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偏西,司馬醇滿身血跡,帶著兩萬余殘兵狼狽逃到關前。
在他們身后,反賊大軍如烏云一般壓上來,近在咫尺。
司馬醇眼望高大城墻,心中百感交集。
仰天長嘆:“本王戎馬半生,未料今日之凄慘結局。罷!罷!罷!本王一世英名,豈可毀于一旦?”
司馬醇勒馬回轉,帶領殘兵迎上追兵。
于潼關城下,雙方再次殊死搏殺。
兩萬殘兵如何抵擋近二十萬大軍沖擊?
不到半個時辰,司馬醇僅剩數千人,這些軍卒將司馬醇護在中間,寸步不讓,
任憑反賊數萬大軍圍擊,急切間卻奈何不得。
咚!咚!咚!潼關城樓上響起鼓聲,潼關城門緩緩打開。
一支精騎從中沖出,大旗高高飄揚,右武衛大軍于危急時刻趕到,出關增援。
李云飛白盔白甲,手提戰刀縱馬沖進敵陣,在他身后,三萬精銳騎兵如風般跟隨。
敵軍廝殺大半日,早已是強弩之末,哪里抵得上這般生力軍沖擊。
反賊都督唐明正在前沿督戰,不料李云飛大軍殺來,剛好對上。
李云飛探手將背后八支短矛抽出一支,揚手朝唐明擲去。
唐明躲閃不及,短矛正中右肩。
唐明大叫一聲,忍痛帶馬后撤。一員偏將過來擋住李云飛,唐明終得以逃脫。
唐明受傷,反賊大軍頓失指揮,陣型潰散,一路敗退下去。
李云飛揮軍掩殺一陣,卻并未窮追,返回關前。
李云飛下馬,來見司馬醇。司馬醇多處負傷,神色黯然。
遙望潼關,關墻依舊,短短一日,卻已物是人非。
之前出關時,十二萬大軍氣吞萬里如虎。
如今僅剩數千殘兵,狼狽而回。
司馬醇慘笑一聲,橫劍自刎。
此時李云飛還未到近前,左右士兵連番大戰,早已精神恍惚,并未注意司馬醇動作。
噗!司馬醇血濺當場,倒在地上。
永安王司馬醇,半生征戰,軍功赫赫,然潼關貪功冒進,中敵伏擊,葬送十二萬大軍,兵敗身死,讓人扼腕嘆息。
李云飛措手不及,只好命人將司馬醇尸體先行收斂起來。
李云飛對司馬醇并無多少好感,此人生前亦是野心勃勃之輩。
然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李云飛眼見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亦是十分難過。
入夜,潼關城內處處哭聲,不少陣亡將士本是潼關居民。
李云飛站在城樓之上,心情沉重。他越發佩服陳日飛算無遺策,讓他帶領三萬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先行趕往潼關。
臨行前,陳日飛一再叮囑,得知朝廷援軍將到,恐司馬醇貪功冒進。
“大將軍,有一人前來求見,自稱張光遠,乃是永安王座前幕僚?!庇卸冀y走上城樓稟報。
李云飛點點頭,讓張光遠上來。
張光遠一身素服,緩緩走上城樓。
“江湖末學拜見大將軍?!睆埞膺h施禮說道。
“光遠先生,不必如此客氣。末將亦曾聽聞先生之名,不知先生深夜來訪,所謂何事?”李云飛說話很是客氣。
“大將軍,末學此番前來,想對大將軍說幾句肺腑之言。
大將軍,此前潼關牢固,只因王爺利欲熏心,一心要搶功勞,才鋌而走險,最終落得一個兵敗身死,為天下笑。
可憐王爺軍旅半生,亦算當朝名將。正應那句俗言,瓦罐難離井口破。
大將軍年少有為,雄姿英發,統軍所向披靡。然需謹記,萬勿為縹緲功名所累。
王爺今日,亦算大將軍前車之鑒。大將軍兵力稍弱,切勿再度冒然出戰。
王爺一念之私,十一萬多將士埋骨荒野,化為孤魂野鬼。多少春閨夢里人,自此黃泉永隔。
大將軍待尉遲濤大人援軍趕到,再行出戰。
反賊暴虐無道,豈能長久?”張光遠凄然說道。
李云飛亦深受觸動,開口說道:“光遠先生身負才學,不妨歸順朝廷,末將必向朝廷舉薦,光遠先生可為國效力,
造福天下?!?p> 張光遠聞言長嘆一聲,走到城樓邊上,笑道:“末學多謝大將軍美意。
末學追隨王爺十余年,犯下無邊罪孽。天下雖大,已無末學容身之處。
今夜與大將軍一談,此生再無憾事。人生一世,唯死而已。
末學與大將軍告辭,末學追隨王爺,黃泉路上也好相伴。”張光遠說罷,縱身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