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草藥告急
而單春的這一重大發現,也使得劉大夫感覺到十分新穎。
他這幾日也一直在翻找古今典籍,上方只提及了藥方和癥辯,還從未有過接觸性傳播。
不禁看向單春的眼神又多了幾分敬佩,還順帶看了看屋內正呼呼大睡的小男孩。
單春說著,從木柜子里拿出了一瓶消毒洗手液,以及兩包一次性醫用手套,并先演示了一遍如何使用洗手液和手套的方法,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手套摘取的時候,一定要外朝里面。
“我記住了,不過單春我很好奇,你是怎么知道,這病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劉大夫好奇地問道,同時也很期待對方能給自己解答心中疑惑。
單春笑了笑,“你應該也查過一些相關資料,比如《華佗本草經》,或者《黃帝內經》,都是有所記載的!其實,我們祖先很聰明,早年就曾經發現過洗手和消毒等的重要性了,不然怎么會發明了皂角和艾灸條等方式來教人們如何驅毒避害呢!只不過這一次的瘟疫來的很突然,加上村民們又缺少這方面的知識而已,并沒有多么不可控,只要我們將這一面把控好,相信用不了多久村子就會恢復的和之前一樣了。”
“還真是!”王醫師聽到此話,激動的拍了一下大退,“你這樣說,我心里就有底了嘛!”
單春點頭:“所以,這些東西你先拿回去,等我再去醫館,會再帶一些過去給你用的。”
王醫師點頭應允,隨后又忍不住詢問:“那你什么時候才能夠回去啊?”
“暫且還不行!”單春搖搖頭,嘆息了一聲。
雖然她也迫切想去臨時醫館幫忙,可就目前的情況看,明天她家里一定人滿為患。
而第二日一早,也的確像所預料的那樣,村莊里的瘟疫患者越來越多,有不少病重的村民直接抱著被褥住在了院子里,單春沒有辦法只能讓父母帶著弟弟都住在一個屋子里,反倒是蒼景瀾死命不從,非要跟著學習如何救治病患。
“單春……那你看我能做些什么事嗎?”婦人擔憂道,“童童已經沒什么事了,也很聽話在屋子里裝藥包。”
單春也明白對方的好意,“那你就帶好防護用品,記錄一下病人的信息吧,我需要這些東西,其余的你們也幫不上忙了,但這份工作很耗時間,你能幫我分擔就已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才有更多的時間來救病人,但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要因為要幫我的忙而感染上瘟疫,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說到此處,單春深深地看了對方一眼,沒有繼續往下說,不過話語之間的暗示已經表達得非常完整了。
婦人愣了愣,隨即臉色沉重的點了點頭,“放心吧!我明白的。”
單春輕聲嗯了下,又轉身囑咐了弟弟和爹娘幾句,這才回到院子中被幾個病人圍住。
單春有些分身乏術,只能開些清熱解毒的藥包,然后再回到小廚房內想著解決辦法。
她原本打算配置一些消炎止痛、殺菌、解熱的藥物,不過昨晚想來想去,還是決定換一種類型。
畢竟她制作出來的藥粉沒有經過臨床實驗,如果出現問題,她就解釋不清了。若是有心之人刻意散布謠言,到時候恐怕就不好收場了,于是便選擇了一種因病分治,慢性舒緩的治療辦法,雖說功能上可能會相對慢一些,但勝在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安全。
單春花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擬出來十套治療方案,讓婦人送去臨時醫館給劉大夫看,最終確定下來沒有草藥相克的方案,再投入使用,期間還治好了不少輕癥的病人。
只是,草藥用量太過龐大,她的超市里也沒有那么多的草藥,這個問題迫在眉睫,讓劉大夫整齊日愁容滿面,只扒著縣令大人能尋來夠用的草藥。
“單大夫啊,你看這些草藥能代替嗎?”縣令大人親自登門拜訪,手里捧著厚厚一疊的書卷,顯然是特意跑跑集市上問了草藥的。
“哎……不能!”單春看了看,神色無奈,“村中病人眾多,能替代的草藥早已使用,所以還得煩請縣令大人快些湊足草藥。”
縣令大人抬手擦汗,疲憊地說:“我自然也是想湊齊的,可單大夫不知道啊,這方圓十里的藥鋪都知道這里鬧了瘟疫,需要買大量的草藥,一夜之間你們需要的幾樣藥價格漲得飛起,任憑我們是官家辦事購買救治災民,也是半個銅錢都降不下來價格!”
“這些人真是奸商,國難財也搶著賺!”單春閃過一絲厭惡的神情。
兩人又寒暄幾句,縣令這才離去。
單春回到小廚房的時候,蒼景瀾已經不見蹤影了,估計又是去哪兒找草藥了。
她走到灶臺旁邊坐下,準備開始熬煮第三鍋藥。
“單春,你回來啦?剛剛有個南村的大爺過來,看樣子病的挺嚴重的,我就先把信息記錄下來等著你回來了,”婦人站在一旁,一雙眼睛閃過擔憂。
“人在哪里?”單春微微抬頭,手上卻仍攪動著草藥
孩童和老人才是真正需要照顧的,她一直都在留意。
至于其他人……輕癥不及性命。
熬煮好第三爐藥后,已經差不多快要傍晚了。
單秋趕緊端著空碗和湯罐,急急忙忙地跑回屋子里開始清洗和消毒。
一般連續喝五劑藥后,病情才逐漸穩定了下來。
“春兒,你這藥還真的很管用誒!我家兒子吃下藥后,感覺精神好了許多!”劉嬸一邊說著,一邊送來才剛用完的藥碗。
單春也笑了一下,“這段時間辛苦大家都辛苦了,你也先休息一會兒,我去看看其他病人怎么樣。”
“好的,”劉嬸笑著將碗放下,又拿了瓶消毒洗手液有了。
單春則推開窗戶看了一眼院子,拿了一個藥包,順著白天婦人記錄的南村老大爺地址,準備親自上門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