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晚自習風波
六點三十分,晚自習時間到了。
走過操場,前面便是湖山中學的高中教學樓,是去年新建的,一條紅布白字橫幅懸掛欄桿正中“天道酬勤,舍得一身剮,贏得明天人生輝煌”。
一個同學經過他們身旁,邁上臺階時,突然從他口中喊道:“堅定信心,努力學習,為改變命運而奮斗!”
蘇一銘依稀記得,這是插入他班復習的八O屆高中畢業生,已參加了三屆高考,這是第四次高考,兩鬢已有些許白發。
“努力學習,為改變命運而奮斗!”這是湖山中學最著名最響亮的一句高考口號。
一九八O年湖山中學校長對當年的三十二名高中畢業生作動員大會結束時,最后喊道:努力學習,為改變命運而奮斗。
一時間這句口號響徹湖山中學的禮堂、操場和教室,震天動地。
作為勵志,作為不甘心命運,到現在仍有人在高喊。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這是當時高考的真實寫照。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山區孩子想改變命運,改變父兄輩那種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吃不飽穿不暖的山旮旯生活,高考被大中專錄取,是他們的不二選擇。
誰家孩子大中專上榜,這家人的命運便是咸魚翻身,鯉魚跳龍門,方園五六十公里家家戶戶知道。
走在路上,便會引得全村全鄉嬸嬸嫂嫂一陣議論,過路姑娘們的一臉崇拜和熱切眼光。
湖山中學高二共二個班,共有應屆生102人,高二(1)班作為成績較好的班,應屆生只有26人,其余46人都是歷屆生,本校畢業的歷屆生38人,有很多還是二、三屆前畢業的學生。
湖山中學地處瑞鳳縣西部山區,雖然任課老師缺少,但學風淳樸,學生勤奮的傳統一直繼承了下來,加上校長重視,這幾年高考都有幾人上榜。
特別是去年,高中專上了十六人,名震全縣,也吸引了附近區中畢業的學生前來插班復習,并且必須有熟人介紹才能進入。
其實,除了80屆有二個妖孽式學生當屆考取大專和高中專外,81、82屆都是上:屆學生考取高中專,應屆生再沒有上榜。
“鈴鈴鈴”一陣鈴聲響起,走道教室迅速安靜,班主任陳老師走進教室。
“這次模擬考,全縣三個山區中學,成績仍舊是我們最好,報考高中專的同學,根據全縣模擬上線分數,361分,我校有18名同學。當然,這18位同學都是歷屆生,應屆生中最好的是334分,距離分數區較遠,幾位報考大學的同學這年應該是最好的機會,但分數離模擬線的有不少的差距。”
“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二十來天復習中,更加刻苦努力,模擬線以上的同學戒驕戒躁,百尺竿頭更上層樓,取得更好的成績。在361分附近的同學,奮起直追,爭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突破自己,在真正的大考中上榜。”
“應屆生同學也不要妄自菲薄,灰心喪氣,還要繼續刻苦學習,待來年再戰。接下我報一下……”
陳老師話沒說完,忽聽哇地一聲大哭,一眾同學循著哭聲看處,那是一位女同學,叫張小娟,正掩面而泣。
蘇一銘重生前聽人說,張小娟家住巖莊公社,一家七口,一個多病的奶奶,父母親,上有一個兄長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父親因生活重壓性格不好,有些重男輕女,高中就不想讓她上。尤其是去年其母上山砍柴摔下巖后,臥床不起,其父更是堅決不讓她讀高二。
后在其母堅決堅持下,才勉強同意讓其讀完高中。如果今年不能考取大中專,就不再堅持她復習。
高中二年,學的極其艱苦,星期六下午星期天一整天,在家上山砍柴下田幫父兄忙農活,照顧母親和奶奶,星期一早上趕到學校,常常是到校時上午第一節課已上到一半。
高中二年,從來沒見她在學校食堂買過菜,穿過新的衣服。吃了飯早早地坐在教室看書做題,晚上都是學到十一點半后才到寢睡覺。
別人在中學時代多多少少都有幾個好同學,唯獨她孤單落寞,除了書本,從來未見她和女伴一起。
這次模擬考,她考了331分,是應屆生的第二名,成績還是不錯的。
但后來陳老師說應屆生待來年再戰,只覺希望破滅,再聯想到父母親的狀況,一時間悲從中來,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痛苦,大哭出聲。
所有同學面面相覷,氣氛非常壓抑。
在張小娟情緒稍微有些穩定時,陳老師便叫了她出去,在操場上談心、鼓勵和安慰。
盡管張小娟在接下來的二十來天內更加努力,周六周日也不回家了,但高考還是失利了,離高中專上線相差6分。
命運對張小娟就是如此殘酷。
高考后張小娟沒有再復習,二年后便出嫁了。
據說后來一直郁郁寡歡,連同學們會都沒參加。
蘇一銘想:這一次,不知自己能不能幫到她。
生活中象張小娟的父親這類人,畢竟只是特例。
命運對大多數人是公平的,只會眷顧勤奮刻苦的人,空想不努力只會使機會一次次溜走。
人生的機遇對每個人都會有所眷顧,但也只會有那么的二、三次,看你能不能努力地抓住。
高考便是人生的第一次機遇,此時不努力,臨老徒傷悲。
蘇一銘高考選的是理科,報的是大學。
翻了翻課本,英語重生前一直沒怎么學,現在差不多忘光,物理與化學生物也忘的差不多,但記憶和理解能力好象提高了。
數學重生前,有幾個學期給初中培訓班學生上過課,為了不被學生提出的問題難倒,蘇一銘除鞏固初中數學知識外,一段時間還重新系統地學了高中的知識,刷了好多的高考真題。
比如,號稱史上最難的1984年數學卷和2003年高考難卷就各做了三、四遍,尤其是對于他考過的1984年高考數學題,每題解答都詳詳細細,研究的很透徹,可以說滾瓜爛熟。
雖然具體題目記不住了,但只要看上一眼,腦中就有條件反射,解答思路就會熟練、準確。
近二年雖然沒怎么做題了,但每年的全國高考數學題匯集和本省的中考數學題必買必看。
因此,蘇一銘數學這一科,只要稍稍復習一下,對于那時候復習資料匱乏的高中生而言,就是學霸。
還有現在記起的就是83年和84年高考作文,都是給出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重生,別人有金手指和系統加分,自己只有這點歷史記憶。
張一銘淚喪了片刻,突然覺的這正是上天給自己改過自新、重塑的機會。
奮斗,砥礪磨堅,腳踏實地正是以前所欠缺的。
人生的價值在于奮斗,重生一樣需要奮斗需要拼搏。
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完滿。
蘇一銘心中有了決定,目標定在明年高考上,計劃考上本省二所全國著名的學府之一。
現在做起,二十天主攻數學,爭取數學這科在高考中一炮打響;語文政治統籌兼顧,不落人后;其它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放在高考后,徹底拋棄不切實際的文學夢。
連續二節晚自習,蘇一銘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只在快速的翻書和鋼筆在草稿紙上的沙沙聲。
林建與張小龍感覺翻了天,第二節晚自習室下課時,林建看著蘇一銘做的數學草稿紙操著大噪門道:
“翻天了,一銘,你的《射雕英雄傳》不看了,不做假龍大俠夢了。”
蘇一銘捶了一拳林建道:“去你的,本郭大俠做數學,正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拯救你這些不學無術的二流子。”
林建嘖嘖道:“還郭大俠,還不學無術,假龍大俠就是假龍大俠,陳老師怎么說的:蘇一銘,上天有好生之德,怎么會把聰明才智生在你身上,還黃蓉啊梅超風,喝你的西北風,做你的九陰白骨爪假龍(降龍)十八掌的夢去吧。”
那是前二個月,一次晚自習鈴聲剛響起,蘇一銘背朝講臺對后面幾位同學大講《射雕英雄傳》的郭靖黃蓉九陰白骨爪降龍十八掌。
班主任陳老師正走進教室,在蘇一銘講得口沫橫飛時,抽走他手中載有《射雕英雄傳》的雜志,說了以上話。
自此后,蘇一銘的假龍大俠之名便在同學中傳開了。
時間如流水,轉眼已到了七月八日,離高考只剩下一個星期了。
高考如千鈞重擔壓在每個同學身上。
那些在模擬分數線以上或接近的同學,早上散布在校園周圍的田岸邊、溪邊、水竹旁高聲背誦政治和語文課本,晚上教室熄燈后還在寢室走廊的燈光下孜孜不倦地學習。
一向不怎么緊張的高二(2)同學,也拼命地拿起課本,因為高考落榜的那晚很多同學會面臨家長的責罵。
那時的農村家家戶戶守著三分田,給你讀到高中,一家人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東借西湊地供著你學習,確實很艱辛。
蘇一銘十幾天來,如饑似渴,手不釋卷,高中的數學書與復習題,被他翻了個稀巴爛,十二天做的草稿紙比他二年還多。
林建只說他改性了。
湖山中學整個高二年級二個班將近150人都處在緊張、焦慮和期盼的考前沖刺中。
教師們更是無私奉獻,高二(1)高一(1)班(高一已放假,高二學生晚上可以到高一初中教寢學習)每晚最少有三個老師輪流坐班,記得有一晚數學老師從縣城帶來一份縣中幾個教師合出的預測試卷,10點多鐘了還興沖沖地趕來學校為同學們講解那張試卷。
結果因為沒有準備,好幾個題對著答卷還講不下去,硬是拖到夜12點,被關燈老師催了好幾次。
蘇一銘背誦政治時,記起了83年的高考政治二道論述題。
蘇一銘一直在尋找著接近張小娟的機會,奈何張小娟除了吃飯睡覺,其它時間一直在教室里埋頭苦讀,二人又無其它交集,高中二年沒說過一句話。
時間越來越短了,張一銘也想不出什么辦法,總不能直接過去說:“張小娟,我知道今年高考作文題和二道政治題。”
人家不把你看成怪物,相信你才怪。
班級里的同學還以為你想張小娟想到了瘋狂的地步了呢。
難道張小娟命中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