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居寺中,未央拜祭過母親之后,于樹下靜立。
方丈普惠近日閉關坐禪,寺內僧眾無人敢陪伴皇帝。
寒風陣陣,偶有鳥鳴傳來,未央心情有些煩悶。
想起昨日金殿之事,尚書令榮德王司馬琦出班啟奏:“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天地亦分陰陽,陰陽和諧,則風調雨順,萬物生長。
男女亦為陰陽,故而男女結合而為夫妻,則可陰陽調諧,生息繁衍。
陛下自登基以來,誅奸除逆,平定天下叛亂。
如今天下漸定,假以時日,必定國泰民安。
陛下執掌天下,以天下安危系於己身。皇后賢德,可惜殯天。
后宮無主,陰陽不調。老臣懇請陛下降旨立后選妃,充實后宮。”
司馬琦之言猶在耳邊,雖被自己當場拒絕。
然其所言并非無理,天子無后宮,歷朝歷代皆無此等怪事。
長此以往,勢必為某些宵小加以利用,進而為害朝政。
當初紫靈離世,傷心欲絕。其后皇后英嬋辭世,更是肝腸寸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要自己與她人為伴,絕非易事。今日尉遲蓮月并未像往常出現,與自己談論天下。
尉遲蓮月古靈精怪,又不懼帝王,常常語出驚人,讓未央十分頭痛,以往避之唯恐不及。
今日其久久未曾現身,皇帝反而有幾分期盼。
“長歌,去尋寺僧問問,蓮月小姐可在寺中?若在寺中,請其前來。”皇帝發話,謝長歌微一躬身,便去尋人。
足有小半個時辰,謝長歌方才返回。身后尉遲蓮月一襲白衣,優雅怡人,緩步來到未央面前。
“民女拜見陛下,不知陛下召喚民女前來,所謂何事?”尉遲蓮月躬身施禮。
見到佳人,未央心中稍安。“蓮月小姐無需多禮,朕今日前來龍居寺。
并未如往常遇見小姐,故而好奇。”未央輕聲說道,有些言不由衷。
“哦?多謝陛下關心,蓮月無事。請陛下見諒,蓮月要去后山賞梅。
后山三株老梅,昨日風雪之后,全然綻放。”蓮月說罷,便要告辭離去。
一旁謝長歌也有些吃驚,未曾想這位美人特立獨行,連皇帝金面也不予理會。
“蓮月小姐留步,朕今日無事,可否隨同小姐前去后山賞梅?”未央無奈,厚顏相求。
“陛下開金口,蓮月豈敢不遵?請陛下移步后山,蓮月作陪便是。”蓮月巧笑倩兮,讓人迷醉。
未央心下稍定,幸好沒被佳人拒絕,若被拒絕,當真是顏面無存。
不過未央深信,眼前這位佳人做得出來。
未央腳步沉緩,蓮月步履輕盈,總是要停下來等候皇帝。
一路踏雪前行,近一個時辰方到一處山谷,谷口有三株老梅,迎風怒放。
“暗香映白雪,好梅。不似宮中之梅,隱隱有世俗之氣。
凌寒獨自開,欺霜壓雪,于此梅前,朕憂愁盡去。”未央立于梅前,開口言道。
“世人多喜牡丹芍藥一類富貴之花,喜梅者,盡是高潔獨行之士。
牡丹為花中之帝王,雍容華貴,氣象萬千。
梅不過花中隱士,多生于山谷人跡罕至之地,于數九隆冬,伴霜雪盛開。
天地肅殺,萬物凋零之際,唯梅花盛開,可惜世人多半畏懼風雪,不愿前來觀賞。”
尉遲蓮月于花下行走,人花相映,看得未央一呆。
“蓮月小姐在為梅花報不平,依朕看來,大可不必。花之為花,并非為人。
花開花落,一如人生人死,皆是各自命數。
花不為人盛開,人不為花而生。若遇上,便靜靜欣賞。
若錯過,亦無遺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朕覺得此梅于人跡罕至之地盛開,亦是幸事。少人前來打擾,亦少沾染幾分俗氣。”
兩人于花前談論良久,渾然忘記風雪。直到最后,未央言道:“蓮月小姐,朕有一事相求。
不知小姐可愿隨朕入宮?”未央說罷,心里十分忐忑。
這是他今生初次,出言相求。
“陛下,蓮月不愿。蓮月心在山野,情系青燈古佛,唯愿了此殘生,不再踏入塵世半步。
陛下九五之尊,天下佳人數不勝數,愿進宮陪王伴駕者不可勝計。
蓮月不愿,況且蓮月并非完璧之身,殘花敗柳,若進宮,必讓皇帝招天下人嘲笑。”
果然不出所料,佳人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