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做飯失敗
最后,成軒只能壓下心中的不快,勉強擠出一絲客套的笑容,禮貌地回禮,目送二人離去。
雖然心中對他們品行不齒,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楊君行在治理地方、服務民眾方面的確有一套,實實在在地做出了不少有益于平縣的事情。
想到這里,成軒望著二人離去的背影,長嘆一聲,感嘆世事難料,好人難做,而蒼天似乎總是閉上了公正的眼睛,讓無辜的人承受天災人禍之苦。
與此同時,在花廳內,姜美君正將孫玥的一件刺繡作品展現在鄭程華眼前。
鄭程華仔細端詳,那細膩的針腳,獨特的風格,讓他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后,他猛然醒悟,說道:“上一次見到這刺繡,就覺得針法十分獨特,直至今日才恍然大悟,這莫非是蘇州孫家的技藝?”
言語中,充滿了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
姜美君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訝異,像是有什么答案即將揭曉。
“孫家?”
她重復著這個陌生的名字,心中隱約感到一種預兆,仿佛即將揭開某個塵封的秘密。
鄭程華輕輕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蘇州的孫家,乃是大越國百年傳承的刺繡世家,他們的繡坊遍布全國各地,技藝高超。然而,并非人人都能掌握這門手藝,這位繡娘恐怕曾經是孫家繡坊的一員,才練就了如此精妙絕倫的技藝。”
說到這里,鄭程華輕嘆一口氣,眼望著縣衙拮據的現狀,不禁在心中暗暗盤算,這些珍貴的刺繡能否成為解救財政困境的救命稻草。
姜美君的聲音低沉,似乎在咀嚼這兩個字的同時,也在品味著某種復雜的情感:“孫家…海云?”
這兩個名字仿佛蘊含了千回百轉的故事,讓人不禁想要探究其背后的秘密。
鄭程華聞聲微微一愣,眉宇間流露出一絲訝異之色,目光灼灼地凝視著姜美君,似乎難以置信地詢問:“你也聽說過榮海云?那位孫家最為才華橫溢的繡娘,傳聞中當今太子妃所佩戴的鳳冠霞帔,便是出自她靈巧的雙手。只可惜……”
“可惜什么?”
姜美君追問,聲音里夾雜著幾分迫切。
“可惜天妒紅顏,正值人生最美的年華,她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芳魂早逝。”
鄭程華的話語里充滿了惋惜,如同在敘述一個關于美麗與哀愁交織的傳說。
“怎么可能?”
姜美君幾乎是脫口而出,語氣中滿是不可置信。
在她的心底,榮海云不僅是傳言中的繡娘,更是她二兒子的妻子。
怎么可能會輕易隕落?如果孫玥真的如她所猜,是海云的話,那么這一切就有了解釋,但同時也掀開了更多的謎團。
鄭程華接著說道:“我姨母如今居住于蘇州,與孫家頗有淵源,若非如此,我也無從得知這些秘密。榮海云的確已經香消玉殞,成為過眼云煙。”
面對這一殘酷的事實,姜美君沒有再爭辯,而是巧妙地轉換了話題:“或許吧,不過這暫且不提,夫人您看這些刺繡,是否有可能賣出一個好價錢呢?”
一談到盈利,鄭程華的臉上瞬間綻開了燦爛的笑容,仿佛陽光穿透云層,溫暖而又明亮:“我相信絕對可以。我正計劃近兩日親自拜訪董家和程家的夫人,以我的判斷,這些作品至少可以賣到這個價位。”
說著,她俏皮地抬手,在空中比畫了一個模糊的數字。
姜美君下意識吞了吞口水,心中涌起一股激動與期待,她鼓足勇氣問道:“五兩銀子?”
言畢,自己的心跳都仿佛加速了幾分。
然而,鄭程華卻立即搖頭,提高了音量,言語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自信:“那豈不是虧大了!至少也得五十兩銀子!你可仔細瞧瞧,這是雙面蘇繡,每一針一線都栩栩如生,僅僅五兩,未免太過輕視了。”
姜美君聞言,震驚之余更多的是喜悅。
她未曾料到,一幅精美的刺繡竟有如此高的價值。
走出縣衙的那一刻,她覺得連腳下的土地都變得輕盈起來,仿佛整個世界都因這個發現而變得更加光明。
刺繡,原來藏著如此巨大的財富潛力。
一股強烈的念頭在姜美君心中萌發——她要向孫玥拜師學藝,和張二丫共同學習這門技藝,不管何時開始,都不算太晚。
不知不覺中,姜美君回到了繡坊,張二丫立刻迎了上來,小手緊緊挽住姜美君的臂彎,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大姨,師傅的繡品是不是賣出去了?師傅說過,若是賣了錢,咱們就可以吃上肉包子啦!”
與此同時,孫玥從廚房緩緩步出,手里端著一只砂鍋,里面燉的是姜美君今天特意送來的土雞。
濃郁的香氣瞬間彌漫整個空間,勾起了所有人肚子里的饞蟲。
圍坐在餐桌旁,姜美君輕嘗了一口雞湯,卻險些直接吐了出來。
或許是因為往日里習慣了周蕓精湛的廚藝,這普通的一碗雞湯,在她口中竟然顯得如此寡淡無味,甚至有些難以接受。
這一幕,不由讓她暗自發笑,生活的對比竟是如此鮮明。
別說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絲雞糞的異味,就連最基礎的鹽分都沒能滲透進這道菜肴之中,顯得異常寡淡。
姜美君的面色凝固,仿佛被突如其來的寒意瞬間凍結,透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失望。
今天的這道本應鮮美誘人的雞料理,就這樣遺憾地失去了它應有的風采,變得食之無味,如同一場空洞的獻祭,徒勞無功。
孫玥的表情也好不到哪里去,輕輕嘗了一口后,筷子便無力地垂落,再也沒有抬起。
這無聲的抗議比任何言語都要來得直接且深刻,透露出對這次失敗烹飪的無奈與遺憾。
而張二丫,那個總是樂觀開朗的女孩,仿佛成了這餐桌上唯一的亮點。
她毫不嫌棄地捧起一大碗濃郁的雞湯,一碗接一碗,幾乎將整鍋湯都送入了肚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在貧困中長大的她,對食物有著格外珍惜與感激,即使是最樸素的味道,在她心中也是難得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