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彀中記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祥之兆

彀中記 廟街四斗米 3364 2011-09-19 08:30:56

    崇禎十七年的春節對于此時的大明百姓來說,和以往任何一個春節都沒什么區別,無非就是自家這一年收入好一些,年便過的好一些,收入差了,那就要辛苦一些,更有那窮的叮當響的,這過年倒是和過鬼門關差不多。

  不過此時的天下各地,對于這一年的春節反應還是不一樣的。揚州城里的眾多商販們算是開了眼了,竟然能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大鹽商方家給練鍋端了,不過看這些賊人的行事還是留了后手的,婦孺并沒有殺,只是圈在了房子里,也沒有放火燒房子。

  這樣的事情很快便想長了翅膀一樣在江南地界傳開了,不知熬底細的百姓自然是要拿出來當做茶余飯后的談資了,直到正月十五,這消息都是整個江南地界各處茶館酒肆談論的主題。但是那些大商戶卻是知道,這是方家得罪了漕幫才招致的災禍。說來說去,都是為了生意。而且讓眾人都看的更加明白的是,就在正月初七,揚州知府就把年前收押在大牢里的漕幫幫眾給放了出來。這樣看來,方家是斗不過漕幫的了。不過那漕幫也是講究,并沒有傷了方家的婦孺,倒是讓其他人等議論了半天。

  男人們都沒有了,婦孺只能是把家產變賣,到別謀生。方家這些年來也是結了不少冤仇的,此時那些仇家上門來,這些婦孺大概只能是案板上的肉了。于是早有人過來和方家接洽,收了方家的宅子和在這揚州左近的地,鹽場也是給收了。不用說,這接洽的自然是漕幫的人。

  陳政讓下人們盡量不要驚動官府,即便驚動了,也讓官府沒有多少理由來管。這贖買自然是最好的方法,當然前提是先把方家給搗毀。

  負責這件事的是陳利,陳政早早的把他從山東那邊調了過來,就是為了經營這揚州附近收過來的產業。

  方家沒了,剩下的產業自然是要被漕幫整體接收的。陳利收了方家的房產、地產還有鹽場。這是其中的大頭,其他的各色店鋪那就不用說了。當然收的時候都是折價的,那些婦孺也是知道,這個時候,還有人肯來贖買他們的產業,那就是在救他們了,價錢低一些也是愿意。陳利連帶著那些在鹽場干活的鹽丁也一并收了,不過卻不用他們煮鹽了,而是留下少部分人繼續在這鹽場干活,其余的則是用船給載走了。至于去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和揚州地界過年的時候出的這光景不一樣,京師中此時則是死氣沉沉的。紫禁城里,崇禎皇帝在大年初一一大早上便坐在了金鑾殿的寶座上,等著下邊的臣子們過來上朝,然后給他拜年。哪里想到等了老半天也不見個人影。最后不得已讓管事太監去鳴鐘,鳴了好幾次,才有官員陸陸續續的來上早朝。

  崇禎皇帝坐在寶座上,氣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這真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怎么大過年的就不來上早朝了,還得我敲鐘請你們。這是為人臣子的道理嗎。

  那些大臣們也是知道理虧,連首輔陳演都沒有上朝,其他的就更別提了。當崇禎皇帝氣的問起這些大臣們的時候,這些大臣們竟說以為今天不上朝了,這才沒有來。

  崇禎皇帝對這些官員們已經沒有什么可以講的了,若是以這事為緣由來大開殺戒,便有些不值得。都殺了,就沒有人替他辦事了,可是不殺的話,這樣集體性質的抗命不尊,沒有規矩,自己又下不來臺。最后崇禎皇帝還是忍下了這口氣,不過又說了他才說過不久的那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處處卻是亡國之象。說完就甩著袖子出了大殿,只留下一干大臣站在大殿里面面相覷。

  于是這事也很快就在整個京師里傳了開來,皇宮里向來是這樣,處處都如同一個篩子一樣,哪怕崇禎皇帝跟宮女們說個笑話,不出一個時辰京師的茶樓里就會有人說起這事。像朝臣集體不上朝的事情,自然是快速的流傳開來。一些嘴大的竟然在私底下說這就是亡國之象了。

  百姓們和皇帝本人看的都是明白,那些讀書人們自然也是看的明白,不過他們卻是不說。誰都不是傻子,在這些士子們看來,誰來當皇帝都一樣,只要還認得他們這些士大夫們就行。

  不過這種所謂的不祥之兆還真有被驗證的可能了。剛出了正月,山西那邊就報來了最新的消息,那闖賊李自成竟然已經開始分兵兩路,向京師進發了。而且此時山西各處的人馬,大都已經投降了那所謂的大順人馬了。

  看到這樣的文報,崇禎皇帝自然是著急萬分,最后恨不得自己御駕親征。不過最后還是有大官老爺們出來替皇帝擋駕的。一個叫李建泰的官員自己上書要求代帝出征,崇禎皇帝自然是借坡下驢,應了他這事。

  這事自然又是在茶館里被議論了一番。有些人不知道底細,自然是拿什么公忠國體,替皇上分憂來形容這李建泰。可是有人他是知道這其中的內幕的。直接把那李建泰家在山西的事情給抖了了出來。說這李建泰所謂的代替皇上出征,那是因為他害怕闖賊把他家的產業給分了的緣故。

  “李建泰是不是為了他自家,這還要看看再說,可是其他那些當臣子的呢,怎么就沒有一個敢站出來替朕出征。這些個讀書人們,讀的圣賢書都到了哪里去了。國朝養士,今朝要用的時候,卻是一個個都當了縮頭烏龜。好主意沒有,別人出了主意就會在一邊上挑毛病。還風傳什么皇宮里刮惡風,把樓牌都吹掉地了。真真是沒事也要找一點事來說,生怕這天下不夠亂。若不是朕看著這天下日漸疲敝,不好大興土木,又怎么會認那樓牌老化不管,那樓牌又怎么會掉下來。駱養性,你可打探清楚,都是什么人在外邊造謠生事。”

  “陛下,這個小的卻是沒有打探清楚,再說,這些都是市井閑漢吃飽了撐的,沒事杜撰出來的,陛下當不得真。”

  “哼,無風不起浪,這定是有那奸邪小人,想壞了我大明的天下,才會在民間這樣的大肆造謠的。你讓你下邊的人給我盯緊了,若是發現,直接收押到東廠的大牢里,我看誰還再敢亂嚼舌頭。”

  “是,陛下。”

  不過仿佛真是印證了那謠言一樣,隨著前方戰報的不斷傳來,那李自成分的兩路進京人馬都是一路高奏凱歌,勢如破竹一般向京師方向奔過來。

  這消息自然也是傳到了陳政的耳朵里了,此時陳政卻是在山東膠州新建的青島市里和鄭家老三鄭芝豹談論著臺灣島的事情。

  “三哥,客氣的話我就不說了,既然大哥這樣的上路,把我家這產業和工廠都要了回來,我也不能不講究一下。我這人向來是恩怨分明的,有仇要報,有恩自然也是要報的。再說咱們兩家不還是親戚嗎,大哥這樣做,才像個親戚的樣子,若是像先前那樣,總想占些便宜,那便不好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三哥,臺灣島那邊的事情我可以讓給你們鄭家,我家只經營南北兩個城市,便是那高雄和基隆。三哥可以讓大哥寫好戰報,就說是你們家從紅毛鬼手中收復這臺灣島的,可以讓朝廷派個巡撫過來,或是你們自家派個人過來。這島子現下有這樣多的移民,管理到了好處,到了年根底還是有很大的油水的。不過有句話我的提前只會三哥,我都已經告訴那些移民了,頭三年是不收稅的,種出的東西都歸自己,但是賣東西卻是要收稅的,不高,二十稅一,那些百姓還是能接受的。三哥可莫要接手后就變了卦,須知這樣做可是不利于以后我們再遷移丁口的。”

  “阿政,你看你說的,我就知道你這小子心眼好用,你大哥當初也是一時糊涂,咱們就此揭過。你不也是說了嗎,咱們是親戚啊,親戚就應該互相幫助。這點小事都不算什么,倒是讓阿政你見笑了。對了,那臺灣島要朝廷的官過來干什么,我早就物色好人了,只不過你允諾的那三年不收稅是不是有些過了。阿政,你家我是不知道,我家往這邊移的這些人可是花了許多銀錢啊,這要是再不收稅,這不是虧了本了嗎?”

  “三哥,我說你就看著眼前吧,你還不相信。這三年還不是有許多人在給你家白種地,你這三年要是收稅的話,難道要自己收自己的稅?”

  “哈哈,這倒也是,不過還是有不屬于我們家的地啊,那些自己種地的難道就真的不收稅了?”

  “嗯,不收,這都是定好的了,三哥莫要再問了,還是執行的好。另外我還是有事要求三哥的。”

  “哦,什么事,只要我家能辦到的,那就絕不推辭。”

  “嘿嘿,就知道三哥爽快。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讓三哥你們家的船幫著我往南洋運人。這大江以南的人也是不少的,有不少都是給地主當長工,還有的自己種地也是一年吃不上幾口飽飯。與其在大明地界受那些官員盤剝,還不如到南洋那邊的島子上自己種地來的實在。三哥也知道,南洋那邊現下沒了荷蘭人,就剩下西班牙人龜縮在呂宋了,剩下都是我家占的地方。那邊的地可是一年能種上三茬的,運氣好的話都能種上四茬,這能打多少糧食啊。眼下雖然有白人幫著我們從非洲往咱們這邊販運黑奴,可是那些人終究比不得咱們大明本土的人看著可親。所以從江南地界乃至于兩廣,這中間可是有許多人家可以進行遷移的,到時候就麻煩三哥您了。”

  “行,不過阿政,咱們丑話可是說在前頭,我家就出船幫著你運人,其他的可是一概不管。”

  “這個是自然,能出船就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