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何?”沈凌峰脫口言道。
只見這名老翁先瞅了下四周,然后彎下身子,湊近過來,壓低聲音,輕聲慢語道:“傳聞那李鴻星李大人,可不是官府中人,其實際上是一名逃將。其在邊關遭人陷害,隨后殺死那陷害之人,犯下大罪,無奈之下才領軍逃到此地避難的。當然了,這也只是風傳而已,具體情況老朽就不得而知了。”
沈凌峰和伍明輝被這個消息驚的是目瞪口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
沈凌峰更是有些結巴的言道:“那、那你等為何不去舉報此人呢?”
那名老者沒好氣的撇了他一眼:“說了都是風傳而已。再說了,即使是真的,我等去舉報又有什么好處?那李大人又是修路,又是賑災,還免稅降租,這么好的人,我們去舉報他干什么,難道還要像以前那般,官府只管收稅,真有災荒來了,也是置我等百姓于不顧,如此官府要其何用。”
沈凌峰聽聞后和伍明輝相互對視了一眼,隨后也只能相對無言苦笑。
待辭別了老翁后,二人坐與席上默然無語。好一會,沈凌峰才慢聲輕語道:“那李鴻星行的如此大的舉動,卻不想此人竟是一名逃將。文博兄,你看此人行事,意欲何為呀?”
伍明輝深思片刻,方緩聲言道:“以吾所觀,此人修路賑災,免賦降租,無一不是邀買人心之舉。想必此人想立足于此,所圖甚大。”
“那此人寫此‘天機策’又所謀何事?”沈凌峰繼續問道。
伍明輝聽到‘天機策’三個字后不由的眼前一亮,欣喜的叫道:“我明白了。此人身為逃將,犯下滔天大罪,目前只能躲避于山林之間藏匿。此人寫‘天機策’所謀甚遠,有此策在手,不僅能夠拯救萬民,獲取名望。日后也定能直達天聽,洗去一身罪孽。到時想要求職問舍,可謂是易如反掌。”
沈凌峰聽聞此言后,也覺的言之有理。如此大才,雖犯下一時之罪孽,但怎肯終老于山林之間,蹉跎于田野之內。一旦風云際會,自可乘風起浪,直上云霄,翱翔于九天之外。
沈凌峰隨后又有些猶豫,遲疑了一下,但還是緩聲問道:“文博兄,你我二人既已知曉其身為逃將,那這拜訪一事,不知還當去不當去?”
“去,當然要去。我等跋涉數百里,歷經艱辛萬苦,方臨此地,怎能過門而不入呢?再說了,此人雖身為逃將,但從‘天機策’所言來看,此人心系天下蒼生百姓,日后升官復職也是早晚之事。若等此人日后名震天下,怎有我等一席之地。我等正要趁其落難之際,前去拜訪,趁機與其交好。只可惜此人是名武將,要是名落難的文官就更好了。”言道最后,伍明輝不由的有些悻悻然。
沈凌峰也覺的言之有理,即已來此,那就依計而行了。隨后二人便讓下人收拾好東西,接著騎上馱馬,緩緩的向不遠處的長壩鎮行去。
他們準備先在鎮上找個住處,先行歇息一下了,等明日了,再尋桃源堡去拜訪李鴻星了。
李鴻星剛從兵營里面巡視回來,正與王主薄坐于廳堂之上,飲茶聊天。
現在已經臨近四月底了,雖說未聞官府有何異動,但李鴻星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還好春耕現在已經忙完了,又有充足的人手來修建道路、整修水利、搶建堡壘炮臺。再給半月時間,堡壘、炮臺就可全部搶建完畢。
為了御敵于境外,李鴻星又提前派兵出發,將東邊幾十里外的七防關也一并拿下。
七防關古稱為‘散關’,早在東漢年間便在此處修建道路,成為甘肅入蜀要道上的重要關隘。明洪武十年便在此設置了巡檢司,盤查過往路人。
此地雖地勢險要,但也只有十幾名巡丁而已,自然不費吹灰之力便已拿下七防關。接著李鴻星便讓人重新整修此地關隘,設置炮臺。
隨著東邊七防關的拿下,在加上北邊的鐵籠山,西邊的望賊關,李鴻星便占據了此處方圓數百里的區域,并且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圈。
在熬上半個月,等堡壘、炮臺全部修好后,到時憑借火槍、火炮之利,山川之險,自可御敵于境外。
在加上水排和水利鍛錘的投入使用,鋼鐵的產量大幅提高,雖然已經在不斷招募工匠了,可還是由于熟練工匠的欠缺,新式火槍的產量也只達到了日產十支而已。
火炮由于采用了鐵范鋼水澆鑄,產量自是大增,日產小型佛郎機火炮可達兩門。現在也在不斷的嘗試制造更大型號的弗朗機火炮,來作為要塞炮使用。
而對于制造大型火炮,李鴻星更是提出了復合炮體,即鐵芯銅體炮和后世的‘羅德曼鑄炮法’,這兩種制造大型火炮的方法。
其實這兩種鑄炮法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讓炮管內壁的冷卻速度快于外壁的冷卻速度,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下,這樣鑄造出來的火炮不僅口徑大,廢品率低,時間短,而且火炮的壽命要高上五到十倍。
在崇禎元年,明朝就已經用鐵芯銅體法制造紅夷大炮了(現在于北京八達嶺中國長城博物館藏)。后來滿清入關時就帶了一百門大炮,這其中三十五門“神威大將軍”火炮就是鐵芯銅體炮。
而羅德曼鑄炮法則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所發明的。方法倒是很簡單,就是將一根U型的空心金屬管隔空放置于炮管的中間,在將空心管內注入涼水,使涼水不斷的在炮管內循環流出,使炮管內部溫度的降低明顯低于外部。
此方法的運用,可以使大型火炮的廢品率從原來的七到八成,降低到個位數,使火炮的成本大大降低,是火炮史上的一大進步。
但此法也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水循環的速度要適中。太快的冷卻會造成炮管內壁破裂的。羅德曼從提出理論到最后實驗論證出合理的技術參數,就花了近十年的時間。
當然了,羅德曼所得出的技術參數,是所有型號火炮的合理參數了,而李鴻星目前也只是需要,幾種型號的火炮就可以了。
所以李鴻星也只是希望在他的建議下,使工匠們能夠少走些彎路,只要能夠在兩三年之內,將羅德曼鑄炮法研究出來就可以了。
這也是李鴻星明明有了更好的,羅德曼鑄炮法后,還不得不讓工匠們,先鑄造一些鐵芯銅體炮了,用來應急。
在李鴻星日后的建軍思路中,在沒有開發出燧發槍和線膛槍的情況下,則是以火炮為主,火槍兵和長槍兵輔助。
畢竟指望著只能排成間隔一米的火槍陣(火繩槍是沒有辦法排成密集陣型的,火槍兵之間的間隔要在一米以上),去對付騎兵們洶涌而來的沖擊,和推著盾車的步兵來襲,幾乎是沒有可能獲取勝利的,即便勝利了,估計也是損失慘重。
而火炮所發射的密集散彈,則能夠阻止騎兵們的沖擊。而發射的炮彈,也能夠摧毀敵方步兵的盾車,使其失去防護遮擋,從而暴露在密集散彈的打擊之下。
要知道弗朗機火炮則屬于后裝火炮,一門火炮發射的散彈抵得上近百門火槍。而且佛郎機火炮發射速度極快,緊急情況下可在二十秒內,發射四次,要遠高過一般的火槍。
火炮的威力和射程也要遠高過火槍。弗朗機火炮是火炮和子銃分離的,在加上李鴻星使用了鋼材打造,一門小型弗朗機火炮重不到百斤,馬匹可輕松馱運,兩個人也可以輕松搬抬,機動性能也算比較強。
另外天氣的因素對于火器的使用影響比較大。在大風天氣或者是雨天,火繩槍就不能使用了,成為一根無用的燒火棍。
李鴻星可不想,當敵人趁著大風或者下雨天前來襲擊之時,而自己的火槍兵們卻只能束手無策,任人屠戮,重現薩爾滸一戰的悲劇了。
給火炮搭建雨棚或者使用野外涼棚,甚至直接就做成可以防雨的炮車,這些都要比給火槍兵搭建雨棚,更簡單和容易的多,也能夠使火炮做到全天候作戰,即使遇上大風和下雨天,也無所畏懼。
當然了燧發槍和線膛槍的研制,現在已經開始讓人去進行了,進行一些技術儲備了。不過要等到可以使用的燧發槍,估計還要等上好幾年了。
畢竟早期的燧發槍使用不方便,啞火率還還比較高,李鴻星可是希望燧發槍的啞火率,能夠降低到個位數上。
對于線膛槍的研制,李鴻星也只是希望能夠在五年之內能夠研究出來就好了,當然了這之前應該還是先進行一些工具,和簡單器械的研究和使用了。
而李鴻星的新式火槍,也就是改進的‘掣電銃’,屬于一種后裝火槍。后裝火槍不僅射速快,更主要的就是可以躲進壕溝里面進行射擊,這樣就能夠更好的躲避敵人火炮的轟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