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明末風(fēng)雨

第四十五章 包稅 免賦

明末風(fēng)雨 清泉2010南京 3531 2014-07-01 00:12:14

    王主薄也清楚李鴻星的為人,所以道了聲謝,就笑咪咪的,將十錠銀閃閃的官銀,直接收入懷中。而一旁的李云聰,則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起來,他慌亂的連忙推辭道:“下官尺功未立,實在是不敢受大人之賞賜呀。”

  李鴻星則淡淡一笑:“這兩日,汝謀劃道路,水利之施工,也是諸多辛苦。日后,還要汝統(tǒng)管道路、水利之修建,更是要勞心勞力,此等功績,非區(qū)區(qū)銀兩所能夠代替的。他日,等道路、水利修建完畢后,定要立碑以記之,汝之大名,定立榜首,流傳百世而不絕。這些銀兩,只是吾之一點心意,汝不用推辭,只需盡心做事即好。”

  李云聰聽聞此言后,也就不在推辭了,只是語帶哽咽的稱謝道:“在下實在是有愧呀。在下此后自當(dāng)盡心做事,已報大人知遇之恩。”

  而旁邊的王主薄,聽聞日后立碑記述,彼名列榜首,不由的即羨慕、又嫉妒的看著身旁的李驛丞,心中也不由的暗暗思量:今日吾只是出了一點小策,就換回來五十兩的賞銀,看樣子,日后還要多多出謀劃策為好,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的地位,不斷的鞏固和提高呀。

  這時,李鴻星又對著王主薄,笑著輕聲問道:“王先生,吾欲在此地,行使‘包稅’之舉,不知先生意下,此舉可行否?”

  包稅即是稅收承包人,將政府的稅種和稅收金額承包下來,先行交予政府,其后,再向下面的百姓和商戶們收取稅款。

  包稅古即有之,盛于宋、元。明朝財政困難,又有眾多免稅、逃稅之人,常常使田賦不能足額上繳(明末能夠上繳八成田賦的州縣,就算很不錯了),這種情況下,便使包稅再次逐步興旺起來了。一些大戶、豪商們,就聯(lián)手承包稅收,上繳朝廷,隨后又再繼續(xù)向百姓們,清收稅銀,使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王主薄聽聞,李鴻星欲行包稅之舉,略微沉思了一下,方才緩聲回道:“回稟大人,包稅之舉,自古便有之,始于宋朝,興于元朝。本朝近期,時常因地方不能夠,按時足額繳齊賦稅,已有少部分州縣,委任地方豪商大戶,包稅繳納田賦稅款。只是此舉便利于官府,獲利與豪商大戶,盤削與百姓,使的百姓,商戶之間,怨聲載道。況且此地既非州縣,民地貧困,一年所上繳田賦稅款,也不足千兩。大人若行包稅之舉,恐難獲其利。更何況,行此舉后,對于大人聲望有損,還望大人三思呀。”

  李鴻星聽聞其言道,行包稅之舉,難獲其利,更有損其聲望,李鴻星則是淡然一笑,安聲言道:“先生心意,吾已知曉。我欲行包稅之舉,非是與民爭利,只是為緩解地方民眾之疾苦。我欲包稅與官府,并免去此地一切田賦丁稅,使民得其利。當(dāng)然了,吾也不能無端行此舉措。凡本地民眾,日后要將其所產(chǎn)之糧,只能變賣與我,不得賣與旁人。吾以市價八成五,到九成的價錢,收購民眾手中糧食。吾欲如此行事,諸君意下如何?”

  帳中幾人,聽聞李鴻星要免去此地民眾,所有田賦丁稅,并收購民眾手中糧食,不由的,都暗暗思量起來,其中的得失與否。

  這時,李云聰站起身來,先向李鴻星躬身施了一禮,然后高聲贊道:“大人行此善舉,真功德無量,實乃本地百姓之幸也,在下替此地百姓,謝過大人了。”

  李鴻星聽其所贊,只是淡淡一笑。

  旁邊的丘健聞后,卻微皺雙眉,細(xì)細(xì)思索其中的得失。沉思片刻后,才猶豫的緩聲言道:“李大哥此舉,的確大善。只不過要收購大量糧食,必將占用大批銀錢,長久以往,恐怕銀錢方面,難以維持呀,還望李大哥明鑒。”

  丘健所慮的是,雖然目前,他們還算有大量的銀兩,但畢竟沒有產(chǎn)出收入,而且還有大量的消耗支出,本身已經(jīng)算是比較吃力了,以后還要在大量的收購糧食,那必將占用大量的銀錢,以目前的情況而言,很難支撐下去。

  李鴻星聽聞丘健所慮后,卻面帶笑容,輕聲緩言道:“此事易而。我等既然缺少銀錢,那就不用銀錢支付即可。我等可以印刷紙制的‘糧票’,發(fā)行面值‘一斤、二斤、五斤、十斤’等面值的糧票,以此來支付購糧之款。民眾持此糧票,可以在我等商行內(nèi)購買糧食、食鹽、布匹等一些物資。如此一來,不就可行了嗎。”

  眾人聽聞其,欲發(fā)行糧票。雖說這糧票和本朝以前發(fā)行的錢鈔類似,但其只要能夠用糧票購買到等值的,糧食、食鹽、布匹等物資,那民眾也就沒有問題了,自然也就能夠接受了,只是唯恐其與紙鈔一樣,迅速貶值而已。

  而丘健聽聞后,卻想到,如此一來,就得先建立了造紙坊了,后面又有的忙了,不由的面帶苦笑。

  李鴻星看到丘健面帶苦笑,也知其意,但還是囑咐道:“造紙坊一事,還是要你親自抓了,一定要嚴(yán)密,防偽上要下苦功夫,一定要嚴(yán)防假糧票的出現(xiàn)了,到時候,我再給你們支些招了。還有發(fā)行的數(shù)量不能過大,不能超過手中糧食數(shù)量的兩倍,這樣一來,才能夠使糧票不貶值。另外此次修建道路,興修水利,我已準(zhǔn)備,給青壯勞力管飽飯后,還每日發(fā)糧一升(古代一升糧食約等于,現(xiàn)代的一斤八兩重的糧食),到時,我等就可以用糧票來支付了,按每日每人發(fā)糧兩斤了,所以糧票的制作,你也要費(fèi)心抓緊些了。”丘健聞后,也只能連連點頭稱是。

  李鴻星現(xiàn)在行包稅之舉,并且免去百姓的田賦丁稅,實際行的就是‘免糧’之舉。李自成在以后提出了‘均田*免糧’這一口號后,實力迅速膨脹起來,在一兩年內(nèi),就由一千多兵馬,迅速膨脹到百萬之眾,隨后又在幾年之內(nèi),攻下北京。

  對于均田一事,李鴻星現(xiàn)在不打算,也不敢去實施這一舉措,一旦實施了均田,就意味著和全天下的士紳大戶們,站到了對立面了,就再也沒有緩和的余地了。而‘免糧’這一舉措,卻可以打著‘包稅’的名義實施了,當(dāng)然了,剛開始,還是要給官府繳納稅銀,相當(dāng)于交保護(hù)費(fèi)了。但是,一旦等李鴻星的實力強(qiáng)大起來,這到時‘稅銀’的繳納,就兩說了。

  在古代,田賦丁稅,是朝廷官府的主要收入,但對于后世的工業(yè)社會而說,商稅才是真正的大頭,不見后世的政府也都基本免去了農(nóng)業(yè)稅了。

  古代官府在收取田賦丁稅的時候,光一個‘火耗銀’的收取,就為正稅的兩到三成,清康熙后期,各省收取的火耗銀就達(dá)三四成,最高達(dá)七八成。此外還有種種名目繁多的‘費(fèi)收’,整個算下來,要高于正稅的一倍有余,使民苦不堪言。

  李鴻星雖取消百姓田賦丁稅,但李鴻星又能夠通過,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在市面上出售,這樣一來,同樣也可以獲取近一成的利潤,要知道朝廷官府,每年從田賦丁稅里面,收取的也不到一成。而明末時期,朝廷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六百五十萬兩銀子而已。但免糧此舉卻能夠使百姓,免于各種收費(fèi)之苦,真正能夠落得實惠和好處。

  而李鴻星發(fā)行糧票,也是為了讓資金能夠快速流通起來,為以后發(fā)行銀元、紙幣打下基礎(chǔ),此外也能夠一舉,壟斷和控制屬地上的糧食,畢竟,在亂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了,有了糧食,才能夠擁有一切。

  這時,一旁的王主薄,卻微皺眉頭,猶豫半響,才緩聲言道:“大人,你欲免去本地田賦丁稅,此舉雖大利百姓,卻也要得罪不少的官吏,和一些士紳大戶呀。畢竟每年的田賦丁稅中,有近大半的稅銀,都是流入這些官吏,和士紳大戶的手中。此外大人不讓百姓將糧賣與旁人,必然又與糧商們有所沖突。此中事宜,還要想個完全之策方好。”

  李鴻星聽聞此言后,一想便也知曉,此包稅之舉,百姓能夠得其利,官府能夠得其便,那自然就要損害到,那些處于中間的,收取稅銀的底層官吏,和一些勾結(jié)在一起的士紳大戶們的利益了。

  李鴻星卻淡然一笑:“但也無妨,想一些士紳豪族們,連官府也不敢輕易招惹,何也?無非是實力強(qiáng)大而已。只要我等自身實力強(qiáng)大了,又有何人敢輕言挑釁。憑我手中近千士卒,一些皂隸、劣紳、奸商而已,何懼之有。”

  看著李鴻星那意氣風(fēng)發(fā)的樣子,王主薄才猛的想起,面前之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輩,實際上其,還是一名造反作亂的亂兵匪首,路上還打敗了上千官軍的追剿。一些皂隸、劣紳、奸商,對其而言,又有何懼呢。到時真有那不開眼的,惹上了他,那到時還不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呀。王主薄不由為自己一時的疏忽,而暗暗苦笑起來。

  作者說明:

  ‘包稅’即是稅收承包人,將政府的稅種和稅收金額承包下來,然后交予政府,其后,再向下面的百姓和商戶們收取稅款。包稅最早起源于古羅馬帝國時期,距今也有2400多年了。直到公元18世紀(jì),歐洲各個國家還實行著大大小小的包稅制,特別是18世紀(jì)的法國,在當(dāng)時征收的8個主要稅種中,有煙酒稅、鹽稅、國內(nèi)產(chǎn)品稅、關(guān)稅、國有財產(chǎn)等五個稅種仍在實行包稅。在當(dāng)時直到法國大革命的來臨,著名化學(xué)家,拉瓦錫就因為身為包稅人,而被送上了斷頭臺。

  中國歷史上的包稅制始見與五代,盛行于宋、元朝代,當(dāng)時稱為‘撲買’或‘買撲’。繼宋之后,元代大興包稅,幾乎凡稅皆包。參與包稅的除了地方上的富商豪紳,還有很多西域大商人。史書記載的典型例子有:元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燕京劉忽篤馬曾愿出銀50萬兩,撲買天下差發(fā)。有回鶻商人以銀100萬兩,撲買天下鹽課。此外還有撲買天下河泊,橋梁、渡口等稅的。

  以后歷代封建王朝和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均有采用。國民黨政府在抗戰(zhàn)前,對某些地方稅,如屠宰稅、牙稅等實行包稅。(在當(dāng)時的正式文件里,把包稅稱為‘認(rèn)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伊宁市| 石城县| 武城县| 鹤山市| 田东县| 金寨县| 青岛市| 维西| 库尔勒市| 绥宁县| 灌南县| 确山县| 鹿邑县| 名山县| 洛南县| 凤阳县| 江永县| 尖扎县| 扎鲁特旗| 望城县| 利津县| 砀山县| 龙口市| 涟水县| 左权县| 疏附县| 凉山| 扎赉特旗| 南投市| 邛崃市| 从江县| 吉首市| 通化县| 曲麻莱县| 历史| 龙门县| 塔河县| 合水县| 临沂市|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