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贊美太陽
無盡時光前的世界,宇宙誕生于一個原點。
大爆炸的光輝在一個基點時間內橫推虛無,遠超高維光速極限的極致是歸零坍縮時才可以得見的絕對偉力。
哪怕宇宙最初的參數偏離一點點,也不會孕育出生命,自然設計的精巧是本宇宙文明永遠無法超越自然的鐵證。
或許宇宙級文明可以肆意修改宇宙常數,乃至于加速宇宙的滅亡,但是面對終極的真理,囿于自身誕生的基石,沒有文明可以超脫于底層規則之外。
當年的能量熔爐是宇宙的初生期,急劇降低的能級是物質得以聚合的前提,在大一統的條件下,沒有粒子可以相互擁抱。
那時的宇宙是難以想象的高溫,即便是宇宙級文明實驗的微宇宙坍縮也遠遠無法媲美自然的奇跡,源初的創生是古不可追的謎團。
虛無孕育黑暗,黑暗沉淀出時空,時空滋生著物質,物質組合成星辰,星辰照耀著生命的萌芽,文明由此誕生。
大多數化學元素生命諸如碳基生命、硅基生命都脆弱得需要苛刻的生存條件,哪怕是限制于想象力,行星依然是演化成生命星球的廣泛情況。
大爆炸的遺產——低溫星云的輕量物質在億萬年的引力收縮中緩慢地合并、壓縮,接受著混沌狀態下的擾動。
下了數百萬年的塵埃雨組合出一個足夠大密度的核心,產生的熱量和壓力對抗著自身質量產生的引力,直到某一個時刻,天上多了一顆星星。
滿足條件的原恒星成功點燃內核的元素,當聚變光輝的火焰開始燃燒,太陽頂住了坍縮的趨勢,劇變的青春期就此結束,恒星就開始了漫長的中年期,直到開始走向衰老。
年輕的恒星大多會被星云的遺留物包裹,而由于自轉和粒子流的影響,剩余物質圍繞在星系的赤道上,直到冷卻。
基本元素凝結在一起,在引力作用中相互粘連,最后生長為行星大小的凝聚體,直到坍縮成為穩定的行星,而沒能加入這個聚會的殘留物,取決于和恒星的距離,最終變成了小行星或彗星。
彗星的撞擊和星盤的噴發為行星帶來了構成大氣所需的氣體,而在漫長時間的演化中,生命誕生的概率就像一場暴風卷起一堆金屬,落在地上就恰好拼成一輛汽車一樣。
對于一個行星來說這是小概率事件,需要無數年基本生命物質的碰撞才能發生,而放大到整個宇宙,生命百花齊放,如同花海擠滿了時空花園的每一個角落,在擴張和發展中瓜分著總量不變的資源。
當一個文明走出懵懂的萌芽期,太陽往往就是指引文明走向太空時代的明燈。
熱核武器便是地表文明展望太空后對恒星力量進行拙劣模仿的成果。
近代“瑪·戈多”的尖端科學已經完成對太陽能量釋放過程的精確建模,這種理論很快便被實裝到應用層面,行星級熱核武器的誕生象征著文明對更高能級的探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種不可控的能量爆發比起低級階段的爆炸現象其實更像一種燃燒,就像一個降臨在行星地面上的小太陽,火球可以燃燒幾分鐘的時間。
行星級熱核武器發展到星系級文明手里一般都被用于工程建設,這種原始且低能效比的能量釋放形式在宇宙戰爭中實在是太過于孱弱,哪怕是蜂群魚雷也只是太空時代文明初期的過渡性武器。
然而,對于地表級文明而言,這種可以徹底清掃一顆行星的武器無疑是最終殺傷性手段,就算是空爆也可以掀起地層,把大地變得和綢緞一樣柔軟,壯麗的煙火讓爆心投影處出現海浪般的波紋,留下一個可以倒懸一座山峰的深坑,輻射焦土滅絕著一切生命。
熱核武器的打擊能力主要依靠聚變反應產生的高溫高壓,只有在行星大氣介質中產生的沖擊波才有足夠的殺傷力,放在太空中,微不足道的光壓和輻射沒有任何實戰意義。
“瑪·戈多”文明的擁核成員向異蟲發射的熱核武器當量中裂變部分占據了相當的比例,為了達成發生大規模聚變反應的條件,常規炸藥負責引爆裂變彈,而裂變反應產生的高溫高壓為聚變反應創造了足夠大的碰撞幾率和能量活躍環境,由此引爆真正的威力。
正是因為這種原始的能量層級觸發模式,理論上只需要把外層的常規炸藥提前引爆,打散的威力不足以使得裂變材料達到壓縮極限,就可以阻止熱核武器的爆炸。
對于本來就控制不了聚變反應的地表級文明而言,對熱核武器的攔截只能靠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及時發現導彈升空,在推算軌跡之后,用導彈在對方彈頭的大氣層推進環節攔截下來。
最終攔截成功的結果不過是阻止了對方的打擊目的,避免自身固定目標毀于聚變打擊,實際上熱核武器還是空爆了,放射性污染會形成塵埃云擴散到其他地方。
然而對于蟲族而言,盡管熱核武器當頭,阻止核爆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哪怕彈頭正在以超高音速飛行逼近。
在上一個星球,面對成熟的聚變打擊手段,尼奧洛斯麾下的蟲群組成靈能海洋,這種地表級科技文明無法理解的心靈能量影響著現實,干涉整個空域,如同電磁脈沖彈形成強磁場高速向外輻射一般,對核彈頭內部產生瞬時的超高電壓和電流,進而破壞核武器的引爆程序。
如果蟲海的規模足夠大,形成的靈能打擊甚至可以讓一片大陸重回農業時代,但是心靈的徹底枯竭就意味著肉體的寂滅,尼奧洛斯很少選擇下達這種命令。
對于人類送上的禮物,尼奧洛斯不想這么辜負這份好意,既然對方的領導層可以作出這種犧牲同胞的決定,主宰更想看到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精彩表情。
靈能風暴的作用效果不再是阻止引爆,而是反向提前引爆,白日飛星在沒有抵達軌跡終點的半途就結束了自己跨越山海的旅程,如同流星雨的畫筆只在夜幕中繪出半道曲線。
“轟鳴聲響起,再是一道閃電,自然的威力一下子迸發出來,太陽在旋轉,天被割成兩半,一股熾熱的煙霧與火焰,緩緩升起,光彩奪目,突如其來的天火燒毀了一切,叢林、戰士、冒煙的炮口,所有所有,河水沸騰,死者如同焚焦的樹木,大片大片地撲倒在宇宙的煙火之中,天風把盤旋的鳥兒卷起,灼燒,暴斃。”
這便是歌頌太陽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