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內院之中,唯一一處安靜之地,非冷宮莫屬。
冷宮原為坤極宮,三十年前,乃是當時梁貴妃所居。
后梁貴妃被廢,永囚坤極宮。梁貴妃在坤極宮度過十載孤苦歲月,含恨離世。
梁貴妃死后當年,一位陳姓宮女帶著未滿月孩兒住進冷宮。
二十載過去,那孩兒已是弱冠之年,名未央,字靖安。
司馬未央身高八尺,相貌英俊,若有當年侍奉過先帝之人看見,必會驚嘆司馬未央像極先帝當年。
坤極宮后院池塘邊上,司馬未央放下手中泛黃書卷,看著一池綠水,眉宇間散不盡哀愁。
“靖安,你又在嘆氣。娘知你心中煩悶,卻無法幫你開脫,為娘深感慚愧。”一位白發婦人來到池塘邊上,滿臉歉疚。
白發婦人就是陳姓宮女,說起來年紀不過四旬,看樣貌卻似六旬。
怎奈冷宮歲月催人老,若不是有兒為寄托,怕是早就含恨而終。
“娘,今日是紫靈與高公公假婚之日。娘,兒心好痛,有如刀攪。娘!是兒無能,連心愛之人都守不住。”
靠在母親身邊,未央流下兩行清淚。
“靖安,男兒流血不流淚。那太監高明是禁宮副總管,僅在大太監王元之下。
紫靈丫頭家中有事,有求高太監,無奈獻身虛與委蛇。
那丫頭對你一片癡情,待你他日登基繼位之時,可不要忘記人家。”陳姓宮女半教訓半開導,未央卻未領情。
“娘,當今有天子,可不要再說這等大逆不道之言。
區區太監都視我母子如豬狗,唉!孩兒只盼能有出這冷宮之日,找一處安靜之地,好好孝敬娘。
這些年,娘為我含辛茹苦,孩兒無以為報。”未央之言情真意切,陳姓宮女差點落淚。
兒子二十年未踏出冷宮一步,似那籠中鳥,井底蛙。
坤極宮藏書數千卷,經史子集全有涉獵,兒子終日苦讀書卷,卻無法排解心中苦悶。
正在這時,前院傳來人聲。不到送飯之時,母子都有些疑惑。
未央心中一沉,對母親說道:“娘,可是大限將至?”
陳姓宮女未說話,而是拉起兒子快步來到前院。冷宮破舊中門大開,十二名禁軍靜立院中。
總管大太監王元垂手而立,表情肅穆。“罪人陳氏,奉太后口諭,借一步說話。”
眼見母親跟隨大太監王元進屋,司馬未央跪在地上,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王元并未攜帶毒酒白綾等物,莫非是讓我母子自行了斷?忍得一時痛楚,便能解脫。
屋中,陳姓宮女跪在地上,也在等候發落。這一刻,她心里全是兒子。
兒子在冷宮二十載,如今卻要與自己一同離世。
“罪人陳氏,咱家奉太后口諭,有幾句話說與你聽。你可要聽仔細。”
王全低聲說道。陳姓宮女低聲回應:“罪人聽候發落,請王公公告知。”
“罪人陳氏,當年你趁先帝酒后勾引,從而產下一子。冷宮二十年,你母子硬是熬過來。
哀家憐你母子苦楚,特賜你子一場天大機緣。”
半個時辰后,未央滿臉喜色,快步進屋。
見母親枯坐那里,臉色無喜無悲。
未央幾步來到母親身旁,跪下說道:“娘!真讓您說中。蒼天有眼,當今陛下駕崩。
太后要立我為君,登基繼位。娘!真有這一天!”未央興奮說著,卻不見母親回應。
抬頭一看,見母親七竅流血,歪倒在椅上。
未央幾乎發瘋,抱著母親連聲哭喊。始終不見母親回應,伸手一探母親鼻息,氣息全無。
未央放聲痛哭,奈何偌大冷宮除去他母子,再無旁人。直哭到天昏地暗,眼淚流干,喉嚨哭啞。
未央這才發現母親懷里有封書信,取出展開:“靖安吾兒!為娘離世,人卻無怨。
汝切記,奉太后如母,萬不可因為娘懷恨。
繼位登基,面南背北,稱孤道寡。自此你與天下人無親,切記,切記。
望吾兒成一代明君,為娘亦可含笑九泉。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