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找到多少種子,但是好好培育的話,下一年就能多收一些種子。再下一年就更多些。如此循環,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日子就能奔著小康去了。
我喘了一口氣,接下來好好澆水和施肥就行了。說到澆水和施肥,我不禁又頭疼起來。我們那兒大旱的時候都是用拖拉機抽水,施肥也是要用拖拉機拉肥的。這邊真是窮的叮當響,要水沒水,要肥沒肥,要拖拉機也沒有拖拉機。
我無比懷念起我們家順子開著拖拉機朝我轟隆隆地跑來的場景。
說起順子,我也不知道他現在到底怎么樣了。我曾經想,我穿越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了,順子和我在一起,沒準兒順子也會穿過來呢。一定是這樣的。我在四鄰八鄉里四處打聽最近有沒有人瘋了。別笑!我知道順子醒來肯定也會說一些“胡話,”肯定也會被當成瘋子。就像現在他們就管我叫王二瘋子一樣。
可惜打聽了很久都沒有什么消息,日子久了,都有些灰心喪氣了。
我正坐在院里七想八想的時候,三丫背著糞簍子回來了。糞簍子都快有三丫高了,我看著想起了自己家的孩子,有些心疼。
“三丫,”我沖三丫招招手,三丫聽話地過來了。
“三丫,”我接著說,“咱們家不能去買些豬雞牛羊嗎?這樣你就不用出去拾糞了。”
“二姐,我們拿什么去買?”三丫瞪著亮晶晶的大眼睛問。
這句話一下子把我想描述的宏偉藍圖給堵回去了。是啊,這個窮的叮當響的家拿什么去買豬雞牛羊呢。連前些日子我上山那撅頭都是管二牛他們家借的呢。
“有人在家嗎?”有一個大嬸走進了院。
“李嬸,”三丫像個小大人一樣迎了上去。村里的這些人我大都不認識,所以能避就避,只要有人答應,那我就充啞巴。
“喲,三丫啊,嬸子借你家牛用一用。”那個李嬸滿臉假笑地說。
我在村里生活將近三十年了,這些村里的老娘們哪個心眼好,哪個心眼不好,我一打眼就能看出來。這個李嬸一看就是個專門喜歡揩油的貨色。
“借牛可以,一天一個銅板。”我站起來,拍了拍手說。可不能坐以待斃了,能撈點錢就得趕緊撈點錢了。
“什么?”李嬸的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大。
“二姐,”三丫跑過來拽了拽我的衣角,很老成地說,“鄉里鄉親的,不能收錢。”
“啊呀!大家都說你二丫腦袋被牛撞壞了,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是真的了。”這個李嬸像祥林嫂一樣嚷嚷起來,“二丫,你不認識李嬸了嗎?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咧。”
嘖嘖!真是古今中外,老娘們的寒暄話語從來都沒有變過,我心想。
“不管是誰,要想用我家的牛,一天一個銅板。”我倔著脾氣說。
李嬸還想再說什么,外面來了一個男的,催了一聲,“快點兒,地里等著用牛呢。”
李嬸憤憤地往地上丟了一個銅板,牽著牛走了。出門之前還回頭看了我一眼,滿臉的怨毒憤恨和不可思議。
老娘可從來都不是一個看別人臉色生活的角色,我管你高興不高興,我高興就好。我滿不在乎地彎下腰,把那個銅板撿了起來。習慣性地對著太陽看看。
唉,又犯現代病了。這銅板哪有假的呢?
這是我在這邊掙的第一個銅板啊!我小心翼翼地摸著手里的銅板。
什么時候銅板能嘩嘩地涌來呢?
要是有很多錢買牛出租就好了。可惜現在的問題就是沒有錢。沒有牛,有拖拉機也行啊。在古代想有一輛拖拉機,只能呵呵了。
等等!咱不是學農業器械的機器迷嗎?怎么能遇到點困難就退縮呢?沒有槍沒有炮,咱們自個兒可以造啊。
拖拉機是個啥構造,別人不知道,咱可是一清二楚的。
說干就干,我騰地站了起來,一路打聽著往村里的鐵匠家去了。
鐵匠一聽說我要打一個跟房子一樣長的鐵盒子,嘴張得能塞得下一個西瓜。
“早就聽人說二丫被牛撞傻了,現在看來是真的了。”這已經是我不知道第多少次聽到這句話了。
“哎,大哥你聽我說……”我結結巴巴地解釋。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跟他解釋清楚。
我的話還沒有說完,鐵匠就不由分說地把我推出門去,在里面插了門。我像個傻子一樣在外面猛敲門,但是門里面再也沒有回應了。
這下該怎么辦?我垂頭喪氣地坐在外面的門檻上。不過……就是他能幫我打個拖拉機的外形出來,這個古代沒有機油啊?沒機油車怎么跑?嗯,沒機油可以學蒸汽車那樣燒煤嘛。不過,這里好像連煤也沒有……唉,真是一窮二白。
我可算理解了為什么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要帶著大批鐵匠花匠一大家子人一塊兒去了。換到一個落后的地區生活,家什器兒啥都不全乎,真是挺要命的。
好在我是天生的樂天派,很快積極的思想就戰勝了消極的情緒。車斗用鐵確實也沒啥必要,我還拿不出那么多的錢,不如直接用木頭做。深山里的木頭也不花錢。
沒有機油沒有煤,燒柴不也是一樣的嗎?在拖拉機上開個灶兒。用風谷子一吹,火也能躥老高,動力差不多也能夠。
我找了塊石頭,在地上劃拉著拖拉機的構造圖。畫了擦,擦了又畫,又畫又擦,又擦又畫……反反復復不知道擦了畫了多少遍,才終于敲定了大體的思路。
老娘如今也算得上是半個愛迪生了呢。呵呵。說白了,這人哪,其實都一樣。之所以形成的這個人和那個人有所不同,都是環境造成的。不管是誰投生在富裕家庭,那都是貴族。不管是誰,投生在貧困家庭,那肯定都會粗俗。好在我還是那種不管環境多么惡劣,都不服輸的類型,總會有出路的,張麗娜,棒棒噠!不對,王二丫,棒棒噠!唉,這個名兒也實在太土了。
從這以后,每次和呂大夫進山的時候,我都會找點合適的木材。對于我的大膽構想,全家人加上二牛一家全部都表示不理解,不過這并不妨礙二牛免費給我當勞力。一直被我看成守舊代表的老夫子呂大夫倒是非常開放,每天圍著我半成型的拖拉機轉,覺得非常新奇。
到底是文化人接受能力強啊。我在心里感嘆道。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唐史上第一臺木制拖拉機橫空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