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流言
陸青灼是個人精,平日里只親近崢嶸峰之人,偶爾被燕十三抱下山,對待陌生人完全不搭理,如今驟然被爹爹陸崢放到獨孤蟻裳懷抱中,按理說她該如常翻白眼亂揮爪,偏生卻不是。
陸崢見這小女兒果然乖巧懂事,抓著獨孤蟻裳就不放,還不時賣萌討喜,使得獨孤蟻裳笑容不斷,當即暗暗地對著女兒豎起一個大拇指。
秋遲與莫子風兩人樂得看戲,越看越歡。陸崢的心神已經全被那一大一小所吸引,燕十三嘆口氣領著崢嶸峰之人一一在秋遲與莫子風等人面前走了個過場,秋遲兩人分別給了禮物,倒是一派慈祥和善。閔青靈已經神游天外,估計就連自己到底是來干嘛的都忘記了。
陸崢樂得做個閑人,將所有招待事宜甩給燕十三,他只負責與獨孤蟻裳說話便是了。
然,悠閑的時光,總是短暫。
相聚的第二日,莫子風等人便一一告辭,獨孤蟻裳于第三日離開,臨走前倒是有邀請陸崢若有時間可往萬魔窟來聚。
陸崢欣然應允,那發自內心喜悅的模樣,徹底叫閔青靈確認了陸崢不是神經大條不通****,只是這人喜愛的不是她這一款罷了。
因為心傷,閔青靈告辭離開時完全忘記了自己身上還肩負著邀請陸崢的重任。
陸崢自然順勢糊涂,裝作什么也不知道。然那閔云卻不是個甘心的,竟于五日后,再次派來弟子遞出邀請帖。
短時間內三封請帖,還都是以閔云的名義。
閔云是誰?不同于穹武門的林遠歸,那是個貨真價實的大家伙。閔云師從青帝,于青帝死后白手起家,一手創立的傲云宗,為傲云宗實力最為強悍的老祖宗,傳聞其實力早已臻如化境,達到圣階。
如此人物,如今竟然三次邀約一個實力方才達到王階不久的小門小派掌門人。而這小掌門竟然是三番兩次借口推脫。饒是不知內情如燕十三和趙鷹,都不禁感到事情蹊蹺,且直覺他們這位陸掌門恐怕與那姓閔的老祖宗關系不好。
但那又如何?姓閔的的確厲害,但他還能不顧羞恥以大欺小不成?縱然那廝不要臉,他們逆蒼派卻也不是膽小之輩。只是一些必要的臉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燕十三皺眉分析道:“事不過三。掌門,那閔云定不是好說話之輩,若是此番你再次拒絕,恐怕不能善了。依我看,您不如暫且答應,半年后正好是傲云宗現任宗主徐長風的八百大壽,修者八百壽數視為祥,彼時傲云宗必定大操大辦。不若掌門回信閔云,上門拜訪日便定在徐宗主八百大壽那一天。那時應邀前往拜壽者沒有上千也有數百,人多眼雜,那閔云就是想要做些什么不利于掌門的事,也該掂量掂量。”
陸崢聞言,眉毛一挑,當即采納了燕十三的建議。
他正愁無法拒絕,卻沒想到徐長風的八百壽辰居然來得如此湊巧。
修煉無歲月,半年時間也不過彈指之間。那閔云再小氣,明面上也不會說自己半年后方才赴約會有如何如何大不敬,更何況半年后還正好是他徒弟徐長風的大壽,彼時前去,也算是順理成章。
于是,陸崢對傲云宗弟子言道:“實在不好意思,陸崢最近感到自己氣息浮動,身上總有真氣外放漂浮,更覺力無窮,想來是修為要有精進了,不得不閉關。只是閉關的時間長短卻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想來,在徐宗主八百大壽前出關是肯定能行的。不若你便回稟閔老宗主,便說陸崢將于徐宗主八百大壽之時前往拜訪。”
“陸掌門,您這……”
傲云宗弟子很為難,陸崢這話說得冠冕堂皇,可聰明人一聽就是假的。但他真有那膽子敢再三拒絕老祖宗邀約嗎?傲云宗弟子不敢深想,卻又畏懼自己若是不能完成任務將會面臨的懲罰,當即就要張嘴勸說、威逼利誘一番,可惜他話還沒說完,便被陸崢袖袍一揮,扇到了崢嶸峰峰腳。
不等那苦逼弟子放出氣勢大吼,便見天將大石,石上十六字龍飛鳳舞。
“掌門閉關,此峰不開,旁人勿入,違者立砍。”
苦逼傲云宗弟子剛剛念完這殺氣騰騰的十六字,頓時便有一把大刀從天而降,旋即便有五個猙獰惡相猶如厲鬼一般的高壯黑漢驀然出現,站立大刀前,齜牙咧嘴,駭人得緊。
那小弟子無法,稍時便屁滾尿流喊叫著跑開了。
“若是以我現在的實力,連塞閔云的牙縫都不夠。”陸崢站在崢嶸峰峰巔,俯瞰那逃跑的小弟子,眉頭微皺。
說來,他也的確該閉關一場了,那自青帝古墓中得來的異獸訣既已暴露,便該好生修習,說不得便也是一保命的法門。且能得閔云上千年念念不忘的東西,自有其不凡之處。
就在陸崢思考前路之時,一則流言開始在真氣江湖之中泛濫傳播。
穹武門內門弟子燕十三修煉魔功,弒師奪寶,打傷門主林遠歸,殺害眾多門內弟子逃跑,其師弟趙鷹是幫兇。
起初,大多數修者都當笑話聽,可流言傳出三日后,面色蒼白的林遠歸親自出面承認,這則流言方才越加泛濫,成了真。
流言如插了翅膀,饒是崢嶸峰閉峰不出,亦有下山采買日常用品的三個弟子聽聞。
孟清河三人自從村子被滅,在外漂泊數年,見多了人情世故、是是非非,如何也不相信燕十三與趙鷹是那般殺師奪寶之輩。只是說的人多了,難免叫人憤怒之余產生好奇。
三人不敢詢問燕十三與趙鷹,便大著膽子向陸崢打聽。
陸崢只是挑了挑眉,對于林遠歸的顛倒是非早有所料,只道:“嘴長在別人身上,愛說什么便說什么。作為一個修者,最重要的是本身修行,修為高了,一切流言都只不過是虛妄。”
孟清河三人深深被陸掌門一番高人之風折服,齊齊道:“弟子愧疚,多謝掌門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