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柜妻弟家中,四門大開,王掌柜妻弟董建躺在屋中呼呼大睡,旁邊擺有一排酒壇。
屋內酒氣熏人,中人欲嘔。孟秋先進屋,然后有掩鼻退出。
一名護衛(wèi)進去把董建叫醒,拉出來。董建身形搖晃,醉眼朦朧。
“幾位來尋董某,所為何事?董某如今平頭百姓一個,并非衙門中人。
幾位若是有事,可去官府,莫要前來找董某。”
孟秋低聲說道:“董捕頭,本官今日前來,是來問一件案子。此案與當鋪王掌柜有關,還請董捕頭如實告知。”
董建一聽與他姐夫有關,酒醒大半。冷聲問道:“請問大人姓氏名誰?因何要過問這一件舊案?
刺史大人不管,在這濟南郡中,還有人官在刺史之上不成?”
董建因姐夫之事,丟官罷職不算,還不能為姐夫申冤,心中愧疚外帶郁悶。
“董捕頭,本官孟秋,朝廷御史。這有官印為證,請董捕頭驗看便知。”孟秋說完,取出官印交給董建。
董建雙手接過,湊到侍衛(wèi)手中燈籠附近,借助燈光仔細驗看。
他身為捕頭十余年,并非平頭百姓,對官印一看便知。
將官印歸還孟秋,董建跪在地上,叩頭說道:“小人董建,拜見御史大人。
請大人為小人姐夫一家申冤,小人外甥女被刺史任鵬侄子任樹奎強暴。
外甥女羞憤自盡,姐夫為外甥女去衙門告狀,卻糊里糊涂挨上一頓板子。
回來氣病交加,沒多久便離世。小人曾身為刺史衙門捕頭,如今被趕回家中。”
董建將孟秋請進另一間屋中,為孟秋備好紙筆。
董建口述,孟秋執(zhí)筆記錄。臨到最后,董建簽字畫押。
孟秋起身,對董建說道:“董捕頭,可愿跟隨本官?
本官在濟南郡要停留一些時日,奈何對此地人生地不熟。
若董捕頭肯助本官一臂之力,想來事半功倍。”
董建喜出望外,跪下說道:“能追隨大人,是董某三世修來福分。
待董某安排好家小,明日一早前往館驛報道。董某誓死追隨大人,聽候大人差遣。”
孟秋取出一張銀票,交給董建說道:“董捕頭,紋銀百兩暫作安家之用。”董建收下銀票,千恩萬謝。
告別董建,孟秋回到館驛之中。忽然想起白日興國寺主持所贈經(jīng)書,連忙取過來翻閱。
一本確是主持抄寫經(jīng)書,然另一本打開,里面并非經(jīng)書,而是一本賬目。孟秋一愣,在燈下仔細查看。
終于確認,賬目內容便是百姓捐贈銀兩明細。
翻到最后,有一紙條,上寫:賬目銀兩,筆筆屬實。現(xiàn)銀百萬,不修河堤。官紳勾結,三七分賬。
主持公道,全賴大人。任鵬下獄,青天重現(xiàn)。后續(xù)賬目,自會相見。”
孟秋仔細核實賬目,百姓所捐現(xiàn)銀總計壹佰零柒萬肆仟貳佰叁拾陸兩。
其中三十家鄉(xiāng)紳大戶所捐不過貳拾萬兩,刨除這些,剩余捌拾余萬兩皆是分賬所用。
官府分得二十余萬兩,那三十家鄉(xiāng)紳大戶瓜分剩下銀兩。
現(xiàn)在看來,這位刺史大人果真生財有道。
孟秋左思右想,還是決定繼續(xù)暗中搜集證據(jù)。
刺史乃封疆大吏,不可輕動。待收集證據(jù)齊備,便上報天子。天子必會派人前來處置,無需自己擔心。
孟秋將所需證物全都收起,放于鐵箱之內,上鎖放好。
次日上午,董建果然前來報道。董建換上一身干凈衣物,頭臉梳理過,人看起來也算精神。
“屬下董建拜見大人,屬下想起,任鵬派人霸占濟南郡內所有渡口碼頭,每月收取月錢。
屬下愿前去調查取證,請大人恩準。”
孟秋點頭,叮囑道:“此事需暗中進行,萬萬不可打草驚蛇。”
半月有余,孟秋審完劉福山一案,將其判為死罪,上報刑部復核之后。
便前往濟南郡下屬各縣,四處尋訪。在此期間,他并未與刺史任鵬相見。
直到這一日,他剛返回濟南郡,忽見城外旌旗招展。
有數(shù)千人馬在濟南郡城外扎營,一員大將飛馬來到孟秋面前。
大將拱手為禮,開口說道:“末將曾虎,見過御史大人。末將率先鋒前來,安國公大人親率左衛(wèi)七日內趕到。”
孟秋大驚,他不知安國公大人為何會統(tǒng)帥大軍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