,直勾勾地盯著自己。
這時,呼其圖和詹楓兩人進來,呼其圖笑著跟孩子們說:“從今天起,詹先生就不能教你們讀書了,現在是這個云先生來教你們。”
“先生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玉如妍心想,果然呼其圖所言不虛,一直讓詹楓教這些孩子漢人的書和禮儀。可是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從今日起就麻煩云先生了,三百千已經教過了,現在您看要教他們什么?”詹楓問道。
玉如妍想了想,說:“既然三百千已經教過了,想必孩子們也識了不少字,那我就從《論語》教起吧。”
“好,那辛苦云先生了。”詹楓笑著說。
玉如妍嘆了口氣,翻開書,道:“今日由我來教大家《論語》。《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儒家十二經之一。”
“先生,十二經是什么?”
玉如妍回答道:“在唐朝時,唐文宗時在國子學立石,刻《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十二經,為儒家的十二經。”
呼其圖笑著看玉如妍看看而談,轉身走出了氈帳。
下午,女奴將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和妃,和妃這才知道玉如妍的來歷。
“原來是那個陳國女官!”和妃咬牙切齒地說,“大汗一向崇尚漢人文化,見了博學的翰林院大學士,還不是連魂兒都被勾走了!”
女奴道:“娘娘大可放心,奴婢聽人說,這個女人雖然有才學,但是名聲是極差的。”
“怎么個差法?”和妃問道。
女奴道:“奴婢聽說,這個漢女和陳國兩任皇帝都不清不楚,還和江湖上一個什么人住在一起,因為這件事情在陳國弄得是滿城風雨,人盡皆知。陳國皇帝眼見壓不住了,才把她貶到了潼關,后來又是和哪個男人攪和在一起,這才被發配到了漠北。”
和妃不免有些驚訝,道:“那些漢人的女子不是最講究名節么?想不到這個女人如此不要臉,在陳國弄那些事兒不算,發配到漠北來了,竟然混進我們部族里攪和。還勾引得大汗根本就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