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學后的第一次上課,所有人都熱情飽滿,畢竟新環境總會讓人充滿好奇。
第一節課是語文課,前一天晚上的晚自習里大家都花了大量的時間預習課文,又勾又圈,無論是正文還是注釋都仔細地過了一遍,除了一個人。
任逍遙就是那個沒有預習的人,因為在他看來,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發現之旅,而相同的內容再看過一遍之后就會記住,再看起來就沒有新鮮感了,所以他想把閱讀語文書的機會留到課上。可想而知,這當然會招來老師的不滿,因為課堂上更應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欣賞知識。
即使到了高中,任逍遙也沒有改變他的習慣的意思。昨晚有同學問他為什么不預習,他說道:
“我們學習課文,不是為了像小學那樣畫出一個主題思想的脈絡圖,而是借助于課文實現與作者的跨時空溝通。為什么不同的人讀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你并不是直接與作者進行交談。這是一種超越時空限制的對話,依靠思想的共鳴,依靠......天賦。”
那個同學在聽完后當然就離開了,并且感覺這是一個善于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對此任逍遙并不意外:“已經不知道這已經是第幾個這樣說我的人了,還是沒能等來一個伯牙子期一般的知音,了解我內心真正的想法,也許這也是我一直孤獨的原因吧?!?p> 孤僻的性格,讓任逍遙是成為了一個比較封閉的人,唯一的樂趣就是閱讀與運動。閱讀,是提升思想的過程,運動,是一個提升體質的過程,二者結合,就可以打造一個強大的人。在小時候,缺少朋友的他,常常獨自在下課后還奔跑在操場上,在所有孩子都回家之后,他還在奔跑。他總是一邊奔跑,一邊思考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山河相依,巍然的高山可以使得河流改道,而奔涌的河流又可以不斷侵蝕大山,那如今山水,究竟是先有山,還是先有水?古人常說高山流水,其實二者本就是相生相伴,高山是流水的地基,而流水是高山的脈搏,好比人的身體,高山是軀體,流水是血液。一邊是大腦飛速運轉,一邊是腳步不停交替,任逍遙發現總是會有鳥兒盤旋在周圍鳴叫,似是在歌唱,陽光也總會穿過云層照到他的身上,為此他還表示“為什么每一次跑步都可以這么倒霉?”等到鳥兒也疲憊了,太陽也落山了,他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回到家中。
伴隨著清脆的腳步聲,高中第一節語文課的老師終于走了進來。這是一個身材比較高挑的人,上了年紀,應該快要退休了,兩眼之間夾著一副眼睛,背有些駝。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頌偉。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三年我們將會一起度過,所以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p> “今天是第一節課,我認為咱們完全沒有必要一上來就翻開課本,齊聲朗讀,等到嗓子都干了,也只是把所有的文字發音了一遍。我的準備是,我們先來聊一聊語文,語文本身,哪怕是十幾分鐘,或者一節課,也許也會給大家帶來很大的幫助。”
“當然了,為了避免別的同學看到我們沒講課文,說我們不好好上課,大家還是把語文課本都拿出來吧,放在桌上?!?p> 任逍遙聽到不是單純的解析字句的流程,一下子就來了性質:“至少可以聽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了。但是,在這之前,我得先拿出我的課本......誒?我的課本呢?”
頌偉老師見到有一個學生沒有拿出書,便點名道:“這位同學是誰啊?怎么還沒拿出書來?不會是開學第一天書就不見了吧?不是昨天晚上才發嗎?”
任逍遙尷尬地解釋道:“對不起老師,我明明昨天晚上就放在桌箱里的,不知道這會兒怎么突然找不著了。我主動到教室后面去發展吧,也算是對我的一次提醒。”
“如果你愿意的話,也沒問題,你就留在位置上坐著也沒問題,因為二者在動機上并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只是形式不同而已。那我們就正是開始今天的課程吧。”
聽到頌偉老師的話,任逍遙一下子覺得這個頌偉老師境界不一般,因為別的老師假如見到自己的學生沒帶課本,肯定會很生氣,而這位頌偉老師卻很心平氣和地講道理,立馬讓人肅然起敬。
“看來我與這位頌偉老師應該會很合拍吧?!比五羞b心想到。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語文?”頌偉老師說道。
“語文就是漢語所衍生出來的所有理論與問題的總和?!币粋€學生說道。
“那在你看來,語文就是語文,數學就是數學嗎?這個問題就不再請同學們來回答了,因為答案似乎顯而易見,如果語文和數學相同或者相似那么還要分學科干嘛呢?更簡單地說,數學里那些符號怎么可能與一筆一劃地漢字扯上關系?”
“我給大家的回答是,語文與數學當然是不同的,因為他們描述的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是,如果從對人的作用來說,二者是相同的,因為本質上,所有的學科,都是為了提升人的實力。”
“大家應該都聽過不少中國古代的各種故事,無論是歷史還是神話,都讓大家十分著迷,從盤古開天,到炎黃稱帝,再到商周更替,姜子牙執筆《封神榜》,老子騎牛而去,紫氣東來,秦始皇統一六國,稱始皇帝,楚漢爭霸,張良解《無字天書》,天下三分,諸葛亮觀星為局,隋唐之后,女帝即位,而后,直到現在。”
“大家也許會發現,中國的歷史與神話,似乎總是糾纏在一起,比如炎黃,一皇一帝,歷史上就是兩個部落的首領,但在神話中就上升為了神。老子著《道德經》,其實就是西出函谷關前被人攔下來必須留下點什么,但是卻成為了道家的發源,因為老子是道之三清所化?!?p> “從科學的角度,大家當然會認為神話就是人們口口相傳的精彩故事,傳遍幾千年仍然充滿活力??墒侨绻腋嬖V大家,無論是歷史還是神話,都是真實的,大家相信嗎?”
“得道成仙,也許是很多人內心都會好奇的話題,甚至是渴望。盡管大家并不知道“成仙”二字究竟意味著什么,但是從無數的典籍中我們會感受到,成仙似乎是每一位古人都會追求的浪漫的夢。比如我們常說“酒劍仙”李白。所有的故事里,成仙,都發生在古人身上,那我相信我們都會在小時候有天真爛漫的想法:“古人是可以成仙的。”?!?p> “那么為什么,古人能成仙,我們作為他們的后人,現在卻成不了仙了呢?我想告訴大家,一部分是這一方世界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我們找不到成仙的路?!?p> “《道德經》是道家的根基,也就是說證道的過程可以通過其來實現??晌覀冏x了無數遍,只是感覺對文章內容更加熟悉了,根本沒有什么飛升的感覺,唯一感受到的就是對人生的更好的理解還有讀了很多遍的勞累?!?p> “扯得有些遠了,因為我們問的是:究竟應該怎么理解語文?”
“我想這樣回答大家:古代先輩,證道成仙,飛升世外,留下了走同樣的路的方法??墒请S著歷史長河的自然演變,現在的人相比于古人已經能做到太多以前做不到的事,為了萬物平衡,為了道的平衡,他們不得不將這一方法隱藏起來,防止所有人都能走上這條路,使天道不穩,但是又不能斷了這一方傳承,畢竟即使是仙也仍然會更迭,同樣有宿命需要去完成。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把道隱藏在古文文字中,千萬年歲月后,望有人能堪破奧秘,再次走上這條路。因此,語文,是成仙著留下的傳承,里面承載了成仙的秘密,每一個古文字,都遠遠不止現在我們知道的含義,這也是為什么古文總是很短,卻包含了很多甚至無窮無盡的信息。只有當有人能徹底理解每一個字到底意味著什么,才有可能找到成仙的方法?!?p> “成仙?什么是仙?什么是道?人又是什么?為什么人們不能徹底理解古文的真正含義?而為何我認為我可以?”任逍遙陷入了沉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說的是世間沒有絕對的道理,所有事物都是在演變中的。可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