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綠色技藝!
阿南也是一個主播,飛快在兩個直播間內解釋了起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奶奶就經常做一些浮雕。”
“那時候我家里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奶奶一手雕刻出來的,特別好看。”
“后來,我父母外出打工,我纏著奶奶給我買玩具。”
“她就用做家具剩下的邊角料給我做了一個方形的百花刻。”
“奶奶去世后,那幾乎是我唯一能找到她存在的東西了。”
“結果有一年地震,那個百花刻再也沒能找到。”
……
伴隨著阿南將事情娓娓道來,周云握著刻刀的手不自覺就加重了些許力道。
“放心,一定給你一個特別好看的!”
安南在魯班鎖上沒有什么特別高的天賦,甚至最開始的時候都要一遍遍看教學才能安裝上。
很難想象她在這三天里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拿到這個冠軍。
周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還能完成這種號稱浮雕巔峰的百花刻。
但她清楚一件事,對于安南這個丫頭來說,這幾乎是她為數不多的機會了。
手中的刻刀不斷旋轉,飛舞,一面完成后又是一面。
足足兩個多小時一刻不停,終于是將最后一筆落在了魯班鎖上。
吹了吹上面的木屑,周云也調整了一下燈光讓直播間的觀眾可以看的更加清楚。
“阿南,你看看是不是這樣?”
“對對對,就是這個,偶像你太厲害了!”
“別忘了私信我一下地址,明天快遞郵給你。”
“謝謝偶像!”
阿南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異常,周云抬頭才發現,這丫頭不知道什么時候眼眶已經發紅了。
作為外人,她的確很難去感同身受,不過多少也能理解安南的心思。
從只言片語中,大概能猜得出來她的童年是和奶奶一起度過的。
隨著奶奶的去世,百花刻幾乎是她唯一能感受到奶奶曾經存在于世界上的痕跡了。
浮雕的巔峰作品,這玩意傳承到現在知道的人都不多,更別提能把這玩意雕刻出來的。
在每天拼盡全力練習如何組裝拆卸魯班鎖的時候,她可不知道周云能不能雕刻出百花刻。
但為了那一絲希望,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
和阿南再度聊了一會,雙方的連線也隨之關閉,但直播間的彈幕這會可異常的熱鬧。
【我最開始以為小姐姐是來為難人的,我真該死啊!】
【人這一生要歷經兩次死亡,肉體的死亡和世人的遺忘,小姐姐沒能留得住奶奶的第一次,但卻將第二次留了下來。】
【云云也很棒啊,哪怕這個要求有些過分,還是盡力幫忙完成了!】
看著直播間的彈幕,周云臉上也掛上了些許的笑意,隨后給直播間的觀眾展示起了手中的百花刻。
“大家注意看,現在從正面看過去是一朵梅花對吧,可是當角度翻轉到十五度的時候,梅花就變成了荷花。”
“而再轉十五度,荷花又變成了牡丹。”
……
正方體六個面,幾乎每一面都刻畫了不下十種,不管從什么角度看,都是新的體驗。
見到這一幕,直播間的觀眾才終于理解了什么叫做浮雕的巔峰作品。
今晚周云原本的計劃是確定好魯班鎖的冠軍做兩個小型的根雕。
但百花刻這玩意一出來,根雕就根本別想了。
雕刻這東西幾乎已經耗光了她所有的精力,現在根本沒什么力量去完成別的東西了。
不過憑借著百花刻,留下這兩天黃山活動轉化來的觀眾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一直和給觀眾們聊到了夜里十二點,周云這才伸了個懶腰宣告直播結束。
關掉了直播間后,興致沖沖的打開了系統的抽獎界面。
正所謂抽獎虐我千百遍,我待抽獎如初戀。
經過了這幾天的直播,原本因為九江沾石已經干枯的人氣點再度充盈了不少。
看著第一次突破六位數的余額,周云也將目光放在了綠色轉盤上。
系統的功能其實和三流頁游差不了多少,一千人氣點一次的最低級抽獎不但謝謝惠顧的概率高,而且出金的概率低的離譜。
更高一級的綠色抽獎,雖然一次就要一萬人氣點,但不管怎么說在概率上也要比白色高出太多了。
深吸了一口氣,周云從行李箱里將抽獎之神馬先生的照片擺放好,恭恭敬敬的做了一個祈禱后,直接拖動了十萬人氣點進去。
伴隨著五彩的光芒閃過,一如既往的滿屏灰色。
十次謝謝惠顧是那么讓人絕望,換算下來那可是白色抽獎的一百次!
不過畢竟對于系統的坑早就踩過了無數次,周云如今也算是有了足夠的抗打擊能力。
簡單調整了一下之后,飛快將馬先生的照片換成了財神爺。
猶豫了片刻之后,周云放棄了十連抽,轉而選擇了單抽。
現在剩余的人氣點還有十三次綠色的機會,雖然霉是霉了點,但馬先生沒用,總不至于財神爺也不給力吧?
【謝謝惠顧!】
【謝謝惠顧!】
【白色技藝:黎族打柴舞!】
【綠色技藝:徽州刺繡!】
【謝謝惠顧!】
果然,單抽永遠要比十連抽有用太多了!
看著抽獎界面上待領取的兩個技藝,周云飛快點擊了接收。
伴隨著大量信息涌入大腦,頓時傳來了略微的刺痛感。
【恭喜宿主掌握技藝:黎族打柴舞(大師級)!】
【檢測到宿主已擁有技藝:簡單刺繡(初學者),升級為徽州刺繡:傳說級!】
兩道提示從屏幕上閃過,周云也靠在床頭開始仔細研究了起來。
黎族打柴舞這玩意就不用多看了,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發展出來的舞蹈,名字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百分之八十也是一個能封直播間的東西。
周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徽州刺繡上,這東西算是徽州本地傳承的一種刺繡手藝。
小時候她跟著村子里的老人學習過,不過因為學業的緣故沒有深入研究。
如今再想回頭找一找,還能有完整這種技藝傳承的人已經所剩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