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來到了皇莊里巡視,皇莊的管事見崇禎帝有心事,便問崇禎帝為何事煩心。崇禎帝說道:“朕有這么大的莊園,一年卻產出很有限,實在幫不上太多的忙。朕希望皇莊能多發揮些作用才好。”管事一聽,崇禎帝這是希望皇莊的產出能夠多提供一些銀子,也開始認真地思考起來。
正好西域送了十幾只鴕鳥來,還送了幾只駱駝和幾匹汗血寶馬。皇莊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同時還送來了四百個鴕鳥蛋和四百公斤駱駝奶做的奶疙瘩。皇莊管事把鴕鳥蛋里能孵化的蛋都挑了出來,共有一百四十個,又把八只雌鴕鳥喂養成抱窩的鴕鳥,然后開始分八窩孵化這一百四十個鴕鳥蛋。
對余下的二百六十只可食用的鴕鳥蛋,皇莊管事留了二百個給御膳房,剩下的六十只鴕鳥放到了皇家鋪子中,拿出十只來標注了一只賣十萬兩銀兩。因為個大,又重,同時太醫又說了此蛋為沙漠中特有的大鳥所產,數量很少,又極有營養,因此很珍貴。京城中的權貴富賈們紛紛搶購,結果一只鴕鳥蛋賣到了一百萬兩銀兩,十只鴕鳥蛋限一人購一只,賣了一千萬兩銀兩。許多沒有買到的都表示可以預訂,皇莊管事表示每人最多只能預訂四只,最多只訂一百人份,交貨期為期四年。結果很多人托各種人情前來預訂,管事先后找了一百個人來登記預訂,總共有一萬人登記預訂了(預訂四個的優先登記),共預訂了四萬只鴕鳥蛋,一下子收回四百億銀兩。崇禎帝收到這四百億銀兩的銀票時心里樂得直合不攏嘴。
一個月后皇莊管事拿出了四十只鴕鳥蛋,說先是發給十個人,但對朝廷有貢獻的會被優先考慮。于是這一萬個預訂了鴕鳥蛋的人家爭相做起好事,只是誰也不肯透露自己是訂了鴕鳥蛋的人。一時之間好人好事多了起來,百姓們都感慨現在的有錢人咋都這么好呢。三個月后貢獻最大的十個人被選了出來,所做之事也被一一地公布,眾人都是心服口服。這樣每過三個月皇莊管事拿出四十只鴕鳥蛋來進行評選。好人好事一時絡繹不絕。
二年后,皇莊里的鴕鳥有一千多只(能產蛋的約三百多只,除了雄鴕鳥還有不到產蛋年齡的),每月的產蛋量達到了二千多只,此時發放的鴕鳥蛋為三百二十只,只發給了八十個人。此后皇莊管事宣布將不定期發放鴕鳥蛋,并希望大家繼續為朝廷多做貢獻。此后每月發二千只鴕鳥蛋給五百個人,并不再公布名單。三年后,鴕鳥有二千多只(大多到了產蛋年齡),月產蛋一萬多只。仍每個月發二千只,發給五百個人。八個月就全部發完了。四萬只鴕鳥蛋全部發完了,期間其他的鴕鳥蛋都給了御膳房和部隊使用。
為了感謝這萬名預訂者,崇禎帝組織了一百個海船商隊,每隊一百個名額,分批次地進行海外貿易,讓他們得以去到海外展開新的生意。
一年多后,鴕鳥達到了三萬只,每天的鴕鳥蛋的產量達到兩萬多只。皇家鋪子開始賣鴕鳥蛋,每天一萬只,一只賣一百兩銀兩,每天都早早全部賣完。之前預訂過的人可以優先購買。其余在提供給御膳房和部隊后開始向皇家的酒樓進行不限量供應。
總之,崇禎帝終于不必再為銀兩而煩心了。
崇禎帝不再煩心可以用錢去解決的問題。但對朝堂之事又不由煩心起來。崇禎帝來到了皇后的寢宮,與皇后一起坐著喝茶。皇后見崇禎帝很煩心,便問他正在為什么心事而煩悶。崇禎帝卻說道:“后宮人多事多,皇后可有什么煩心的?”皇后聽了說道:“不是向皇上抱怨,后宮之事不僅僅是人多事多,而是人精多會作的多。要是認真管,他們精起來,作起來就更認真,更起勁。”崇禎帝聽了皇后的抱怨不由地笑著問道:“那皇后如何處理的呢?”皇后也笑著回道:“我能怎么管理呢?我就不管理。”崇禎帝聽了有些不解問道:“為什么呢?”皇后說道:“我讓她們自行管理,自己去想辦法,自己實在解決不了了再來找我。”崇禎帝仍是十分不解地看著皇后。皇后繼續說道:“我不能改變她們,我的干預只能拖延或隱藏問題,但她們互相之間會改變對方,讓她們學乖的不是我,而是她們自己。因為她們個個都經驗豐富,辦法多多,而且只會聽她們娘家的話,并不會因為我說什么就改成什么。”崇禎帝聽了不太贊同地說道:“皇后統領后宮乃是本份,如何能什么都不管呢?”皇后聽了對崇禎帝說道:“對有自己想法的人說教或威懾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當然該說教還是得說教,這是臣妾的職責所在。但當她們自行其事受了教訓(這大概率是難免的),跑來要臣妾主持公道時,臣妾所說她們才聽的進,也才會希望被公平對待。這時說教和管束才能真正地起作用。”崇禎帝聽了之后似有所感觸。皇后又繼續說道:“一個人要管一群人,一個一個地管那只能被她們一個個整天沒事找三分的消耗精力。等她們需要公平愿意被公平對待時,公平才是管理她們的良方。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一群人的精力則是旺盛的,管不愿聽教的人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消耗自己的精力。對于底子正又愿意聽教的人說說管管于情于理才說得過去。”崇禎帝看著皇后好暇以整的悠閑模樣不知是該說她呢還是夸她呢。便說道:“皇后所言雖然有些道理,但該說該管之處還是不要疏忽怠惰才是。”皇后聽了知道崇禎帝是提醒,也是規勸,便點頭說道:“皇上所言極是。臣妾自當盡心,為皇上分憂。”崇禎帝聽了點點頭。皇后看了看崇禎帝說道:“皇上可是為朝堂之事煩心?”崇禎帝看了眼皇后沒有吭聲。皇后想了想斟酌道:“朝堂不比后宮,后宮的女人們恣意任性不過為了爭寵,朝堂之員,官員們所言所行皆須行為端方,為國為民,并為陛下分憂。”崇禎帝聽了點了點頭,皇后又繼續說道:“所以官員們不比后宮嬪妃,他們要顧及綱常,于家國情理要說得過去,管理起來應該更直接,更及時地去約束和調整。”崇禎帝聽了知道與女人家無法溝通這些,便要起身離開。這時皇后又說道:“臣妾管理后宮,雖不直接干預,但也不能讓嬪妃們疏遠,因此隔三差五地便請他們一起觀戲,賞花,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有懂事乖巧的該賞便賞,有行事乖張的,該罰便罰。有賞有罰,又常聯絡,她們自會忌憚,雖有些小動作,也不敢面上太過出格。人常來常往,總不會做事太違常理。只是那些不常往來的,才不知想些什么。總要親自前去看過了才能知曉一二。所以臣妾并非整日地坐著啥也不干,疏于關照地一一看過也是常事。”崇禎帝聽了知道皇后勤勉,便留下來與皇后一起用膳,聊天,多待了些時間。
崇禎帝可沒那么多時間像皇后那樣用聽戲,賞花等來與官員們相處。但這不妨礙他安排官員們分拔,分批地去觀戲,賞花,只要是皇帝安排的,他們便被關注著,關注地多了,他們自己就會自我約束,注意合不合時宜。對于不差錢的崇禎帝而言,無論觀戲,還是賞花等聚會都是輕松之舉。至于朝堂上的賞與罰那也不能隨意地為之,是要有根有據,有程序和章程的。但以活動之名給些小獎小罰還是可以的。都是響鼓,何須用那重錘呢?如此用各種小獎小罰的方式,崇禎帝對朝堂的管理反而比之前更輕松了起來。
崇禎帝常外出轉轉,發現大地主和佃農都越來越多,他認為這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情況。崇禎帝又來到了皇莊,與皇莊的管事閑聊時談起了這個情況。皇莊管事提議許多人沒有見過鴕鳥,可以用兩千畝地換一對成年鴕鳥。一只雌鴕鳥一年可產八十只鴕鳥蛋,一年就能收入八萬兩銀兩。雖然不多,但鴕鳥可以通過孵化增加,會為村民不斷帶來更多的收入。因此許多大地主爭相捐出兩千畝地來換得一對鴕鳥。當捐地的地主達到一萬多名時,朝廷收回了二千多萬畝土地。
為了將這些土地發到佃農手中,崇禎帝將糧倉中的陳倉打開,舉辦挑糧大賽,凡一刻中內在五百米的距離內往返能挑一百公斤陳糧的,不僅所挑糧食歸個人所有,且還能分得十畝土地和十兩銀兩的獎勵。這個比賽對象僅限佃農。一時各地佃農齊聚京城,拿著佃農的戶籍前來參賽。京城里將糧倉中的陳糧設置了十個比賽點,每個點每天設三千個比賽名額,連續比賽了兩個多月,將二千萬畝土地分給了二百萬精壯佃農。而糧倉中的多年陳糧也被清空。崇禎帝一方面讓糧倉留夠糧種后,從海外又進購了兩億公斤新糧補充糧倉。另一方面又讓皇莊的管事按市價向這些佃農收購陳糧,一來方便他們有路費拿著分到手的地契回鄉,二來也可用這些陳糧釀酒或做飼料。同時崇禎帝還規定分到土地的佃農第一年土地豐產豐收的,朝廷將會每人補發二百兩銀兩做安家置房的費用。若連續三年豐產豐收的,將在第三年每人補發兩年四百兩銀兩做為獎勵。連續十年豐產豐收的,會在第十年每人補發七百兩銀兩做為獎勵。分到土地的佃農無不雀躍歡呼。
崇禎帝派出戶部官員協助地方上按佃農的戶籍和地契分配土地。二千萬畝土地的精心耕作,使得糧倉的新糧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對連年豐產的地方,崇禎帝以省為單位拔付上千萬兩銀兩進行獎勵。
官方海上貿易和民間海上貿易的迅速發展,使得貿易額及關稅為國庫帶來了的豐厚的收入。官方的海上護衛及民間的海上護衛使得朝廷和民間的海上力量都得以壯大。
因為養鴕鳥的人多了,人們對大體格的禽鳥也都不以為意了。當有人把大公雞拿出來說事時結果不僅沒人相信,反成了一個笑話。偏那養雞人的對門家里也種出了一地大西瓜,他還拿出了一部分當著眾人面請人們免費品嘗,人們吃了之后都覺得好吃,并爭相購買回去慢慢吃,多沾些福氣。
買大西瓜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都覺得這能帶來好運。種瓜人還挑了二十個最大的西瓜請人挑到了宮門前,說是要送給皇上品嘗。皇上派人挑了最大的瓜送到了皇莊里,以犒賞皇莊的管事,其余則在宮門前擺開桌子現場將瓜分給了往來的行人。太醫還很小心地將每個瓜都取了一小塊檢驗了一下,確定正常可食才讓過往的百姓共同分享。皇莊的兩個大西瓜在確保正常可食后也分給眾人吃了,并留下了種子,專門拿了塊土地做實驗。種子的穩定性很好,又種出了大西瓜。經太醫檢測后是正常可食的。慎重起見,這些瓜被皇莊的人吃了后又種了幾茬確保品種穩定無虞,才做為貢品送進了皇宮。皇莊之前吃下的試驗品種穩定性的大西瓜皇上做為了對皇莊的人養鴕鳥有功的獎賞。
而實際上,皇莊也培育出了一大群駱駝和一大群的汗血寶馬。只是養的鴕鳥已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便沒有再聲張駱駝和汗血寶馬。當駱駝的駝奶做為養生妙品被推出時,那些通過海外貿易又掙了錢的人們又花一千兩一升訂購駝奶。上千只駱駝每天能提供數萬公升的駝奶,每月能帶來近二十億銀兩的收入,讓崇禎帝對銀兩不再煩心了。上百匹汗血寶馬獎勵給了有功的將士們,為守衛邊防也做出了非常積極的貢獻。
邊防鞏固,海防加強,國庫充盈,民生漸漸豐盛,吏治漸漸清朗,崇禎帝才算是終于可以稍稍睡個安穩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