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墳鎮離青州城的直線距離不過三四十公里,因為全部是崎嶇狹窄的山路,在山上山下繞來繞去,騎馬進去也要一天時間。
朱廣文和蒲健一郎都是客商老板的打扮,綢緞料的對襟馬褂,頭戴黑色禮帽,腰里藏著家伙,倆人騎著馬,后面跟隨著兩個跟班的伙計。
四個人到達三陽山下的王墳鎮時已經是接近傍晚,于是在鎮上唯一的一家馬店里住下,準備第二天早上再去查看衡王墓。
“頭頂蓮花山,腳踩月牙河。”說的就是衡王墓。衡王陵背后峰巒拱衛,對面青山如屏,被簇擁在群山的懷抱中。王陵前溪流逶迤,河水自西而來,繞王陵轉一個半月形的彎,再向東流去,這種半月形的河流拐彎,在方圓幾十里屬罕見。
自從最后一個衡王朱由棷束手就擒,順治三年,朱由棷以謀反罪名被殺,衡王府被查抄,宮殿建筑夷為平地。但是衡王陵因為藏匿在深山里而得以保留下來,這也許就是衡王為什么把自己的靈寢選擇在遠離古城的原因。
衡王陵的不遠處有一個小山村,這個村就叫王墳村,而村內大多數的村民都姓朱,據說是當年王陵守護人的后代。正是有這些王陵的守護人,衡王陵在經歷了近三百年的風雨后依然保存完好。
當蒲健一郎遠遠地看到衡王陵前兩座高聳的殿宇和一圈高大堅固的圍墻時,睜大了眼睛,頓時被整個王陵宏偉的氣勢震撼了,他做夢也沒想到在這偏僻的深山中竟然藏匿著一座如此氣派的王陵。
在蒲健一郎的眼里,這不僅是一座王陵,更是一座金山,這座衡王陵的規模和氣勢絲毫不比他知道的一些帝陵遜色。
占地上百畝的陵寢外有三層圍墻,外層最為高大堅固,是厚實的城磚砌成,高約五米,厚度有三米。再往里的兩層是石墻,厚度不到一米,墻高不到三米,這層城墻據說是用了古老的黃米灌漿技術,即用米湯和石灰攪拌后灌入壘砌的石頭縫隙中,干透后異常堅固牢靠。
三座高大巍峨的牌坊從王陵前一直延伸到圍墻外面,一條青石鋪就的甬道有三百多米長,數十尊石雕的守靈人和守靈獸,威嚴整齊地分列在甬道兩邊,再往兩邊是如林的碑碣,明代時每有祭祀、修葺、冊封、旌表等大事,都刻碑以記。
作為中線的甬路兩邊,坐落著數座殿宇,其中最大的是王陵前,被稱為東西宮的兩座大殿,金碧輝煌的琉璃瓦,朱紅色的墻壁同帝陵沒有任何區別。
甬路的盡頭是用巨石壘砌起來的基座,上面是如同小山似的衡王陵,而且高大的王陵上古樹參天,茂盛的枝葉遮天蔽日。
對于中國歷史頗有研究蒲健一郎看到這座山丘似的陵墓,就能知道陵墓主人的身份,因為古代的中國對于墳墓的大小和形狀都有嚴格的規定,是絕對不可逾越的。
《禮記.檀弓上》中記載,孔子曾見過四種墳丘。有呈四方形隆起,仿佛堂基一樣的“若堂者”。有像壩體一樣的“若坊者”,寬而低矮,中間稍微高出的“覆夏屋者”,還像斧刃一樣的“馬鬃封”。
墳丘的出現時間在春秋中期,孔子曾說過:古者墓而不墳。墳丘出現后并在墳頭植樹以為標記,這樣合起來稱為“封樹”,墳頭的大小、樹木的多少成為死者身份的標志。
貴族以爵等為丘封的高度和植樹的數目,無爵等的庶人“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到戰國時期,封樹就發展為“高大如山,樹之若林”了,秦漢以后,幾乎無墓不封不林了。
漢朝律法規定: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唐朝以后各朝代對從品官道庶民的墳丘都有嚴格規定:一品官為十八尺,庶民的墳高,唐朝為六尺,到了清代則為四尺。這也是俗語所說的“四尺墳頭”的由來。
官爵越高,墳墓越大,歷代的皇帝墳墓更是高大如山,因此被稱為“陵”,反映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蒲健一郎和朱廣文進入陵園后,將馬交給兩個隨從,隨后沿著甬道往里走,迎面遇到兩個肩扛大掃帚的老頭。看來這兩個老人是看護王陵的人,難怪腳下的甬道這么干凈,幾百年了守護王陵的后人依然盡心盡意地履行著前人的職責。
兩個老人的年齡都在六十開外了,雖然都是剃著光頭,依然能看到白白的頭發根,看得出倆人的身體非常健壯。
蒲健一郎和朱廣文的出現讓扛著掃帚的倆人有些意外,臉上流露出驚奇的表情,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頭,很少有人來這里參觀或是祭拜衡王了。
朱廣文朝其中一個老人招招手,大聲說:“過來老頭,過來問你件事情……”
看到朱廣文的穿著打扮,還有他一臉驕橫的表情,老人顯然猜出他是什么樣的人,兩位老人慢騰騰地走過來,其中一個人慢悠悠地問:“兩位客官,有什么事情?”
朱廣文從口袋里摸出幾塊銀元,在手里掂著說:“問你們一件事情,回答好了大爺我有賞……”
“呵呵……”其中一個老人冷笑了幾聲,“讓我們叫你大爺,你不怕折壽啊。”
“你……”朱廣文被一下子嗆得沒話說了。
蒲健一郎用眼瞪了朱廣文一下,心想這個蠢貨,連句話都不會問,不過他自己又不敢說話,生怕一張口讓人家聽出他是日本人。
看到蒲健一郎對自己不滿的表情,朱廣文心里有氣也不敢撒出來了,于是換了一副嘴臉,笑嘻嘻地說:“老人家不要生氣,麻煩問一下這里是不是衡王的墳墓啊?”
只見兩個老人都帶著諱莫如深的表情搖搖頭。
“什么?這里不是衡王墓?”朱廣文驚訝地說。
“我們從未聽說過什么衡王墓。”其中一個老人冷冷地說。
朱廣文指著不遠處那座高大的陵墓問:“不是衡王墓,那是什么?難道是你們家的祖墳!”
說話的老人并不理會朱廣文憤怒的表情,他搖著頭輕聲說:“哎,很多人都以為這里是什么衡王墓,說出來你們也不會相信下面埋的是什么……”
蒲健一郎終于憋不住了,急忙問:“老頭,你的說出來我聽聽,下面埋得是什么?”
聽到蒲健一郎的話后,這兩個老人相互看來一眼,倆人顯然都聽出這個一身老板打扮的人是個日本人,此時兩位老人都意識到這四個人來者不善。
其中一個老人看著蒲健一郎說:“衡王爵位世襲,在青州共傳了六代七個王,按照明朝的制度,天子眾子必封王,王之眾子封郡王,衡王后世共有二十九任郡王,連同后代衡王,還有那些王妃,起碼有好幾十人,怎么可能在這里只有孤零零一座陵寢?以衡王的身份怎么會只把自己一個人埋葬了這偏僻的山野之中?這里只是一個假王陵,是為了掩人耳目的……”
“你胡說!”沒等老人說完,朱廣文就大喊了一聲打斷了他的話,“你……你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老人似乎并不生氣,笑呵呵地說:“哈哈……既然你們不相信,干嘛還要問我們?”
說完,兩位老人扛著掃帚就要離開。
蒲健一郎急忙抬手攔住兩位老人的去路,“請等一等,你們還沒有告訴我,那個土堆下面埋的是什么……”
剛才說話的那個老人停下腳步,神情平靜地看著蒲健一郎說:“好吧,看你不像個壞人,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巨大的土堆下面壓著一個海眼。”
“海眼!海眼是什么東西?”蒲健一郎不解地問。
“就是與大海相通的泉眼,下面與東海相連,海眼里波濤洶涌,如果不小心打開了,大水立刻會涌出來淹沒這里……”
朱廣文馬上用手指著老人罵道:“瞎扯淡,這些話哄騙三歲小孩還可以,想來蒙老子,馬上給老子滾!”
一看朱廣文像瘋狗一樣的要咬人,兩個老人趕緊扛起掃帚匆忙離開了。
等兩個掃地的老人走遠后,朱廣文轉過身來對蒲健一郎說:“大佐閣下,您千萬不要聽這兩個老混蛋的話,他們一定是害怕有人來挖掘衡王墓,故意編造謊話來嚇人。”
蒲健一郎輕輕地搖晃著食指說:“不……不,他們前面說的話也有道理,帝王陵墓一般都是集中在一起的,很少有孤零零一個的,這里面一定有問題。”
“那我們該怎么辦?”朱廣文顯得有些喪氣。
“先看看再說,我要把這里仔細地研究一下。”
“好,請大佐閣下這邊走。”
朱廣文一邊說一邊陪著蒲健一郎朝大墳那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