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民國武林秘聞錄》《活在流水線上的青春》
公使愣了一下,說道:“那只是一些士兵的個人行為,我們會加以制止的,希望王爺能看到我國的誠心。”
奕訴問道:“那你有什么辦法,能說服英法兩國?”
“英國國內公眾對于這場戰爭已經不太感興趣了,而且,他們厭倦再次卷入中國的戰爭,所以議會不愿意再為它花錢了。”又解釋說道:“如果英軍在中國過冬,為此英國將還要支付一百萬鎊的占領費,這是英國所不能承擔的。”公使說完,眾人一下子都明白了。
公使接著說道:“只要中國愿意恢復與俄國以往的正常交往,我愿意作為中間人,去盡力說服他們,不知您們意下如何?”文祥看著奕訴,說道:“王爺,不如就讓他去試試?”
奕訴見桂良點了點,說道:“只要貴國能夠說服英法兩國,放棄公使駐京并盡快退兵,本王會在我大清皇帝面前,面奏貴國對我們的友誼之情的。”
公使見他們答應了,高興地說道:“那我們就一言為定。”奕訴說道:“我大清是禮儀之邦,不會失信于人的,放心好了。”“那就請王爺等著我的好消息吧。”說完,就走了。
恭親王的承諾,促使伊格那提耶夫竭力阻撓,在中國設立各國公使常駐代表機構。他列舉種種理由勸說額爾金:“如果不能受到皇帝的隆重接見,那么常駐北京的代表機構也就失去了意義,而使節的尊嚴也將受到損害。”
因此,外國代表來北京只作短期居住才是比較有利的。額爾金最后對此表示同意。有此,中英《北京條約》對公使應否長駐北京,或隨時往來,定為以照《天津條約》第三款,總候本國諭旨遵行。
而此時英國新任中國公使普魯斯,得知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明年開春才能來京,俄國公使又肯定不在北京過冬,于是決定駐在天津。
英國政府和女王,也寧愿普魯斯安全地駐在天津或上海,而不愿他在北京遭受暴行和侮辱,那又需一場新的戰爭去報復,或以屈辱的心情去忍受。
用銀子買面子,英國人已經厭倦了。于是他們以借口使館房屋不適宜公使居住,故不得不延期駐京,這樣也很好地挽回了自己的面子。11月9日和12日,法英軍隊分別撤離北京,年底,大部分侵略軍又從天津陸續撤退,不久,又南撤廣州。
在此,奕訢在巡查京城防務之時,敏銳地察覺到,自己議和在京,保住了紫禁城,在民眾心中聲望日隆,這也就給那些在皇上身邊的一些別有用心的政敵,難免會從中作為借口挑撥。
他與皇上分開的時間越長,皇上對自己的疑忌會越深,自己的處境就越為不利。
于是,奕訢與桂良商議后,和諸位留京大臣上奏道:“皇上為天下臣民之主,而京師乃四方拱極之區,宮禁虛懸,國基不穩,鑾輿早日還宮,人心方能大定,天下才可安寧,乞望圣上早作圣斷,擇佳期回鑾。”
壓在咸豐心頭的巨石終于被搬走了,恭親王現在想著可以請皇上回宮了。但是,有一人是最不愿意看到這個結果的,那就是肅順了。
肅順收到奏折后,也暗自佩服恭親王的手段厲害。但是,肅順明白,他越是厲害,越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不利。所以把奏折給壓住了。
沒有遞給咸豐看,而是與端華載垣商議后,以軍機處的名義答復,說道:“夷人雖退至天津,但天津距京較近,夷人又反復無常,難保不會來京挾制,又生事端,所以,不能答應奕訢等人的請求。”
在此之前,當肅順、載垣、端華等人在慫恿咸豐帝逃往熱河之時,離京之議就已經遭到絕大多數大臣的反對。現在,他們對咸豐帝的蠱惑阻撓,更加激起留京大臣的不滿和反對。
于是,奕訢等人又上奏,建議咸豐帝西巡,定都西安。認為西安地處關中,既有山河之險,又有四關可守,夷人絕對不能攻取。奕訢等人起初要求皇上早日回京,現在又建議西巡,難免不引起咸豐帝猜疑。
肅順等人更是從中詆毀:“恭親王現在議和成功,留京諸臣對其多有傾慕,夷人也都支持他??????”咸豐越聽越不對了,急忙問道:“你到底想說什么?”
肅順跪在地上,大聲說道:“恭親王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取代皇上而自立啊。”
“大膽奴才??????”咸豐頭腦一陣眩暈,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