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有些事情也算看清了。
能教的東西,就那么多,再多就要適得其反了。
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教導朱標這種性格溫和的人。
他行事先謀而后動,不折手段。
跟何深相比,他更加霸道。
不如何深那種油滑之人,想抓都沒法抓的那種油滑。
或許朱標在何深身邊,不需要分出個高低來。
只要能留下謀事,朱標就能夠成長。
“咳咳......”馬皇后忽然劇烈咳嗽了數聲。
聲音震的她胸口生疼,連忙拿手帕捂嘴。
一絲殷紅將手帕染紅...........
朱元璋面色大驚,瞬間慌了神!
和州衙門外。
何深打發小舅子去給陳長風還有楊彩環當向導。
自己則是悠閑的回到了衙門內的書房中。
剛剛坐下,總捕胡萬夾著一個皮包就來了。
他敷衍的敲了一下門,大踏步的走向書案。
“何大人,我這兒差事沒法干了!”說完將公文包甩在了書案上。
先前在法堂外他的臉色就不對勁。
何深早就注意到了。
能夠讓和州城四大巨頭之一的胡萬如此生氣,還無可奈何。
恐怕也就新來的知州了。
“怎么了?”何深明知故問道:“你可是我們和州的神捕,誰惹到你了?”
他打趣一聲,倒了一杯茶推了過去。
胡萬拿過茶杯,喝了一口,皺著眉頭道:“那個新來的知州,還在查南城的事情,還查到了我的頭上!”
“今天一大早,他的人還來跟蹤我,要打聽關于我跟南城分堂的關系!”
“我就不明白了,咱們和州城,什么時候要向朝廷派來的小角色解釋了!”
“就算是那個豬頭知府,來了和州都要團成團,朱示一個知州,竟敢在背后查我!”
“不!”
“他就是擺明了要調查我,跟我過不去,跟您主導的和州衙門過不去。”
胡萬發泄一番,眼神卻小心翼翼的看向何深。
這幾天下來,他能夠看出,最近這段時間,是暫時不會再對朱示動手了。
大概率是要拉攏為主。
可拉攏,就要分利益。
錢倒是無所謂,大概率是要分權。
知州身邊的高手不少,到時候安插幾個進入總捕房當捕頭也綽綽有余,畢竟是朝廷命官,有任免權。
他這一次來找何深,其實也不是代表自己。
還代表著身后的老派。
馬師爺、丁判官都屬于老派。
現在知州帶著自己的班子入駐了衙門。
他們當然會擔心自己的蛋糕被分走。
蛋糕這種東西,吃不完都要打包帶走,怎么會讓人分走呢!
何深從茶具中,取出三個小茶杯。
“我說你選!”
“第一,請客!”何深將杯子倒滿茶,推了過去。
胡萬搖了搖頭,他覺得這種事情不是吃吃喝喝就能說清楚的。
“第二,斬首!”何深又倒滿了一杯茶,推向了胡萬。
這一次胡萬動心了,他覺得這個可行。
朱示身邊有兩大高手,都是武夫。
他跟項龐云聯手牽扯這兩人,再派其他人去干掉朱示,也不是不可能。
但他也沒有接這杯茶。
他怎么看何深都不會這么干,只是在逗他玩!
而且夫人都回來了,萬一被發現,何深的人設就崩了。
他可不敢這么賭。
見他兩杯都不接,何深倒滿了第三杯,緩緩推了過去。
“第三嘛,是收下當狗!”
“你覺得我要選那一個?”
何深手指劃了一下書案,輕輕敲擊著椅子把手,眸子一直盯著胡萬。
問題拋給了胡萬。
是收是殺,其實已經很明朗了。
胡萬捏著下巴道:“這順序能不能變一下,先斬首、再請客、然后收他身后的人當狗?”
“你做夢呢?”何深沒好氣道:“你以為他背后的人是誰?”
“你信不信,再敢對朱示動手,朝廷那邊立馬就會派專人來調查,朱示或許會被調走,但是我們一定會完蛋!”
第一次刺殺,可以說是意外,但是要搞第二次,那傻子都知道肯定有蹊蹺。
到時候可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這三條選擇,他不但是讓胡萬去選,也是讓自己選。
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和州城已經到了初步發展階段。
可是供需上還差很多。
僅僅是民生這塊,他拉不了太高。
也就靠著新鮮玩意發財。
這個錢來的再多,也無法帶動后面的工業發展。
只有戰爭才行!
戰爭先帶動農業,和州就能夠大批出口糧草,還能帶動養殖業。
然后是工業,漢陽造的圖紙他都準備好了,可是不敢造?。?p> 他怕還沒造出來兩桿槍,朝廷大軍就殺過來了。
雖然有系統,有外掛。
可也架不住當今皇權,十萬大軍平推和州城。
他就算能跑路,可沒了落腳之地,系統也會失去作用。
到時候可就沒得發展了。
所以他現在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
收買一位朝廷大員,去舉薦自己的東西。
半自動步槍有點離譜了。
但是初代的簡易步槍,沒多大問題。
只要把這玩意推到兵部,給當今圣上舉薦過去。
演示一下,什么叫百米穿楊!
有了這玩意,南下打到泰國,背上打到西伯利亞都不是問題。
只要兵工廠辦起來,漢陽造就能造出來。
子彈也不是問題。
這玩意也沒多大的含金量。
等下一次活動,肝出個造子彈的流水線,就完事了。
現在的戰爭,還屬于排山倒海,不會分散沖鋒。
但凡有三千桿步槍,分三輪齊射。
陣型交叉,弄出一個火力網。
百米之內我無敵,百米之后靠運氣。
還得是戰爭,才能推動一切。
光靠喂飯,就算來兩億張嘴,擴張化肥廠,三五年就能養活,帶動不了什么,關鍵也沒那么多張嘴。
他算是塞外野豬,都夠嗆湊齊一億張嘴。
當前,選擇已經呈現。
那就是拉攏朱示,不管對方來和州城的目的如何,先拉攏再質疑。
然后透露一些計劃的大概。
要名的人,最喜歡干的就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
改良軍備,改善民生。
開疆拓土,留名于世。
這是所有清流文官跟武將的終極夢想。
共同利益下,才能聚人。
“通知師爺,晚上寶船小聚,給朱大人也送去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