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潘榮軒辦公室鬧事兒的女人將父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經潘榮軒詢問,知道了他針灸后差點暈厥的原因。原來,老人家一時沒控制住,一從醫院出來就背著女兒找老朋友打球了。根本沒在意潘榮軒的叮囑。
真相明了,女人很愧疚,但潘榮軒沒放在心上,繼續盡心為她父親治療。
為了表達感謝和歉意,兩天后,女人把一面寫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錦旗親自送到潘榮軒手中,還在走廊里大聲夸贊他,惹得潘榮軒哭笑不得。
潘榮軒暗笑,這位大姐還真是性情中人,與前兩日在辦公室里責罵他的情形比起來,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他當即給錦旗拍了照,把照片發給楚琉璃??吹秸掌?,想象潘醫生穿著白大褂、拿著錦旗的畫面,楚琉璃笑出了聲。
楚志偉在家休養這段時間,不時有同事、學生過來探望。這日,家里迎來一位特別的客人,楚志偉的大徒弟,劉云山。他是楚志偉的第一個徒弟,也是諸多徒弟中唯一自己開公司、當老板的。不過,他時刻銘記楚志偉說過的話,沒離開老本行,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古建筑修繕。
十年前,劉云山和幾個朋友創業,成立了一家古建筑工程公司,如今公司已小有名氣。因為工作原因,他時常出差,前幾日聽師弟說楚志偉病了,提前從蘇州回來,一下飛機就過來探望。
雖是許久不見,但楚琉璃一眼就認出他。劉云山比她大十幾歲,小時候,她常黏在他身邊,讓他陪她玩。如今的劉云山雖已四十幾歲,但依舊俊朗,看上去要比同齡人年輕很多,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打磨,他又比年輕人多了幾分沉穩和氣度。
“兩年不見,我們小琉璃更漂亮了!”用劉云山的話說,他是看著楚琉璃長大的,她于他,就像自己的親妹妹一般。
“怎么,師兄,難道我以前不夠漂亮嗎?”楚琉璃假裝不滿道。
“你這孩子,還是最喜歡欺負你師兄!”劉云山寵溺地看著師妹。
兩人說話間,楚志偉已從臥室出來。
一看到老師與以往無異,劉云山懸著的心才放下。他最懂楚志偉,如果這場病讓他不能再做以前的工作了,對他來說,打擊是不可估量的。
他上前抱住楚志偉,臉上的笑容已化作兩行清淚:“師父,你沒事兒真是太好了!”
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楚琉璃還是第一次見到師兄哭。
“我沒事兒,你看,這不是好好的嗎?”楚志偉輕拍著愛徒的背,也忍不住落下淚來。
師徒倆忘情地聊了一會兒,各自在沙發上坐下,劉云山擦干臉上的淚,問道:“琉璃,如果我沒記錯,你明年該畢業了吧?咱們京城大學古建筑專業的高材生,有什么打算?”
“我……”楚琉璃看了一眼父親,不知道該不該說。父親剛不生她的氣了,她可不敢再提之前的想法。
未想,她不說,父親替她說了。
“云山,你不知道你這個妹妹,一心想去我們那兒。我說她一個女孩子家,不適合做這個,她還不樂意!”
“師父,師妹的想法很好呀!老一輩的手藝得傳下去,需要師妹這樣的年輕人!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可是咱們國家的財富,可不能失傳呀!”劉云山由衷道。他并非為楚琉璃說話,這是他的真實想法。
“云山,你說的沒錯,這手藝得傳下去??赡阏f她一個女孩子,能登高上房的嗎?我一想就害怕?!背緜ゲ]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只是,他不想讓女兒吃那份苦。
“爸,你要是不放心,我就申請只干不用登高的活兒,你看怎么樣?”有劉云山在,且還支持她,楚琉璃徒然有了勇氣,逗父親道。
劉云山是楚志偉徒弟中最年長的,為人沉穩,對他的話,楚志偉往往都能聽進去。不過這一次,他心里只是有了一點波瀾,并未動搖。他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話鋒一轉,開始詢問劉云山公司的情況。
劉云山不好再多說,心想著慢慢勸師父,不必急于一時。
因為公司有事,劉云山中午沒吃午飯就走了。他的到來,讓楚琉璃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和父親、哥哥、師兄一起,把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下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一個月后的周末,楚琉璃在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是華夏杯全國書畫大賽組委會的,說她的仿《千里江山圖》(局部)獲得了本次大賽的金獎,不僅有證書,還有5000元的獎金。
這讓楚琉璃既驚喜,又困惑。他從來不知道有書畫大賽,更沒投過作品,怎么就得獎了呢?和對方通話間,她看到哥哥向她眨眼睛,猜到了幾分。不過,她覺得她那幅畫藏得很好,怎么能被他發現呢?
掛斷電話,楚璟凱向她說明了原委。能得獎,楚琉璃自然高興,可這幅《千里江山圖》是她耗費了十多個晚上才完成的,是準備送給哥哥的生日禮物。送去評獎了,就拿不回來了。
看妹妹先是高興,后是一臉懊惱,楚璟凱安慰道:“傻丫頭,哥已經看到那幅畫了,還拍了照,就算是收到你的禮物了。你的作品得到肯定,對哥來說又是一份禮物。哥過生日收到兩份禮物,豈不更高興?”
聽哥哥說的有理,楚琉璃又露出了笑容,看著還沉浸在驚喜中的父母道:“爸、媽,有了5000塊錢獎金,我請你們吃大餐!”
楚志偉和郭雅娟不想讓女兒花錢,不過架不住女兒的一再堅持,也不想掃女兒的興。一家四口一起出門,到全聚德吃了頓烤鴨。
見父親高興,楚琉璃曾有一瞬間的沖動想勸父親原諒潘玉海,但想到一提到這個話題,一定會破壞氣氛,想了想,她把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她需要和潘榮軒想個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