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太過親密
姜侯不以為意,繼續自顧自地說下去:“莫非,太子也是為了給蘇學士賀壽,才與楚王妃一同蒞臨此地的嗎?”
蕭陌然聞言,輕輕抬眸,修長的眉宇間凝聚著淡淡的憂愁,眼中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
他凝視著在宴席中格外顯眼的姜侯,語氣冷漠:“姜侯言談如此頻繁,難道不覺得有些過于聒噪,惹人反感嗎?”
這一番直截了當的批評,讓原本沉悶的壽宴氛圍突然有了一絲微妙的波動,賓客們的目光紛紛投向了蕭陌然。
這一場景,不禁讓人回想起不久前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上,太子是如何言辭堅定地守護在楚王妃身邊的情景。
他們之間那份不同尋常的情誼,再次成為了人們私下議論的焦點——尤其是那次在狩獵場的襲擊事件中,楚王妃與太子一同失蹤,共同度過了十多天的民間生活,無疑加深了人們對他們關系的種種揣測。
“太子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呢?我深知您對楚王妃的保護之心,但我自問并未有任何不敬之詞或行為。”
姜侯說完,輕輕點了點頭。
蘇硯昭緊緊盯著姜侯,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寒光,拳頭在袖中暗暗握緊。
她清楚,這個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刻意引導他人產生不必要的聯想,其用心之深,實在令人不齒。
真是個狡猾且工于心計的家伙。
“逼人?那是指如上次狩獵場中,本王那一箭,讓姜侯大人至今心有余悸吧。”蕭陌然的語氣平淡無奇,卻字字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宴會上的賓客們聽聞此言,不少人都不自覺地低下了頭,氣氛一時變得更為壓抑。
姜侯的眼中,怒意隱隱約約,卻蓄勢待發。
就在這時,蘇學士見狀連忙出來打圓場,他用手帕輕輕擦拭著額頭的汗水,語氣盡量保持著和煦:“姜侯大人親臨為本侯慶生,實在是蓬蓽生輝。姜侯大人站立已久,應當盡快入座享受宴席。請,請坐。”
姜侯見狀,順水推舟地坐了下來,但臉上的表情依舊是一片陰霾,仿佛外面的陽光永遠照不進他的內心世界。
蕭陌然的目光越過人群,落在了蘇硯昭的身上。
只見她眉頭微蹙,憂慮之色悄然爬上她的臉頰,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恍惚。
正當賓客們舉起酒杯,以為接下來的宴席將回歸平靜之時,姜侯卻突然舉杯,對著蕭陌然笑道:“太子,我敬您一杯,慶祝您安然無恙地歸來。”
蘇學士與蘇方氏的臉色變得更加沉重,心中的不滿愈發茂盛。
“不必了。”蕭陌然的回答簡潔而堅決。
姜侯嘴角勾起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意,隨后將視線轉向蘇硯昭:“楚王妃也一樣,我敬您一杯,想必這段時間您一定承受了不少苦楚。”
蘇硯昭面對這番虛偽的客套,心中雖感厭惡,但表面上仍舊保持著冷靜,她強壓下內心的不快,聲音清冷:“不必了,本宮的身體尚未完全恢復,不宜飲酒。”
“原來如此。”姜侯故作關心地說道,“那明日我親自挑選一些上好的藥材,送到楚王府上,為您調養身子。”
蕭陌然的眼眸深邃,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內心早已洞悉一切。
蘇硯昭心頭一緊,目光銳利地掃過姜侯:“楚王府中所需一應俱全,姜侯大人無需費心,我并不習慣外來的補品。”
“哪能呢?”姜侯的笑容溫暖,但那笑容背后隱藏的深意,卻讓人難以捉摸。
蘇硯昭心中對這種宵小之輩的厭惡感愈發強烈,她不愿讓楚王府的清凈之地被這種人玷污,于是加重了語氣,斬釘截鐵地說道:“本宮說不必,便是不必。”
“是,遵命。”姜侯嘴上答應著,嘴角依舊掛著那抹看似和煦的微笑,但他的眼神深處卻閃過一絲寒芒,不經意間,他的目光掠過了蘇硯昭身旁的蘇清清,眸色漸漸深沉,似乎在盤算著什么。
見到姜侯終于不再堅持,蘇硯昭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
隨著宴席的結束,賓客們開始陸陸續續地散去。
姜侯踱步至蕭陌然面前,語氣中帶著幾分客套:“太子,本侯先行一步,告辭了。”
而蕭陌然,此刻已站起身來,他的目光直視著姜侯,話語中帶著幾分玩味:“本王倒是覺得,姜侯似乎還缺少了一樣東西……”
“本侯會缺什么?”姜侯的眼眸微瞇,帶著一絲玩味反問道。
“缺心眼。”
蕭陌然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那笑容里夾雜著不屑與嘲諷,“明知道自己的出現并不受歡迎,卻還要硬生生擠進別人的視線中,當真是讓人感到礙眼至極。”
言畢,他優雅地轉身,衣袂飄動間,已離席而去,留下一抹孤高的背影。
姜侯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隨著蕭陌然離去的身影,最終停留在對方腰間某個不明物體上,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種復雜的情緒,半是疑惑半是饒有趣味。
蘇方氏留下蘇硯昭,獨自一人緩步穿過曲折的回廊,回到了她少女時代居住的那座寧靜院落。
院內,花木扶疏,清風徐來。
蘇硯昭望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并沒有流露出太多的留戀之情。
她直接而坦率地對蘇方氏說:“娘,有什么話就直說吧,不必繞彎子。”
蘇方氏的面容變得異常嚴肅,眉宇間凝聚著憂慮:“你知道你前些日子與太子在京都神秘失蹤,這件事在朝野內外掀起了多大的風波嗎?”
蘇硯昭心中暗自覺得有些好笑,表面上卻保持著平靜:“自然不小,畢竟那可是太子,曜國地位最為尊崇之人,一舉一動皆牽動人心。”
蘇方氏的臉色瞬間凝重起來:“這是一方面,但更關鍵的是,你與太子之間的關系,已經引起了諸多非議。”
“我和他能有什么關系?”蘇硯昭目光銳利地盯著蘇方氏,聲音不容置疑,“娘,您有什么話不妨直說。”
“太過親密。”蘇方氏選擇了委婉的表達方式,試圖掩飾內心的憂慮,“你是楚王妃,即便楚王已逝,你的身份不變,一生都將背負這個名號。你的名聲一旦受損,不僅會玷污楚王及皇室的名譽,更可能給學士府帶來不可預知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