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興奮,因為超越了已有的目標,我忍不住在朋友圈,曬了我們的短暫“成果”。
就是因為這個朋友圈,兒子讀初中,剛去一個學期,在期末檢測中表現良好,在第二個學期的開學,學校讓他代表七年級的學生,發言了。我把他發言的照片從他們學校的信息欄中截圖,并配文發了朋友圈。
本意是想幫他記錄“發光”的時刻,也可以提醒他,曾經優秀的他,要繼續“發光發彩”。
誰知,我剛發出,除了收到很多點贊,一個幾年沒有見的同事,發了我信息,問了我孩子是否在那個市區學校讀書,很想交流一下,問我是否可以周末約飯。回想與她也是從工作單位分開后,幾乎沒有信息交流,就是朋友圈也很少給我點贊,今天的突然相約,我感覺有些“陌生”,所以就和她說,有時間,我約她。
剛結束了這個,又一個,大學里的室友,我知道她在哪里上班,彼此也偶爾會給對方點贊。她看到朋友圈后,很激動的說我的孩子讀書這么厲害,表現這么優秀,讓我趕緊把經驗分享給她,因為她的孩子正在讀六年級,馬上就要讀初中了。
這是二十年沒有見面的同學,她是大市區的同學,當年就感覺比我們這些鄉下的孩子要占優勢,特別是畢業后的工作,她是直接就能在市區很好的學校就業,是我們羨慕的“別人”。而如今,因為孩子的學習,她竟能如此“溫柔”,來請教我,讓我有些意外。
我告訴她,如果不嫌棄,我可以說一說我家的學習方式:我家的學習方法很土,小學沒有參加任何培訓班,也沒有參加一天的晚托,周末的我們就是爬爬山,逛逛公園,去書店看看書,但是把老師布置的作業認認真真的完成,給他的睡覺時間安排良好,就是這么“土”,請不要嘲笑我哦。
她看完后,發來語音,說我很誠懇,我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只是無奈她的孩子,目前有很多培訓班,如果放棄又舍不得,身邊都是很卷的孩子,可她又感覺快要卷不動了。表示非常無奈,又不得不繼續。
我安慰了她幾句,表示理解她們的情況,也告訴她,我也是有焦慮的時候,只是在自己選擇時“隨心”了一些。
其實,這個同學的孩子,她肯定是很累的例子,我想她的智商不會低于我家的娃,但是她的壓力,多少比我家的娃大,因為她的父母接受不了周圍環境的刺激。
說坦白一點,現在多數的孩子都是如她那般,都在各種培訓中耗盡額外的時間,除了學校的學習,還有多少“興趣愛好”培養在等著她們。她們被安排得滿滿,總是在“展示”她們的“才藝”,看著是全面發展的孩子,不知道她們的心里,到底有沒有喜歡自己的“全面”。
而我家這類娃,在他們的眼里,怕是只會“讀書”的孩子,沒有什么特長優勢。
是的,我也知道,我們的娃,就是踏踏實實學習,只走“學習”之路,沒有更多的后路“時刻準備著”,我也擔心,但是我卻“從了我心”。我想賭一賭,真正的學習該是什么樣的,是單純的在學習道上,有些苦也有些樂,學習書上的知識,了解書外的生活,在他們的小時候,成長的過程中,都在該有的時間與家長相伴,不是等他們長大了,成家了,一邊照顧他自己的家,一邊要陪伴我們,因為我們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陪伴過我們。
那時,他發現自己很累,可以玩的童年在各種培訓班里度過,可以游山玩水的時候,在各種“展示”中度過,可以陪伴父母一起開心的時候,還是在題海中度過,以為走過所有之后,就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了,才發現,另外的生活又接踵而至,沒有空隙可以“呼吸”。
所以,我想試著扭轉他們的世界,讓他們該有的時間,盡量可以感受他們原有的生活,做不到很好,至少可以盡力而為。
而我,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下注”,幾乎和這個充滿教育氣息的時代,玩“快樂學習”,賭一賭教育的“真諦”。
我賭自己的選擇能給孩子更加真實的童年,我賭自己的選擇,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多的“扭曲”,我也賭將來的教育,會是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而我又何嘗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因為沒有參加任何培訓班而失去了更多?!
大家的娃都在接受大人的“賭注”,他們沒有太多的選擇,當他們有思想斗爭時,怕是又錯過了擁有的時間了吧。
原來,大城市,小縣城都一樣,都是在教育的迷惘中隨波逐流為多,敢于挑戰“隨心”者極少。
姑且繼續我們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