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通天捷徑
雖然大多依舊能力平平,但身邊有專業團隊協助,當個普通領導還是可以的。
文竹明面上不管俗務,但他的助理團隊規模卻是最龐大的。
不但有強大的安保團隊,還有音樂、文學、傳媒、影視、金融、翻譯、法務、生活、文秘、公關、形象、醫療、健身等助理,人數足有200多。
這些人只有一部分隨他常駐香港和深城兩地,還有一部分則常駐或者輪駐國內的湖城和杭城,以及海外的日木、米國、琺爛西、陰國等辦事機構。
另有一部分經常在國內外各地奔走,或溝通聯絡、或查訪督導,觸角深入旗下各個公司及海外辦事機構。
這個助理團隊其實才是文竹集團的機關團隊,以前大家稱為董事長辦公室,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改稱總裁辦公室。
文董事長也變成了文總裁,內部簡稱總裁,外人簡稱文總。
總裁?呵呵!文竹喜歡這個稱呼。
他蠻想玩玩霸道總裁游戲,但不敢。
他一直塑造天才人設,因此一直被人用放大鏡、透視眼探查,似乎沒有變態的怪癖就不算天才。
如果真鬧出什么異常動靜,還不知道會被人放大演繹成什么呢。
12月下旬,米洲和歐洲開始圣誕節小長假,就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很多工作都按下了暫停鍵。
日木、寒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早就廢除了農歷,把陽歷的元旦當春節過,很多工作也暫停了。
香港文化多元,從12月下旬開始至元月上旬,民間有各種節慶活動,很多機構也各種休假。
香港的文鑒和魅影有很多外籍員工,于是也隨大流放假了,僅留內地員工留守值班。
六指琴的搖滾部計劃在圣誕節、元旦和春節期間密集發行新作,崔煙、歐陽人、趙照、錢見、白云間等人忙得腳不沾地,湖城香港兩頭飛。
隨后還要全力備戰2015年度的全球各大音樂大獎評選活動,預計今年春節又不放假,直至2016年2月底。
見大家都這么忙碌,文竹有點不好意思顯得太清閑了,于是趕緊召集相關助理研究學業——自學教材,撰寫論文。
論文是導師們布置的,全是對他“創作”的作品的學術研究。
基本模式是用書本的理論知識去解剖作品,倒推作品的創作技藝、思想情感等,總結對原創作品的改編和演奏的經驗及注意事項,分析不同版本的曲風及思想情感變化......
這是導師對他的教學指導,也是與他合作撰寫論文的學術項目。
文竹剛開始不以為然,試著撰寫了幾篇論文之后才發現,盛名之下無虛士,導師們牛逼!
因為他必須得先學通學透相關教材,還要額外消化導師們的輔導課程,才能按照既定模式撰寫出合格的論文。
如此操作,文竹相信十幾篇論文撰寫下來,他差不多就可以被動吃透絕大部分的碩士研究生的主要專業課,甚至還要吃透一部分博士課程。
這是學真本事,方法靈活、務實且高效,正是他所期望的。
于是從11月開始,一有時間他就認真學習、認真撰寫。
總裁辦的藝術團隊里有很多碩士博士,其中就有香大畢業的,正好隨時請教和研討。
能輔導世界頂級音樂天才,助理們很有成績感,非常積極。
經過反復驗證,大家終于確認,文竹的音樂專業知識水平并不高,也不豐富。
其創作的那些全球史詩級、頂級音樂作品純屬天賦。
這屬于罕見的靈感流,其他人模仿不來,也無從學起,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就像影視劇本創作,文竹從小至今沒出過國,也沒系統地學習過文學和影視專業。
小說和劇本全都源自于其天馬行空的靈感,創作方式也極為獨特,出口成章地快速講述他靈感風暴中的小說和影視劇本,然后請有經驗的專業團隊按照當代劇本的規范格式編寫,再請外語翻譯團隊翻譯。
“東平、蕊潔,麻煩你們幾個再幫我審審,看這兩篇論文還有沒問題。”
“到時咱們聯合署名,并列排在導師后邊。”
廖東平、聶蕊潔等幾位助理聞言精神一振,紛紛喜形于色,協助文竹的干勁更足了。
現在音樂學界都在研究六指琴魔的作品,但不管那位大神的論文,都很難比六指琴魔本人的論文更吸引人、更有說服力?
文竹已經在湖音、香大和其他平臺上發表了三篇論文,閱讀和下載流量非常大。
其他人撰寫關于六指琴魔作品的論文,必得先研讀和引用作品原創者的論文,然后才或發揮,或批評。
這就是權威,就是知名度,就是流量。
幾位助理都是香大、湖音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深知文竹此舉是在給他們送大造化,是給他們分享了一條在音樂學術界步步生蓮的通天捷徑。
性子直爽或者憨厚的,直接眉開眼笑地笑納。
性子委婉或謹慎的,則會多說幾句客氣話,但最終都欣喜若狂地笑納了。
大家都知道,文總對自己人一向厚待。
話既然說出口了,那就是真心給他們,不必推辭。
當然,文總言出法隨,他們也不能婉拒。
待幾位助理出去,文竹自我加壓,開始主動撰寫新論文。
他打算按照諸位導師設定的幾種模式,把自己“創作”的所有作品,以及其他人改編、演奏的成名衍生作品都研究一番,給每部作品都配上一篇相應模式的研究論文。
幾百首頂級作品及其衍生作品研究下來,他自信可以再次提前完成碩博連讀的學業,自己的創作能力也一定會得到極大提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幾年鉆研磨礪,或許就可以真正創作出一些好作品來。
就像現在,幾十部影視劇本研讀下來,他也能獨立編寫影視劇本了,速度和質量都不輸于文鑒的專業編劇。
當然,僅限于中文版本。
他的日語、陰語雖然提升飛快,但仍遠遠達不到翻譯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