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到這里,也算是結束了。
堅持到最后的書友就會發現,這實在是個詭異的結局。
如書中所說,倘若楊宸做了另一個選擇,那故事就會繼續下去,而本書,也會由六十萬字增到百萬。但楊伯胤終究是楊伯胤,不管他后來發生怎樣的改變,骨子里,其實一直都是當年初上京城的書生。
他并不是喜歡追名逐利的人,甚至可以說,他并不是心懷萬民剛正不阿的官員。他不可能為了名利為了百姓繼續存活于人世,因為在他心中,李奇的性命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存在。
說白了,他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被逼到歷史巨輪上的小人物……
變通自我斗跨權奸,心愿了結之時,他已騎虎難下。幸虧年落給了他那樣的選擇,幸虧命運之神終于仁慈了一次,不然的話,益古齋就要重新陷入愁云慘淡中了。
益古齋自開寫起,筆者就不知不覺的被故事帶入思考,夢想與現實,魚與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嗎?
故事的結局,就是思考的結果。雖然讓人很無奈,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啊。
書中的楊伯胤,全心繪丹青的時候,是個奇才。然而只要他投身朝爭,所有的本事就會漸漸淡去……塵埃稍定時,他若想拾起天賦的話,就不得不在茫然中摸索一段時間。
他的一生,為親人改變過,為含冤的人不平過,被欺凌陷害過,也反抗過……曾走了狗屎運被畫壇泰斗看中指導過,也曾于困頓茫然時得到美人芳心過……但是,當這些都散去之后,他不過只是一個被命運驅使的弱小人類罷了。
幸虧,他身邊一直不乏支持他的朋友存在。程暮,李奇,年落,文道同,周安,趙虎,管和及謝氏三兄弟等人,回望前塵,哪個沒真心的幫過他?
他朋友以誠待他,他也沒做孬種。為了這些朋友,他自己也放棄了太多東西。說起來,他和孫如圭并無多大的仇恨。文中曾說,楊伯胤是一個只要沒被人欺負死,就不會多斤斤計較的人,但是,他卻與孫如圭不死不休。
趙虎,周安,程暮……這些人的慘死橫在那里,他無法讓自己偏居一隅茍且偷生,他必須為他們以及為自己討回公道。
然而,說到底,他并不屬于朝堂。他應該和云玄子文道同等人一樣,暢游山水大隱于市……可信,命運永遠如此不可捉摸,應該只是適合,而不是必須。
-
寫過的這幾本書中,前兩本書都是關于夢想而著。昏鴉盡,源于年少時的夢,益古齋,源于畢業后的夢。
說來慚愧,文學夢,畢業后有兩年時間被我直接撂到爪哇國。兩年后在現實生活里撞了壁,一個人茫然失意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曾經自己的夢想,于是想要重新拾起來。但是這過程,實在太不容易了——和楊伯胤想重拾畫筆一樣艱難,最要命的是,我沒有他那樣變態的天賦。
所以跌跌撞撞走了這么久還沒有結果,但是,我不敢保證再次丟夢后是否還能繼續拾起。所以……繼續走下去吧,在變通中走下去,雖然堅持自己很重要,但是,人生在世,得生存。
去年回家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自己上學時寫的文章,再看看現在的,總覺得少了點兒什么。后來想了許久,也許是少了純粹吧。時隔兩年,雖然不愿意承認,但是,我確實不再是一個純粹無知的憤青了。
然而,這是成長的代價!
-
益古齋完結后,再也不在點點玩兒雙開了。益古齋開書后,竹影夢回鐵馬踏夢相繼開書,當時以為自己應付三本書跟玩兒似的,到后期才發現,一個人根本無法三心二意。有句話怎么說來著,三心二意只能一事無成。
所以,接下來就專心更新地獄鬼塔了。新題材,但也是新突破。雖然換題材對寫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兒,但是,真的很希望有一天,大家喜歡的是筆者的文風(唔,不過這似乎只能夢里想想了哈哈……)
好了,遲到的完本感言絮絮叨叨說了這么多,都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估計大家也看睡了,就不扯了哈,新書地獄鬼塔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雖然是新題材,但我確實是很認真的再寫……請相信我,真的很認真再寫,唔,我這句話是不是曾說過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