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深層心理學

第十五節 最強障礙—心理與生理的終極對決

深層心理學 蓮花九天落 2015 2012-12-03 09:38:05

    這個挑戰完全和心理問題形成對立。

  大家自然應該能夠想到的就是生理問題。

  何以說起?

  如果說,一個人是由精神和肉體組成,這應是毋容置疑的。

  通過深層心理分析,患者確信自己的心理已經完全沒有問題和隱患。

  所以,再多的心理暗示也難以影響到他。

  但是,卻有一種暗示,對他來說似乎還沒有形成免疫力,那就是——心理問題是有生理基礎的。

  可以說,這個問題不解決,所有的心理分析幾乎都是白費。

  這種暗示常見于科學家或者生理醫生,又或者是一本科普讀物……

  他們通過對大腦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把心理學嚴格加以生理化;習慣于把心理問題還原為:生物化學反應、基因問題……嚴格的科學命題。

  所以,連推崇純心理治療的心理學泰斗弗洛伊德,都曾被人貶為“江湖郎中”。

  現代醫學也有力地證明:許多藥物確實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很不幸:鮮有單純依靠藥物徹底治愈心理疾病的例子。

  更何況,人們對待藥物治療心理疾病,與藥物治療生理疾病,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

  所以,科學界也就不能聲稱藥物的作用有何偉大,否則會與這種偏見形成自相矛盾。

  不過,這些為心理學的辯護之詞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因為,科學界所推崇的生物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子結構、成份、含量……確實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比抽象的心理分析要有具體形象得多。

  心理學家也許會在科學面前相形見拙。

  尤其是心理患者,更有可能對科學數據堅信不疑;而對心理分析感覺蒼白無力。

  但是,只需保持你的耐心;還有僅存地對心理學的一點希望,再深入一點;你也許會驚奇地發現:心理疾病竟跟那些精確的科學數據、結構毫無關系,互為平行線。

  原因竟是:心理患者對科學家的過度崇拜和妥協,而對自己本身資質的過度自卑;導致自己無法脫離類似“基因決定一切”的魔咒。

  宿命般地認為自己的心理疾病已成定勢,無法改變。

  就像有位學生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成績,卻總也不見效,為此無比困惑。

  大家自然就想到他所采用的方法或者他本人的智力。

  到底是哪里不對?是方法不適合?還是智力不高?

  卻幾乎沒有人想過,包括他自己,“我到底想不想讀書”這個問題。

  如果一開始就不想讀書,方法的探討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曾經有一位學生,每次在重要考試前都莫明其妙產生一種悲觀心理——我一定會考砸。

  準備越充分,越有把握,這種疑慮越強烈。

  一般人看來,這種悲觀心理是毫無必要、毫無道理的,是不自信的最典型表現。

  但從深層心理來看,這種心理卻是十分合理的。

  那是他的潛意識在“反抗”考試——為什么一定要迎合老師和別人的評價,考個好成績?

  從后來的分析中,確實找到了答案——在遙遠的過去,在一次偶然意外的事件中,他對老師產生了微妙的妥協,才導致了以后一系列復雜的心理疾病。

  對考試的疑慮,只是在恢復那時健康的、不妥協的自我。

  我幾乎可以肯定:只要是自我真正堅持的東西,而非妥協的產物,就一定會自信并取得成功。

  但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因為幾次重大挫折而認為自己在別的方面也一定會失敗,導致悲觀絕望。

  這是因為在前面和后面將會詳述的“人格融合”——本人和向其妥協的那個人的人格融合。

  如果因迎合他而追求的目標失敗,就可能會導致自我的理想和創造力也跟著失敗。

  所以,不要小視生活中那些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小成功——那才是自我的真實表現。

  把這些小成功串聯起來,遠比為迎合他人,僥幸得來的幾次大成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又如在二戰期間,曾經有人建議美國總統羅斯福,說他如果不生產核彈,就像當年拿破侖不相信鋼鐵做的船能夠浮在海上一般,錯失勝利的戰機。

  羅斯福說:“可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并不想做拿破侖。”

  可見,一個人是否保持自我,就能從此例中看出:

  不管輪船和核彈的科學研究有何偉大。

  但如果羅斯福的自我并非關注這些,這些科學在他面前就毫無意義。

  也曾有人質疑:“你不關注不代表這些科學不存在。”

  “可是,我說過要否認它的存在嗎?僅僅是不關注而已。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難道一定要以他是不是學過醫科為前提嗎?”

  既然一個人渴望恢復心理健康,就可以確定他的先天條件是沒有問題的.

  這種本能直覺比遺傳學更有意義.

  這需要一個復雜的解構過程,將在后述中闡明。

  到時候大家會驚訝地發現:恐懼生理有缺陷,不過是對理科老師的過度妥協導致的.

  這樣看來:心理問題仍然是心理問題,而并沒有完全還原為機械地“生物化學反應”;也就仍然是前面所述的,對偶然過度崇拜的心理問題。

  由些可見,最后的問題還是回歸到“偶像”上來。

  明白了這一點,患者就自然不會過分向“偶像”妥協,也就不會受他們的暗示,害怕自己心理的病是由嚴格地生理缺陷決定,不可改變。

  但患者一般會在細微之處,有失偏頗。

  他們總是忘了,不向“偶像”妥協,該怎么辦?

  往往選擇另一個極端——拋棄“偶像”。

  但這樣會導致他們失去心中愛的動力,失去了快樂的源泉,從而成為抑郁的基礎。

  就像他們剛患心理疾病時,會認為生理醫生是如此的無力.

  以往身體上的小毛病都可以成功地醫治好,但現在遇到了心理疾病,似乎再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可見“偶像”的作用是如此重要!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开化县| 庆阳市| 肥城市| 甘南县| 张家川| 鹤峰县| 突泉县| 思南县| 庄河市| 黄梅县| 遵化市| 合江县| 卓资县| 永新县| 凌云县| 普格县| 泽普县| 佛学| 许昌市| 屯昌县| 盐津县| 光山县| 惠州市| 盐亭县| 黄石市| 宜章县| 文成县| 万全县| 滦平县| 延川县| 布拖县| 祥云县| 关岭| 屯门区| 洛扎县| 安化县| 枝江市| 浮山县| 柘城县|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