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初露頭角
直到一口熱茶氤氳下肚,茶香四溢,一股甘甜在嘴里蔓延開,費祎不由得高呼出聲。
“小川兄弟,這茶葉真是你采來炒制的?”
“回稟武侯、長史,這些茶葉確實是我從山間采摘回來,炒制晾曬而成的。”
趙小川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又降一泡茶出湯,繼續(xù)有條不紊地為他們續(xù)著茶水。
以前趙小川在史書上看過,諸葛亮與普洱茶葉的淵源,正是由此次南征開始,而又不僅于此。
原書記錄中,曾多次提及到:諸葛亮在南中地區(qū)平叛的過程中,由于水土不服導(dǎo)致所有蜀漢大軍中毒昏迷。
他聽從了當(dāng)?shù)鼐用竦慕ㄗh,用茶葉煮成水喝,幫助士兵解毒,成功平定叛亂。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鼓勵少數(shù)民族開荒種茶,便親自研究茶葉種植和采摘方法,改變了當(dāng)?shù)厝说纳睢?p> 因他如此的豐功偉績,他被當(dāng)?shù)厝嗣穹顬椤安枳妗保⑹朗来苋思赖欤?p> 只不過這一次,因為他趙小川穿越時空而來,從而推進了諸葛亮與茶的相遇。
也就是說,按照趙小川的計劃,還沒等到南渡,他就會在諸葛亮的見證下,開始帶領(lǐng)大家采茶、制茶,并為隴筧城百姓多謀福祉。
馮四娘輕啜一口,只覺茶湯飽滿,唇齒留香。
“小川,你老實說,是不是又去多寶閣順了些茶回來了?”
趙小川看看費長史和武侯,再對上馮四娘那雙閃著金光的眸子,并沒有著急回復(fù)她,只是微微欠身,站了起來走到一旁,踮起腳尖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布包,向馮四娘展示著茶葉。
又小心翼翼地拉住馮四娘,故意壓低聲音問道。
“四娘,要是這樣的茶葉在玲瓏酒肆售賣,可有優(yōu)勢?”
馮四娘聞言更是身體一顫,眼眸里原本帶著的金光更是像火苗一般竄了出來,一臉諂媚地討好著趙小川,也愈發(fā)拉著趙小川往一盤,與趙小川竊竊私語道。
“小川,還有其它這樣的好貨嗎?”
不周山是隴筧城海拔最高的山頭,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溫暖濕潤,原始深林覆蓋范圍廣。
茶樹長在原始森林更深處,生態(tài)極好,鮮葉漂亮,油潤感很足,特殊光照條件下,多有紫葉紫梗。
茶湯更是飽滿、細膩、順滑,微苦轉(zhuǎn)瞬即化,回甘生津強,野韻足,唇齒留香,層次感十足。
“四娘,這樣的茶葉可還有不少,只是需要四娘幫襯,說動武侯和長史,一起將茶葉采摘回來。”
馮四娘哪里知道趙小川的意思,只是聽到要麻煩武侯和長史,便狠狠盯了趙小川一眼。
這小川真是被自己慣壞了,如今這般大逆不道的話都敢說出口了!
趙小川也不著急解釋,如今他既然來到了蜀漢,就該為隴筧城百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就拿制茶來說,他只想成人之美。自己借著諸葛亮的名頭,教會當(dāng)?shù)匕傩兆R茶、制茶、種茶、品茶......
至于會被后世追封為“茶祖”這件事,他還是得想方設(shè)法讓諸葛亮來擔(dān)此重任。
畢竟,自己本身的氣運可稍作修改,可天命真是不可違背!
“小川兄弟,可是需要老夫為你做些什么?”
諸葛亮從趙小川主動提起在他和費長史面前泡茶的時候,就隱約猜到了趙小川的用意。
后來又加上倆人竊竊私語時,馮四娘驚慌失措地表情,更是確定了趙小川有求于他,這才開口打破了僵局。
馮四娘聽到武侯的話后,隨之立即轉(zhuǎn)身跪倒在諸葛亮和費祎跟前。
“都是小兒不知禮數(shù),胡亂打起了武侯和長史的主意,還請武侯和長史不要責(zé)怪!若武侯和長史難消怒火,四娘愿意代趙小川受罰。”
雖然馮四娘知道武侯愛民如子,但趙小川方才口無遮攔提出的要求確實驚出了她一身冷汗。而她又不確定武侯聽得了幾句,便急匆匆趕在前頭撲倒在地,認起罪來。
“馮四娘是吧?不必大驚小怪,我們武侯不是不論是非之人。只是方才聽得你和趙小川商議,似乎有求于我們武侯,這才打斷你和趙小川,深究多問幾句的。”
費長史初見趙小川時,并沒有覺得這個少年有何驚艷之處。只是覺得他端莊有禮,又有技藝傍身,能識茶制茶。
現(xiàn)如今,他才深知武侯對趙小川的褒獎別有深論。
其子能萬事周全不算,還能不卑不亢。小小年紀就深謀遠慮,爭先為蜀漢百姓多謀福祉!
看著馮四娘平身而起,趙小川很快平靜下來,步履堅定地走向茶桌前,恭恭敬敬地朝武侯和費長史深鞠一躬,斬釘截鐵地說出了自己心里的所有想法。
“回稟武侯、長史,草民心中有一想法,一可使隴筧城百姓安居樂業(yè),共進繁榮。”
“二可為武侯和長史分憂,解了當(dāng)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燃眉之急。”
諸葛亮朝費祎點了點頭,費祎心領(lǐng)神會。
聽著趙小川娓娓道來,費祎也暗自為這個少年捏了把汗。但聽他言之鑿鑿,又繼續(xù)拭目傾聽。
“你且仔細說來,武侯與我會替你斟酌。若此法可行,也好促你盡快拿定主意。”
趙小川得令后,大大方方站在幾人中間,繼續(xù)說著自己的想法。
“實行兵戰(zhàn)與安撫相結(jié)合的政策,由武侯和長史發(fā)起,授予我傳道授業(yè)的權(quán)利,教隴筧城百姓識茶、制茶之技。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同時,也能促進軍民一心,使得邊境穩(wěn)定,蜀漢興盛。”
此言一出,諸葛亮才緩緩站起來,從茶桌前抽出身,示意費祎同他一起走近趙小川,想要認真聽一聽這個英姿勃發(fā)的少年郎的想法。
隨即,諸葛亮打量一番后,語氣里多了幾分堅毅,一字一句朝趙小川發(fā)問道。
“趙小川,老夫可問你,當(dāng)真愿意身先士卒,為我蜀漢做出貢獻?”
諸葛亮一想到之前種種,無論是趙小川“誤打誤撞”拯救了薛郎中,破解了長藤刺的毒。
還是一馬當(dāng)先,帶領(lǐng)百姓采食野生菌、親自繪制圖冊組織城民上山等事件,都足夠證明趙小川是當(dāng)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