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錢很正常,誰不喜歡啊。
但是為了錢去殺了同甘共苦過的發妻,這就叫人看不起了。
有些官員打量趙侍郎,想從他溫和無害的外表下看到那顆黑心。
有的甚至產生了聯想。
就這么一位對著發妻都能下死手的,那對別人呢?
平常和這位共事的時候有沒有被他坑過?
這會兒再沒有人替趙侍郎求情了。
林驚弦的聲音還有繼續:“叫趙侍郎沒想到的是,張氏并沒有死,她逃出火場被人救了,輾轉淪落到外地,正好遇到了做官的親生父親,而她的父親就是如今的張尚書?!?p> 呃?
這事情好復雜啊。
太子打量了張尚書兩眼,有些不知道說什么了。
永嘉帝初聽此事,也是滿心好奇。
二皇子更是聽的興致勃勃,還跟著捧了一句:“這么說來,張尚書和趙侍郎有殺女之仇,怎么如今又這樣親密?”
林驚弦笑了一聲:“無它,利益爾。”
“張尚書遇到親女,自然要認下,帶回家后加倍補償,后頭一家子去府城上任,就遇到了已經是馮家婿的趙侍郎。”
“張尚書原想為女報仇,使勁打壓趙侍郎,無奈他貪贓的事情叫人拿住了把柄,急需一筆錢去疏通關系,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趙侍郎身上。”
“他先叫人請了趙侍郎到府上,又把張氏叫出來與趙侍郎相認,以殺人未遂之罪要懲處趙侍郎,趙侍郎是真嚇壞了,他沒想到張氏還活著,且有了這么硬的靠山,見著張氏就跪地痛哭求饒,只說自己迷了心竅,做下錯事,求張氏念在多年夫妻之情的份上原諒他?!?p> “張氏原本以為親生父親會給她主持公道,卻沒有想到張尚書竟然逼著她原諒了趙侍郎,隨后這對翁婿聯手,叫好好的一個巨富之家的馮家破落,給馮家人安了許多罪名,將馮氏的父母逼死,又把馮氏貶妻為奴,在她臉上刺字,讓她成為最低賤的賤奴。”
“馮家再沒人了,馮家的千萬家資全部成為了趙侍郎的,而張尚書又叫趙侍郎和張氏這對夫妻破鏡重圓,他可以大大方方的拿著這筆錢去疏通關系,打通門路,抹消了貪贓枉法的證據?!?p> 說到這里,林驚弦走過去低頭看向跪在地上的張尚書:“張尚書,我說的對不對?”
張尚書全身發抖,但是罪名卻是萬萬不能認的。
“你胡說,你就是故意報復我,我沒做下這等事情,我女兒與女婿夫妻恩愛,哪里來的什么殺身之仇?!?p> “好,好一個睜著眼說瞎話?!?p> 林驚弦笑著鼓掌:“之前我也沒想到一向和善的張尚書竟是這么樣的一個人。你嘴硬沒關系,我有的是辦法叫你認罪,張尚書,你要記得一句話,但凡做過的事情都會留下痕跡,這是你怎么抹都抹不掉的,更何況當初你們得意忘形,又想著馮家已無人,而馮氏被你們掌握著逃不出去,便有點無所顧忌了,以至于留了許多證據?!?p> 緊接著,林驚弦又走到趙侍郎面前:“你做下惡事,但卻憑著張尚書的提拔拜了名師,之后春闈高中,一路平步青云……而你的這一切,全部都建立在兩個無辜女子的血淚之上,如你這般喪心病狂之徒跪在這里,都臟了宮中的地磚,與你同殿議事,我都覺得惡臭難當。”
永嘉帝嘴角繃直,他目光沉沉,看不出在想什么。
但是林驚弦卻知道張尚書和趙侍郎這次徹底完蛋了。
他從懷中拿出一個帳本遞上去,勞九趕緊過來接了送到永嘉帝跟前。
“父皇,這些都是張尚書貪污的證據?!?p> 隨后,他看向殿外:“兒臣已經命人去接張氏和馮氏,還請父皇傳喚二人?!?p> 永嘉帝抬手打開帳本看了幾眼啪的一聲扔在桌上:“張威,你有何話講?”
張尚書癱軟在地上,目光呆滯:“完了,徹底完了,完了……”
趙侍郎也是全身發軟,提不起一點力氣來,他眼中隱有懼意,嘴里不住念叨:“沒有,臣沒有,陛下明察?!?p> 很快,張氏和馮氏就被人帶了進來。
這兩個女子都是一臉的老相,看起來比趙侍郎要大許多。
可明明她們比趙侍郎要年紀要小好幾歲啊。
再看穿著,張氏穿的簡樸,馮氏更是穿的破破爛爛。
張氏長相端正,馮氏眉目間依稀可見當初的明艷,但她臉上刺的一個賤字卻破壞了那份歲月打磨過后的美感。
二人上得殿來,撲通一聲跪下。
張氏伏地泣淚:“陛下,趙均殺害元配發妻,迫害馮家,貶馮氏為奴,他罪惡滔天,無惡不作……”
馮氏不住嗑頭:“求陛下做主,求陛下為民女做主,嚴懲害我父母的兇手?!?p> 這兩個人句句都是民女,沒有說一句臣女臣婦之類的話,可見得是迫切的想和趙侍郎還有張尚書切割開來。
永嘉帝擺了擺手:“帶出去交由大理寺卿好好審問?!?p> 他看了一眼張尚書,再看看趙侍郎:“把他們的朝服剝去,拉出去送到大理寺收監?!?p> 外頭的殿前侍衛進來,倒是客客氣氣的請了張氏和馮氏離開,但是卻無情的拖拽著張尚書和趙侍郎出去,在外頭剝了他們的衣服。
不但把朝服剝去,連棉衣也給他們脫了,就讓這二人只著單衣在冷風中瑟瑟發抖著被拉出宮去。
這件事情了解,百官都對福王望而生畏。
林驚弦跪下:“父皇,兒子有私心卻從不隱瞞,兒子就是為了給我家王妃報仇,然兒子即為皇子,自當稟公直斷,兒子所奏之事都是屬實,彈劾之人過錯也都是真的,這幾日污蔑我家王妃,逼迫我家王妃的可不止這幾位,但其余人等雖有小錯,卻無大過,兒子不能私心太重,緊揪著不放,哪怕再報仇心切,也不能因小失大,導致朝堂混亂?!?p> “但錯就是錯了,兒子指使御史彈劾朝臣,此為大過,兒子認罪。”
他一句一個兒子,沒有說兒臣,聽的永嘉帝又心軟了幾分。
這孩子心思簡單,又有些勇直憨厚,真正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從無隱瞞,就沖著他這份直率,也不能罰啊。
再想想這孩子昨天那場痛哭,永嘉帝越發的憐惜起來。
“你起來吧,這次你的過錯朕記下了,你雖有私心,卻無損公心,這次便罰你閉門一月,若再有下次,一并重罰?!?p> 林驚弦一臉驚喜:“是,兒子謹記父皇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