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蕭梁帝業

第178章 魏帝換使

蕭梁帝業 閑話風塵 2156 2023-02-25 08:00:00

  蕭紹瑜對京中局勢的判斷,最大的收獲在于:

  太子已然無暇顧及本王,甚好。

  如此,他經營濟陰的方略便可少些朝中阻力。

  比李逸稍晚,蘇霖之也將京中局勢的變化秘奏梁帝。

  李逸能查出來的事,典簽府探子自然也能,而且要更多更準確。

  于梁帝而言,京中局勢仍在可控范圍之內,或者說,是按照他的布局在演化,并未出圈。

  引起他興趣的是,蘇霖之帶來的另外一個消息:

  “魏帝已準和議,并遣正使前來,已出洛陽?!?p>  “魏國正使何人?”

  “魏帝近臣,中常侍宗煥。”

  宗煥官位雖僅四品,卻乃魏帝恩幸,于北魏朝中地位尊崇。

  然比之南梁正使南康王蕭紹瑜,卻顯得有失分量。

  梁帝原本以為,魏帝會命元沐為正使,元睿則是代行正使之權,或者另差一親王前來。

  命宗煥為正使,說明魏帝或許對元沐失去了信任,朝中親王或許皆有所命,無暇分身。

  不論如何,一旦元沐失去了和議主導權,戰馬交易勢必要受到影響。

  若魏帝欲拋棄元沐,則意味著戰馬交易的終結。

  而這乃梁帝關切所在,他問道:

  “戰馬交易進展如何?”

  “初至睢陵,九殿下便與元睿達成了首筆交易,戰馬一萬匹,只待與彭城王交割?!?p>  蕭紹瑜自然要奏明梁帝,實際的物資與戰馬交割,要由梁帝派人就近落實。

  畢竟物資掌握在梁帝的手中,梁軍也急需戰馬補充。

  他的使者已在路上,只是沒有典簽府探子快而已。

  聞報,梁帝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不禁贊道:

  “九郎辦事,還是蠻有效率的嘛,朕心甚慰。

  蘇卿,該死的溫柔能否達成,便看你的了。”

  “臣已命手下,暗中破壞魏使南下沿途橋梁,并設路障于陸,或許還會有盜賊出沒,畢竟魏國境內很不太平嘛。”

  蘇霖之有備而來,早有部署,奏對從容淡定。

  “很好,秘調銀光紙、松煙墨的差事,進展如何?”

  遲滯宗煥,便可確保戰馬交易繼續進行,梁帝之心稍寬,又關心起給蕭紹瑜供貨了。

  銀光紙、松煙墨的生產作坊,遍布建康四周,并非僅限于城內。

  未免驚動京中的太子,梁帝秘令蘇霖之秘調建康外圍庫存。

  “臣差百人,分頭秘調,已在趕往睢陵的路上?!?p>  這件差事,蘇霖之同樣辦得很漂亮。

  50方松煙墨、5000張銀光紙分散到百人,每人墨不足1方,紙不過50張。

  如此,完全可以做到無聲無息,似乎根本不存在這件事。

  “給九郎捎句話,官辦作坊的尋常紙墨,從朕這進貨,朕只取三成之利,還蓋章?!?p>  梁帝也在為戰后諸事發愁,他果斷決定與范雍“公平競爭”尋常紙墨的供貨權。

  短期之內,除了蕭紹瑜這筆生意,他也別無他選。

  太府寺最大的進項來自于云錦,此刻恰值青黃不接,原料斷供之際,指望不上的。

  有些作坊又是不完全面向民間的,如東西冶,多用于滿足梁軍軍需。

  面向民間的作坊,也要面臨競爭的問題,而在競爭方面,南梁朝廷還未必競爭得過地方士族。

  如官辦造紙作坊所造紙張,標價明顯高于市價,原因自然來自于內部腐敗。

  比如紙官大量安置親朋故舊,人多了,所需薪酬自然就多了,也就是人力成本增加。

  而這些走門路的人,干多干少都是照拿薪酬,嚴重缺乏生產積極性,甚至可能就是在吃空餉。

  同理,造紙所需原料,紙官也可從親朋故舊手中采購,采購價必然高于市價,如此才能你好我也好嘛。

  而采購價過高的原因,則必須是原料品質很高,物有所值。

  歸根結底,造紙作坊是皇家的,紙官不過是給梁帝打工的廠長。

  旱澇保收之下,他是不關心盈虧的,倒是能多撈點是一點兒。

  當然,賬目絕對經得起梁帝派員查驗。

  即便是精于算學的太府卿祖暅之親查,也查不出問題,因為問題出在那一串串數字之外。

  多年來,匯聚到梁帝處的結論便是:

  官辦作坊成本太高,缺乏競爭力,故收益難以保障,很多時候甚至還要賠錢。

  若不是因為朝廷省寺府司,及地方各級衙門尚須供應,梁帝早就裁撤虧錢作坊了。

  有官員建議從民間采購,既便宜又省心,何必費力不討好呢。

  財政拮據的梁帝,自然是要試一試的。

  結論卻是:政府采購所需還要高于官辦作坊的生產成本呢。

  精明如梁帝,自知此舉不過是換了一批蛀蟲,還不如維持現狀呢。

  他也想過徹查,法辦一批貪官,但理智告訴他不能。

  如紙官,不過小吏,卻勝在人多勢眾,且多出身寒門富戶或是下品士族。

  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一旦激起反抗,恐怕最終妥協的還得是梁帝。

  與其如此,不如引而不發,至少可以掩蓋矛盾,維持和諧大局。

  至于稅關,收益逐年下降,雪崩式下降,如今已是聊勝于無了,同樣是一筆爛賬。

  大宗商家走稅吏門路偷稅漏稅,小民百姓做些小買賣又收不了多少稅。

  為了應付差事,地方稅吏皆加重盤剝小民百姓,隨意抬高稅率。

  往往買賣收入還沒稅收得多呢,比如一擔柴不過賣5~10錢,卻要收20錢的稅。

  日子久了,百姓也就放棄了,稅吏也就沒了盤剝對象。

  如此,南梁各地便出現了一副奇怪景象:

  商業繁榮,大宗商家賺得盆滿缽滿,太府寺所轄稅關卻是門可羅雀,稅收寥寥。

  繁榮之下的百姓,則是民生困頓,村莊凋敝隨處可見。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地方豪富士族之家房屋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

  以此觀之,南梁痼疾之深,并非僅是土地兼并那么簡單。

  準確說,是士族對小民百姓,全方位的剝削壓榨,還是沒有底線的那種。

  更是士族與朝廷爭利,枯竭朝廷稅源而肥己。

  南梁士族的強勢還表現在:在南梁,鹽鐵并非朝廷專賣。

  據史料記載,南梁諸州郡私家鹽井的數量遠遠多于朝廷。

  冶鐵就更不用說了,南梁朝廷僅有太府寺轄下的東西冶,冶鐵作坊在數量上同樣無法與地方士族相比。

  漢唐明清朝廷最大的稅源,竟然也被南梁士族瓜分了!

  《梁書·武帝紀》載曰:

  魏帝遣正使中常侍宗煥,赴睢陵與帝洽商和議。高祖愁安撫諸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长顺县| 丹凤县| 汾阳市| 铁力市| 分宜县| 九龙城区| 和平县| 视频| 隆林| 汝州市| 温泉县| 甘南县| 陆川县| 江华| 东光县| 亳州市| 邹城市| 合肥市| 巨野县| 中山市| 遂宁市| 隆德县| 江孜县| 永吉县| 额济纳旗| 万荣县| 卫辉市| 浦东新区| 泾源县| 禹州市| 长宁区| 镇赉县| 江川县| 南康市| 乌恰县| 扶绥县| 嘉荫县| 射洪县| 闵行区|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