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京中內亂
蜀國的事情平定之后,沈青硯便修書一封向穆云染報個平安。
“青硯在信中說,他的父皇已經將他封為太子,下個月便舉行冊封大典?!?p> 楚胤恒正在研墨,穆云染在一旁告訴他信的內容。
楚胤恒沒有答話,穆云染才意識到他的神情有些不對。
“可是發生什么事情了?”
他連寫了幾封書信,命十七將這些信送往京城各處,面交京中的各位將軍。
“云染,我們恐怕要動身回一趟京師?!?p> 穆云染滿臉驚愕,看著楚胤恒一臉愁容,莫非是京城中出了什么變故。
楚胤恒搖了搖頭。
二皇子此次到鱸州也并非一無所獲。他的內線多方打探,查到京城中一些將軍和楚胤恒多有來往。前些日子他剛剛回京,立馬就有了大動作。
凡是與楚胤恒有來往的將領全部被發配出京,三五年之內不得回京。
如此以來,算是折斷了楚胤恒的半只羽翼。
“那些被處置的將領中,有一些的確是我的門客,但有些只是與我有些交情,沒想到也要受此無妄之災?!?p> 朝中大批武官調動,已經在京中引起了騷亂,聽說這幾日已經有少量隊伍開始策劃兵變。
“若是我再不回去,兵變一旦在京城展開,后果不堪設想。”
穆云染卻不以為然。
“這些都是二皇子惹出來的亂子,與我們又有什么關系?!?p> 穆云染恨不得這些將領能夠把二皇子趕出京都,才算順了她的意。
楚胤恒卻搖了搖頭,穆云染還是不了解楚國的軍師布防。這些將領一旦發起騷亂,京城兵變,楚國的統治便危在旦夕。如今群雄并起,難免他們不會推舉新的首領,建立新的國家。
到時候遭殃的可不止楚胤塵一個人。
看到楚胤恒的神色如此緊張,穆云染也不敢多說什么,對著他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我們明日就出發。
楚胤恒回到京都時,武將已經罷朝三日。
二皇子仍然不知悔改,反而在楚皇面前參了楚胤恒一本,說是他寫信挑撥武將和朝廷的關系,希望這些武將能夠為他所用。
“沒想到鱸州一別還沒多久,二皇兄還是如此會顛倒黑白。”
楚胤塵伏在楚皇的床榻上參奏楚胤恒,楚胤恒猛不丁的從身后出現,當真下了楚胤塵一跳。
“你現在真是越來越膽大妄為,就連進父皇寢宮也不許宮人通傳?!?p> “就算我再怎么膽大妄為,也不敢拿國之根本開玩笑?;市謫螁问且蚺c我之間的私人恩怨,就將朝中將領盡數逐出京城,全部換成你手下的酒囊飯袋,不知是用意何為?”
楚皇被他們二人吵得頭疼,揮著手示意他們停下來。
“有什么話你們兄弟二人好好說,何必如此大動干戈呢。”
楚皇捂著額頭躺在榻上,閉著眼睛算是眼不見為凈。
楚胤恒見狀趕緊走到楚皇的身邊,將今日京城中發生的事情仔細告訴楚皇。
“父皇,二皇兄將將領們盡數逐出京城,恐怕會引起京城動蕩。”
楚胤塵也不甘落后,和楚胤恒并排跪在楚皇的面前。
“父皇有所不知,京中將領大多都是三皇子的門客,若是任由這些人繼續留在京城,恐怕有朝一日我和父皇的處境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p> 兩兄弟爭吵不休,楚皇大概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楚胤塵的擔心不足為奇,但是如此大規模的武官調動必然會引起朝堂動蕩。
如此以來,就連楚皇也犯了難。
二位皇子還在殿前爭執,外面便傳來了緊急軍情稟報。
“皇上,大事不好了!”
楚皇著急的站起身來,對著外面大聲應答。
“何事如此驚慌?”
“京中衛所的王承煥將軍率軍嘩變,現在正往宮門口趕呢?!?p> 楚皇手中的珠串應聲落地,急得他露出一口鮮血濺到楚胤恒的衣袍上。
楚胤恒見狀當機立斷,轉身就往宮外走去。
他與這位將軍并不相熟,僅僅是在南州戰役中一起降伏敵軍,之后他升遷至衛所,兩人便再沒了瓜葛。
但是此次二皇子卻捕風捉影,將王承煥看作是楚胤恒的門客,不僅將他貶到偏遠之地,還連降三級。他手下的將士煽動嘩變,才鬧得如今局面。
“你去做什么?”
二皇子沖著楚胤恒大喊,生怕他要加入到叛軍隊伍中。
楚胤恒沒有理會,徑直走出了宮門。
“將軍,我們這就聯合京中多處衛所殺進宮去,當今天子如此涼薄,我們不敬也罷?!?p> 身后的將士們對著王承煥大聲喊道。
王承煥卻轉過身大聲呵斥,不許他們再說這樣的話。
“我們此次攻入宮城,是為了讓皇上交出二皇子,絕不是為了造反。”
他們的部隊正緩慢行進,沒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楚胤恒。
“二皇子?”
王承煥有些詫異,沒想到竟然能在這里見到楚胤恒。
楚胤恒點了點頭,詢問他能否借一步說話。
王承煥趕緊側身下馬,跟著楚胤恒走到一旁。
當年在南州服役時,他險些被飛來的箭矢戳進胸膛,好在楚胤恒及時出手,才救了他一條性命。
戰場上拼殺出來的人都是重情重義的漢子,哪怕楚胤恒并未放在心上,王承煥也不敢忘記這次救命之恩。
也正是因此,他才決定起兵宮城。
“三皇子,您四處征戰,二皇子卻隨意污蔑,末將實在看不下去,必然要討個說法?!?p> 楚胤恒卻搖了搖頭。
“王將軍,我們血戰沙場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當然是為了勝利。”
王承煥一臉誠摯的看著楚胤恒。他沒讀過幾天書,卻有一身蠻力,在軍中靠著自己的勇猛當上了百夫長,后來南州之役中立下軍功,才有機會調入京中值守。
楚胤恒搖了搖頭,伸出手拍了拍王承煥的肩膀。
“王將軍,我們血戰沙場的目的是為了和平。”
從前他也不懂這個道理,但是前些日子和周君嵂待在一起,才習得許多治國之法。
周國垂手而治數十年,才有了今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