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按說,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就是上天不看顧?!?p> “嗯,看他這秧子要栽下去怕是有點難了。”
“也不知道,楊二哥家出了什么事,需不需要我們搭把手?!蓖跞恢毕胫N小春時也這樣干的。但,這會兒,看楊大年挑水起早貪黑的干,也是杯水車薪,他已經動搖了。
“王三,你是該去幫一把,你看他對你多好。”旁邊,就有人笑道。
自己不幫忙就算了,還閑話別人,真是太不厚道了。
羅虎聽得兩人的閑談,卻真心的想要上前幫一把。
“來看吧,如果真需要搭把手的事,能幫得上,也是可以的?!毕胫约簝鹤恿_大牛還給掙回拌桶兩天的使用權,羅虎覺得,自己有必要和楊大年把關系搞好一點。
“丫頭,出啥事了?”遠遠的,看著女兒微笑著站在門前,楊大年想,這孩子被事嚇傻了吧,還笑得出來。連忙大聲的問道。
“妹妹,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幾步跑到楊子千身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了個遍,沒見缺胳膊少腿,這才稍微放點心,又疑惑的問道。
“四丫頭,這急爪爪的喊有急事了,是啥事?”月娘此時也抱了楊子禾出了門,擔心的問女兒。
“呵呵,沒事!”一聲“狼來了”招回了田里的爹,引來了家里的娘,卻樂呵呵的說沒事。
這不是胡鬧是什么。
“你這孩子,沒事瞎吼個什么,你沒看我們正忙著嗎?”楊大年被孩子逗得又好氣,又好笑。
“妹妹!”楊子木也生氣了,哪有這樣找樂子的。
“你這孩子,把五丫頭抱回去玩,我把麥子曬了?!睂⑿∨畠和龖牙锶盟鶝]生氣罵起來時,就給轉移了目標。
接過有點沉沉的小妹,拐著腳進了小木屋。
“妹妹,你的腳怎么啦?”楊子木看妹妹走路的姿勢,這還真有事了。
“噢,爹,大哥,快回屋里喝口水,我真有事告訴你們?!笨纯矗浶院?,忘性大,差點被一家子忽悠得忘記了頭等大事!
當真也有點渴了。況且,孩子都說真有事了。
一家人又回了屋。
“爹,我們屋后的竹子是誰家的?”腳痛著呢,對那竹子又恨又愛。要是自家的就美妙了。
“本是李姓東家的,那年搭房子時,算了一點錢,砍得差不多,然后東家就說送給我們了?!毕胂肽菚海约簩|家那個感激??!“這幾年又長了些起來,倒成了一攏好竹子了。”
“噢,我們家的。”不幸中的萬幸,有竹子,問題也就能解決了。只要不是花錢去買,也就不算是問題了。“爹,你快和大哥去把竹子砍了,??抽L得很大的那些。”
這孩子,是想起一出是一出。打谷子時讓砍樹,這栽秧子又讓砍竹子。
砍樹是做拌桶,這砍竹子是?
難不成,這孩子想出了什么辦法。
“妹妹,砍竹子干什么?”楊子木的小心臟跳得飛快,妹妹有什么好主意?
“引水,爹就不用這么累了!”楊子千的笑臉特別的張揚,深深的震撼了一家人。
“要怎么做?”一把抓住妹妹的小手,著急的問道。
“把竹子砍了,劃開,一節節的打通,一根根連在一起,從河里引水到田里。”
不用挑,也不用經人家的田里過,水能自己流到田里。
父子倆相互看看,眼里,都看到了對方的驚喜。
“這樣行嗎?”月娘聽了,盯著女兒,半信半疑。
她根本不知道,住的木屋,灶房和房間的石頭屋,種小麥都是眼前的女兒出的主意。
“行!”楊大年父子倆對這個主意深信不疑。
心動不如行動,楊家,開始了大規模的砍竹子行動。
一根根的竹子放倒了,楊子木就剔枝枝丫丫。待竹子剖成兩塊后,雙胞胎兄妹倆拿鐮刀把一節節關節掏空。
“你們這是干什么呢?”有小朋友好奇的圍在壩子邊問。
“引水?!睏钭由湴恋幕卮稹?p> “引水,怎么引?”小家伙回家談起楊家的大張其鼓砍竹子引水這事,各家大人一致驚訝。
夜幕時分,引水竹子堆了一小堆,預計有這么長了。一家幾口人,費力的搬了,從河邊到田缺口,依次擺開。
一小股清澈見底的涓涓緢流,順著一根根的竹筒,流向了田邊。
“妹妹,你真聰明!”稀泥將竹筒固定在田坎上,用流水洗凈了手上的污泥,楊子木由衷感嘆。
楊子千羞澀的笑笑,這算什么聰明,只不過用了拿來主義而已。
大山上的人家,很多就用竹筒引水到家,純天然礦泉水。
一說起這事,楊子千發現,當真,待田里的水引夠用了,還可以把竹子撤回來,從山上的河溝里引水到家。吃那水,也不比井水差多少。
又一個新發現,她心里竊喜不已。
“丫頭,這主意真好!”楊大年看著流向田里的水,雖然這會兒早已滲進了裂縫里。這樣日夜不停的流,能蓄上水也就容易了。
“嗯,只要不被人破壞,這塊田,明天早上就能蓄滿了?!毙判臐M滿,這件事總算是解決了,心里的大石頭也落了地。
夜里,楊大年將最后一堆麥子用連蓋打下來了。麥收總算結束了,收獲的麥子,讓一家大小興奮了。
“地里的麥子,交了租子只余得下兩籮,但田里收的這些,就是凈賺的了。這些,夠我們家吃上大半年了!”豐收的喜悅,原來是這種心情:激動、驚訝、滿足!
“是啊,子木又經常跟師出門,家里少一個吃飯,又收了這些麥子,今年,我們家,也可以少吃野菜了?!痹履锼懔怂銕?,這可是幾年來從來沒有的好事!
“基本不用吃野菜,娘,我多捉魚,然后自己家再種點小菜,就夠吃了!”楊子森的主業是捉魚,要不是在跟夫子學習,楊子千懷疑,他會當一個漁民的。
“有野菜時,還是找點來墊一下,我們家,也要學著存點糧,眼看,你大哥快成家了,越往后你們兄弟幾個的事都跟著要辦,家有余糧,心中不慌!”到底是當家人,看得長遠,楊大年一語道出其中要害,一家人頻頻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