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蕭梁帝業

第77章 兵糧皆足

蕭梁帝業 閑話風塵 2035 2022-12-15 23:49:50

  透過諸賢慷慨解囊以解兵亂,蕭紹瑜覺察出了他們的改變。

  劉廣升可以定調子、定標準,實際上,他定了一個很高的標準。

  然而是否跟進,還是要諸賢自己拿主意的。

  若是鐵了心不接招,蕭紹瑜也不能把他們如何。

  故他們的行動,是自愿的,也意味著態度的轉變。

  蕭紹瑜將此理解為:孝敬。

  賞軍所用不及獻錢十分之一,余者還不是流入他的口袋。

  這等同于變相輸送利益,即所謂的孝敬。

  肯于孝敬,便表示他們對蕭紹瑜已然認可。

  這與李東陽的預判是契合的。

  故蕭紹瑜覺得,向諸氏家主征調私兵與糧草的時機,已然成熟。

  他給李東陽一個眼神,后者會意。

  只見李東陽拿起酒盞,對諸賢說道:

  “諸位,本官敬諸位一盞,請滿飲。”

  說著,他便率先一飲而盡。

  諸賢對他不勝酒力,是有所耳聞的。

  此刻,見他飲后而面色酡紅,皆覺出此中誠意。

  遂皆欣然滿飲。

  “諸位皆世受國恩,與國休戚,又是濟陰本地的頭面人物。

  借著三分醉意,些許肺腑之言,本官便一吐為快了。

  若有冒犯之處,還望諸位擔待。”

  面色酡紅的李東陽,起身周禮。

  “李長史但講無妨,我等洗耳恭聽?!?p>  諸賢紛紛回應。

  李東陽踱步席間,撫須侃侃而談:

  “北虜洶洶來犯,視我大梁無人矣。

  我家殿下奮勇迎擊,一戰敗其先鋒,二戰挫其全軍。

  故非北虜不可敗,睢陵不可守也。”

  事實如此,眾皆頷首稱是。

  “然虜眾我寡,乃不爭之實。

  久戰之下,睢陵必陷乏兵之窘,無糧之境。

  我家殿下宅心仁厚,不愿勞民,亦不愿勞賢。

  欲一力擔之,獨戰北虜。

  然乏兵無糧,何以為戰,非要大梁皇子血灑疆場么?”

  李東陽情緒漸亢,眸中有淚。

  “我家殿下,男兒血性,不懼一死。

  麾下將士,亦愿慷慨赴國難,至死不渝。

  二番血戰,便是明證。

  然我濟陰諸賢,何忍之?

  故本官冒昧,欲請諸賢出糧出人,共擔國難,共保睢陵。

  相信朝廷,不會忘記有功之人的?!?p>  就算朝廷調撥京營六軍參戰,這個仗也有得打呢。

  曠日持久,人吃馬嚼所需糧草,必是天文數字。

  故李東陽動之以情的同時,不得不抬出朝廷這面大旗。

  諸賢并未立刻答應,也無拒絕之意。

  而是在觀望,在權衡。

  出兵不是問題,本族私兵就算盡歿疆場,日后再從流民中招募便是。

  在南梁,流民有的是,一抓一大把,并不值錢。

  問題還是出在糧草上。

  這可就牽涉到,諸賢的根本利益了。

  畢竟糧食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一年能產多少糧,那是有數的。

  若是全力相助,非有數年光景,是不能恢復元氣的。

  農業社會思維所限,封建朝代的地主階級都會糾結于此,并非南梁士族所獨有。

  蕭紹瑜看得透,卻還不能表態。

  李東陽是打著朝廷的旗號,賬自然要朝廷來清。

  他若表態,總得許點兒好處吧,問題是他兌現得了么?

  封官?

  他自知,在梁帝那里,自己還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

  能否要來官職,什么品級的,又能要來幾個,都是不確定的。

  封爵?

  這是肯定不可能的。

  捐再多的糧,立再大的功,都沒有用。

  在南梁,封爵幾乎是大族、門閥子弟所獨享的,這是一個投胎的問題。

  兌現不了,不如閉嘴。

  劉廣升聽清了李東陽的意思,也看出了蕭紹瑜的尷尬。

  諸賢之中,有人與他有姻親關系,有人與他有生意上的往來,有人與他脾性相投。

  他覺得只要自己表態,這些人極有可能響應。

  搖擺者中,有人頂不住壓力,便可能選擇從眾。

  聰明一點的,自然要揣摩他與相近家主的動機。

  他們是不是事先串通好的?

  九殿下是不是對他們作出了什么承諾?

  不想錯過,便只能出糧出兵。

  如此,局面便能順勢打開。

  看好自身影響力的劉廣升,首先響應道:

  “北朝竊據中原久矣,其殘暴,諸位皆知。

  殿下神勇,殲虜二萬有余。

  一旦城破,屠城已是必然。

  諸位還有什么可猶豫的?

  本官代濟陰劉氏出兵五百,自捐糧草一萬石!”

  他也是在暗示諸賢:

  此刻投虜,是討不到便宜的,人家納不納降還不一定呢。

  二萬余人,能白死么?

  都用腦子好好想想吧!

  去了劉廣平隨行的那一百私兵,五百私兵已是濟陰劉氏的全部了。

  一捐就是一萬石,也足以表明他態度的堅決。

  他的話,也確是說到了點子上,說到了諸賢的心坎了。

  糧雖貴,卻不能與命相比,諸賢也是怕死的。

  “敝人愿出兵二百,捐糧三千石?!?p>  “敝人愿出兵三百,捐糧五千石?!?p>  “下官捐糧二千石?!?p>  ......

  最終,諸氏家主出兵出糧,濟陰佐官無兵有糧。

  認清形勢的他們,不求朝廷封賞,不計糧草損失,惟求保住身家性命而已。

  所籌之兵三千有余,所籌糧草六、七萬石。

  算上郡兵步卒,助戰青壯,睢陵可用于守城的步卒已近萬人。

  經過戰火洗禮,活下來的青壯基本熟悉了作戰流程。

  新加入的士族私兵,軍事底子又好過青壯。

  蕭紹瑜有理由相信,即使楊彥超再度全軍攻城,也無法攻破睢陵。

  騎兵方面,算上柳文菲所部兩千騎兵,此刻的睢陵足有三千余騎。

  只要楊彥超,敢于不計代價強攻睢陵。

  以近萬步卒固守,以三千余騎待虜疲而擊,蕭紹瑜有信心再度重創之。

  至于糧草,僅憑新籌之六、七萬石,便可供應大軍三至五月之用。

  而用不了一個月,朝廷的援軍必至,故睢陵已無糧草之危。

  兵糧皆足,便意味著戰爭的主動權,已然握在了蕭紹瑜的手中。

  一味固守,耗也能耗死楊彥超,此保守之策。

  守中少攻,能迫其不敢全力攻城,比之保守之策更優。

  若是瞅準時機,全軍進擊,風險雖大,戰果亦必誘人。

  如何抉擇,蕭紹瑜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隨機應變。

  不論楊彥超想怎么玩,他都可奉陪到底。

  《梁書·武帝紀》載曰:

  帝望甚隆,諸賢出兵出糧,共保睢陵。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获嘉县| 安福县| 宜春市| 博客| 武冈市| 凤台县| 隆昌县| 富锦市| 梓潼县| 读书| 抚顺市| 琼结县| 津南区| 清流县| 大关县| 泸州市| 普格县| 视频| 彰化县| 富裕县| 安义县| 德令哈市| 中方县| 娄底市| 奉新县| 桦川县| 靖州| 尖扎县| 绥江县| 江川县| 东兴市| 乐平市| 恭城| 酉阳| 武汉市| 阳高县| 沂南县| 车致| 韶山市|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