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隆基到底是昏君還是千古一帝?
與此同時,諸天萬朝。
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和漢武帝劉徹齊聚一堂,通過光幕與漢獻帝劉協進行通話。
劉邦怒目圓睜,指著劉協破口大罵:“你這個不肖的東西!朕打下的江山,到你手里就這么完了?你跟你那個婢女生的老子一樣,彼其娘之的玩意!”
劉協跪在地上,渾身顫抖,不敢抬頭。
李世民冷冷地看著劉協,聲音中充滿了失望:“朕本以為漢室還有希望,沒想到竟出了你這樣的廢物!”
趙匡胤搖頭嘆息:“你這般軟弱無能,還不如早些退位,也好給天下留條生路?!?p> 劉徹則是怒不可遏,咆哮道:“你這個孬種!朕當年為大漢開疆拓土,你倒好,直接把江山送人了!”
四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你一言我一語,將劉協罵得體無完膚。
他們心知劉協大勢已去,沒有親信,無法挽回局勢,也就沒有像朱元璋朱棣那樣教導他如何扭轉乾坤。
劉協跪在地上,淚如雨下,心中充滿了悔恨和絕望。
他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千古罪人,永遠無法洗刷這個污名了。
蘇清荷看著手中的珍貴字畫和寶物,心中滿是激動。
這些可都是嬴政、李世民、趙匡胤等帝王贈予的無價之寶。
她深吸一口氣,決定發布下一個視頻。
諸天萬界的光幕上,突然出現了安祿山反叛的凄涼場景。
視頻之中,烽火連天,尸橫遍野,一片狼藉。
緊接著,杜甫的《春望》緩緩浮現: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眾帝王看得震撼不已,紛紛贊嘆這首詩的不凡。
漢武帝劉徹感慨道:“此詩意境深遠,字字泣血,當真是千古絕唱啊!”
就在此時,光幕上突然出現一行大字:歷史十大昏君之李隆基(唐)。
眾人頓時倒吸一口冷氣。
光幕上開始播放李隆基的盤點說明:
“李隆基,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四十四年。前期創造了開元盛世,然而晚年昏庸,寵信楊貴妹和安祿山,最終導致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
漢武帝劉徹看到大唐萬國來朝,唐皇帝被稱為萬王之王的盛世景象,不禁震驚得目瞪口呆。
“這...這就是后世的大唐嗎?”劉徹喃喃自語,“竟比我大漢還要強盛百倍!”
嬴政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踢了一腳還在哭泣不停的胡亥,怒斥道:“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混賬玩意,真給你爹丟臉!”
胡亥被踢得一個踉蹌,卻不敢反抗,只能低頭抽泣。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正襟危坐于太極殿上,目不轉睛地盯著光幕。
當他看到自己的曾孫李隆基創造了開元盛世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愧是我李家的子孫!”李世民贊嘆道,“竟能將我大唐推向更高的巔峰!”
然而,當光幕上出現李隆基晚年昏庸,寵信楊貴妃和安祿山的畫面時,李世民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開元年間,長安城。
李隆基看著光幕,心情復雜至極。
“不行!朕絕不能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李隆基咬牙道,“來人!傳朕旨意!”
大殿內的太監宮女們戰戰兢兢地跪下,等待皇帝的命令。
李隆基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即刻起,將與李林甫有關的黨羽全部下獄!將楊國忠貶為庶人,永不錄用!”
他頓了頓,繼續道:“派人捉拿史思明歸案,徹查安祿山和史思明的黨羽!”
太監們連忙應聲:“遵旨!”
李隆基轉身看向楊貴妃,眼中充滿了痛苦和不舍:“愛妃……”
楊貴妃淚如雨下,跪在地上哀求道:“陛下...妾身知錯了...求陛下饒恕……”
李隆基閉上眼,艱難地說道:“愛妃...朕...朕不能再寵信于你了。你...你還是回家去吧?!?p> 楊貴妃聞言,如遭雷擊,癱軟在地。
李隆基強忍淚水,轉身對太監說道:“傳朕旨意,即刻起草罪己詔,向天下百姓承認朕的過錯?!?p> 太監們再次應聲:“遵旨!”
李隆基走到窗前,望著遠方的長安城,喃喃自語:“朕不能讓大唐就此衰落...朕要讓開元盛世永遠延續下去……”
大唐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正襟危坐于太極殿上,目不轉睛地盯著光幕。當他看到李隆基晚年昏庸的畫面時,不禁心頭一緊。
“朕...朕晚年會不會也像他一樣?”李世民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長孫皇后見狀,輕聲安慰道:“陛下何必多慮?您英明神武,豈會重蹈覆轍?”
魏征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只需謹記'以史為鑒'四字,就不會重復李隆基的錯誤?!?p> 李世民點點頭,眼中的憂慮稍減。
秦始皇陵。
嬴政看著光幕中的畫面,不禁皺眉:“朕也曾晚年求仙問藥,難道這就是帝王的宿命?”
漢武帝時期,長安城。
劉徹看著光幕中的開元盛世,眼中閃過羨慕之色:“這李隆基倒是有幾分本事,竟能讓大唐如此強盛?!?p> 但當看到李隆基寵信楊貴妃的畫面時,劉徹不屑地冷哼一聲:“哼,色令智昏,朕絕不會犯這等錯誤!”
洪武年間,金陵皇宮。
朱元璋看著開元盛世的景象,不禁感嘆:“好一個萬國來朝的景象!咱大明何時才能有這等盛世?”
他轉身對著朱標說道:“標兒,你可要好好學習李隆基治國之道,但切記勿學其私德!”
朱標恭敬應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p> 永樂年間,皇宮。
朱棣看著光幕中的畫面,冷笑一聲:“李唐終究是太過陰柔。我大明要的是雄才大略,豈能被兒女情長所困?”
他轉向身邊的太子朱高熾,嚴厲道:“記住,治國理政可學李隆基,但私德萬萬不可效仿!”
朱高熾連連點頭:“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建武年間,洛陽宮。
劉秀看著李隆基寵信楊貴妃的畫面,不屑地撇了撇嘴:“堂堂天子,竟被一個女子迷得神魂顛倒,真是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