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狼食

163、火線賣官跳樓價

狼食 楊山林.QD 2542 2020-10-31 10:04:50

    餓殍遍地時,朝廷賣官誥。

  知府三升米,縣令面兩瓢;

  往下再打折,窩頭能換到。

  官職雖高貴,死尸不會要。

  大秦中書府總共分配五間房,左、右宰相政事房各占一間;侍郎五人,正三品,為中書令之副,同用一間,辦公桌免強擺下;中書舍人十人,正五品上,是中書省的骨干官員,擠在一間房中,兩人同用一張辦公桌子。往下的起居舍人八人,從六品上;通事舍人三十二人,從六品上;又有主書八人,從七品上;主事十二人,從八品下;右散騎常侍六人,右諫議大夫十人,都是當時的府、縣太爺品級,相當于后世的正副廳、處級干部——全都在門外站班。

  上班議事,室內座次沒擺對,掀桌子、踢凳子大鬧的天天都有;在門口上班誰站前誰站后位置沒排好,打得頭破血流的更是經常不斷。

  這還是中書、樞密一類最高機構,下邊的六部九寺二十四司,每部每寺每司在品官員數十人,只不過兩間房。三品銜的一把手政事房用上一間,幾個四品副職擠用一間,其它四品以下均在門外站班。

  一時間,節度衙改建的皇宮成了官的天下,到處官帽亂晃,官架子亂擺,磕頭聲不斷:“參見大人!”“叩見老爺!”“老爺早安!”“老爺好!”“靠邊站!”“是是是!”“滾過去!”“行行行!”——你拜我我拜你,吵吵嚷嚷,亂成一片。有仆人送水途中不小心打個噴囔,便有五六個縣太爺品級以上的高官找他麻煩,僅耳刮子挨了三十六個,腳踢鞭抽的次數加起來足有上百下,打得那仆人趴在地上起不來,那一群官們還覺得架子沒擺足,威風沒耍夠,一個個叫著:“若在老子衙門,老子把你下到南監!”

  朝廷機構官已成禍患,李守貞還嫌不多,為了籌集軍糧,他又開始賤賣地方官誥。

  起初,知府三百石,副職二百石;知州一百五十石,副職一百石;知縣一百二十石,縣丞、主簿、判官、縣尉、巡檢一類相當后世副處級的八十石。

  郭威在城外筑起營寨,與他對耗了半年,官誥價格已經降到知府一百石,知州五十石,知縣十石,副職各減一半。

  貪小便宜是國人的通病,直到后世,降價銷售、搭配銷售仍是商家經營法寶。大秦各地官誥比后漢便宜千萬倍,雖說任地現在還是后漢管轄,但此時不買,待大秦統一之后還會這么便宜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那些有些余糧的富戶有哪個能禁得誘惑,不去抓這個改變家族命運的好時機?于是乎,不管傻憨瞎瘸、八十老翁、滿月小兒,爹也買,兒也買,孫也買,紛紛掃倉倒缸拿出存糧,搶換官誥花紙片兒。官衣官帽制作不及,有的人急于過官癮,就將舊大衫補上圖案,平常帽子紙糊個翅子,揣著官誥到街上顯擺,學著當官的樣子磕頭作揖。

  一時間,河中城內到處都是仍是后漢管轄的全國各地的大秦地方官。

  這邊安州與曹州二個知州為買雞發生糾紛,吵得不亦樂乎;那邊太原知府和陳州巡檢為買白菜稱高稱低打得頭破血流。定州知州與蘇州縣令為搶購一筐蘿卜各不相讓,樞密副使的二哥參與打斗,武安縣令上前幫手,鄧州知州想要解勸,唐州知州說拉偏手,鬧得雙方有親戚朋友關系的漢州、鎮州、滑州、河陽、晉州、孟縣一群州、縣官全都參與,結果直鬧到大秦萬歲爺的金鑾殿。李崇訓惱怒起來,讓侍衛每人御賜十個嘴巴,罰米二升,方才不了了之。

  地方官官多事多還影響不大,軍隊中官多事多卻與戰事的勝負緊密聯系著。

  原來一正一副的一個五十人小隊,如今軍頭就有二十多人,且下邊士卒有買知縣、主簿的,有買縣丞、縣尉的,有買巡檢、捕頭的;有的沒有實差,虛職也是文、武序列八品、九品承宣郎、保義郎、仁勇校尉、御侮校尉一類虛銜。

  官誥就是身份的標志,掏錢買來了誰也不愿藏著掖著,都恨不得捧在手心里,掛在脖子上顯擺顯擺。亮了身份,當然就要求與身份相稱的地位,就要擺顯示地位的架子,就要耍顯示地位的威風。

  有的過去不是官,現在是個官;有的過去是小官,現在大了點;有的按實差是下屬,按虛職是上司;有的按現職是低品級,按預備職是高品級……實職、虛職、現職、預備職、兼職、文職、武職、中央職、地方職,順穿橫繞,遇見具體問題,就是干了幾十年吏部尚書的老官掰著指頭計算半天,也還是難以掰扯清白上下關系,日常生活中當然是亂成一團麻。

  “老子是七品級別,你娃子才是個從九品,憑什么瞪眼訓斥?”

  “老子是正七品,你娃子是從八品,你得給我磕頭才對!”

  “我草,這賞怎么發的?我從六品還沒一個不在品的節級高!”

  “你那的,誰扛云梯,老子是從八品銜!”

  “滾一邊去,沒個上下!老子七品官還沒盛飯,你擠什么?餓死鬼脫生的嗎?”

  ……

  每頓吃飯,每次出戰,下邊一片嚷嚷,論級別,爭待遇,排官職就得老半天;打飯時誰先誰后,更是吵得雞飛狗跳;到了戰場上,當然是誰官小誰沖鋒在前。官越小身份地位越低、生活待遇越低,誰個真心出力?

  李守貞率眾官兵一次次突圍,一次次殘敗,官誥便越來越不值錢。李守貞見軍中無糧,將官誥不斷降價,直降到跳樓價知府百斤米,知縣二十斤米,縣丞、主簿、縣尉、判官、巡檢一類副縣級的五斤米,還是買的人越來越稀。

  又過了月余,軍中馬匹已快殺光,李守貞只能大量印刷官誥,強行推銷官職。眾官兵四處奔走,見院就進,翻箱倒柜,地挖三尺,搜到能吃的便一律用官誥換走。

  糧食越來越珍貴,官誥越來越不值錢。到了后期,許多人餓得實在受不了,便用手中官誥換吃的,開始還有人占便宜,到了后來,知府三升米,縣令面兩瓢也沒人交易;往下的縣尉、主簿一類佐雜官更是打折再打折,連一棵白菜、半塊窩頭也難以換到。

  軍糧斷炊,膽小的餓死,膽大的便食人肉度日。李守貞喜吃人的肝膽,以為滋補延壽,便傳令將士,沿街掠殺老幼婦孺充作軍糧。

  吃人肉原本只是暗中個別人所為,太上皇開了這口,便成了大秦朝廷命令,公開政務。

  先是軍隊掠殺百姓,將死人論斤分秤,分與將士;百姓吃完了,便吃小官,買地方官官誥的官們首當其沖。那些餓極了的將士只要在街上找到人,不論是知府,還是縣令,只要身上有肉,抓住就當雞殺。可憐那些傾其家中所有買得大秦預備知府、縣令、縣丞、主薄、巡檢、縣尉一類地方官的富戶們,官誥揣在懷里還沒暖熱,便連身體一起又貢獻給大秦作了軍需。

  官多作亂,糧草不濟,軍心渙散,李守貞破不了郭威長圍;吳、蜀、契丹等外援見他勝利無望,有的嘴上仍還支持,卻不再行動;有的干脆食言,拒絕支援。

  李守貞內外交困,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

  這天,李守貞正急得團團亂轉,手下新任丞相婁能說道:“啟秉太上,臣有一計!不需廝殺,便能解圍!”

  “有屁快放!”

  欲知后事,請看下回:絕境中的封后大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钟山县| 永和县| 和田市| 康定县| 合阳县| 嘉荫县| 灵寿县| 莆田市| 五指山市| 永和县| 洞头县| 古蔺县| 察哈| 东海县| 南澳县| 香格里拉县| 汝阳县| 岳阳县| 洛宁县| 贺兰县| 沙雅县| 汝城县| 来凤县| 辉县市| 永春县| 泌阳县| 滕州市| 仙居县|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霍城县| 象州县| 云霄县| 阿克陶县| 虹口区| 海原县| 浙江省| 临泽县| 枝江市|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