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陪伴?或許陪伴就是相處過后的時光,有一首詩是這樣形容的: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或許這首詩形容著每個父母對子女的陪伴,但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都是因人而異的。當然我很幸運,但是有很多不幸的人都還在努力而堅強的活著。
我的媽媽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她又好像什么事都能做的好。你說她不識字吧?她又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根歸結底還是那個時代讓他們什么都學會了!
2018年,當時去往了廣州的醫院去看。但之后的治療卻是顯而易見,每個人都經歷著相同的事情,但是家境學歷又好像不同。又怎么解釋得了經歷相同,但思想又不相同。
我對陪伴的最好的解釋就是,當我有需要的時候,媽媽及時的出現。但有時候我又很迷茫,生怕我不能成為她的驕傲。但我又不放棄,既堅強又又要尋找內心的動力。
我把我的媽媽比喻成參天大樹,但我又希望自己能夠為媽媽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我曾有靈感的寫下了媽媽比作參天之樹,的確沒有做媽媽的人一定是不會體會到做媽媽的艱辛。母愛如同黃河般的波濤洶涌,但兒女又往往不知所措,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去跟我們的父母去交流并且溝通。
所以說這一代的年輕人,以及孩子都很難。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的確是不知道怎么去跟我們家人溝通。網上現在很流行一句話:遇到難過的事情,別跟你家人說吧。特別是媽媽,因為她也有無法做得到事情。
還有一句話就說:小時候的自己好傻,好天真。以為長大以后的世界會無比的燦爛輝煌,可直到長大以后才知道全都是我以為。
你越是想往一個方向走,但命運又好像把你帶偏。有些事情無法預料。所以顧眼前人就好,我瀏覽了很多相關的電視以及短視頻。還有書籍,我發現了一個扎心的事實,短視頻有短視頻的好,但是切記千萬不要迷失自我。
或者你可以想一想,有一首歌叫媽媽,我想你了。第一次你扶我長大,第一次我摔倒時,呼喚著喊媽媽。子欲親而不待,難道只有等著失去了才知道后悔莫及嗎?
在我成長的路途中,我的媽媽沒有缺席。但爸爸也有一種無法訴說的愛陪伴著我,為什么現在有了原生家庭的出現?
身為女兒的我,能做的就只有拼盡所有找到可以生存的路。讓我的媽媽能夠過好晚年的生活,因為一旦失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死亡最可怕的是遺忘!
在這里我想說,對我的母親說,您辛苦了!感謝你的辛苦的養育,以及在我病重之時記憶的陪伴讓我有了強大的力量而支撐。
無論以后發生何事,我希望我的媽媽能夠越來越的愛自己。關注好自己的身體狀況,身為女兒的責任我依舊會做好。因為我不能再失去你了。我已經失去了爸爸。
我18歲的時候許下了一個愿望,愿我的媽媽平安健康!以及外婆甚至我的小姨都能夠和和樂樂。美美滿滿,何為親情?何為希望?何為生存?何為信念?何為友情?
任何的感情的確也離不開溝通,當有些事情無法坐下來溝通的時候,那么你就應該低頭。有時我在想為什么愛到最后?卻是惡言相向。到底是愛還是不愛?
你若愛便一直的愛下去,不要遺忘一開始的許下愛情的誓言。
其實愛情也可以說是一種陪伴。
媽媽對我的陪伴,于我而言,是一種支撐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