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楊戩和哮天犬一起烤出了幾大筐的發酵面餅。
之所以是發酵面餅而不是面包或者餅干,就是因為他們奶油不夠用了,所以烤不出那噴香噴香的氣味出來,反倒是發酵面粉的酵母質量變好了不少。
按照老面饅頭的做法,姚遠只有第一次發面時的酵母用的是蜂蜜中的,此后每發一次面,他都會將前一次的面團留下一角,等著下次去用。
結果發了幾次后,他們發面的速度越來越快,雖然達不到后世那種半小時就能膨脹到兩倍的地步,但和一開始相比也快了好幾倍,已經可以視作是“鮮酵母”了。
楊戩拿了幾張發酵面餅上山去送給師兄,順便向他們告別,說自己要出門辦事。
常清子好像知道楊戩要去哪,于是便到丹房里給她拿了幾葫蘆的藥。
“南蠻之地多瘴癘,你且將這些拿去,蠻夷雖不知禮,但醫者他們卻是不敢動的。”
楊戩笑得陽光燦爛:“謝師兄!”
常清子的話也給姚遠提了個醒,以前他看那些歐洲探險家的傳記時,那些作者基本都有提到過帶藥的事。
他們說,如果要去那些原始部落探險,你最好偽裝成一個醫生或者說是巫醫,至不濟也要帶一點應對常見病的藥,這樣即便是遇到了食人部落,你也大概率能活著回來。
其實也不光是古代,現代也一樣,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哪怕是不脫產的初級衛生人員在鄉間也還算受尊重,也就是所謂的“赤腳醫生”,直到醫療下鄉后,赤腳醫生才逐漸消亡。
剛好,為了在旅游遭遇意外時可以自救,姚遠學過一點這方面的常識,甚至還認真讀過《赤腳醫生手冊》,雖然離專業醫務人員水平相去甚遠,但起碼也能治點小病了,要不然他也不會能認出那些中草藥。
帶上了幾葫蘆的藥,姚遠又將幾天前收集的瞿和烏蕨取出了大半,一起裝到了小車上。
說起來這小車還是從鄀城借過來的,結果這都幾個月了,他們卻一直忘了還,現在他們又要用,也只能拖一拖再還了。
溜到山下,楊戩發現自己的妹妹正在喂什么東西。
“嬋嬋我來啦~~~哇,哪里來的小黑鴨?”
來到屋子旁邊,看到兩只嫩嫩的鴨子后,楊戩立刻便好奇地問了出來。
楊嬋見姐姐來,喜滋滋地便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示給她看了:“冬天掏回來的野鴨蛋,有兩個孵化了。我捉小蟲子喂它,等它長大了...”
楊戩看得口水直流:“等長大了,就把它們做成烤鴨...”
楊嬋嚇了一跳,連忙將小鴨子護住:“為什么要做烤鴨啊?”
“不烤的話,毛不容易拔干凈啊!”楊戩理直氣壯,“鴨子羽毛可難拔了,不如一把火烤干凈。”
“你不許吃它們,球球和鬧鬧都很可愛的!”楊嬋不干了,“姐姐饞嘴的話,自己去抓野鴨子!”
“啥?”楊戩撓撓自己的頭,顯得有些苦惱,“不吃的話,干嘛養它?”
“姐姐!”楊嬋氣鼓鼓的,“如果有人要烤哮天犬,你給不給他吃?”
“啊?”楊戩下意識地回頭看向了自家的狗。
姚遠可沒有想到,這都能把話題扯到自己身上來,只得睜著一雙無辜的眼看著兩個小姑娘,假裝自己什么都沒聽到。
楊戩盯著他看了好半天后,才突然展顏一笑,打了個響指。
“如果還沒烤的話,當然要救下來啦!因為它還能抓野豬啊,啊哈哈哈...”楊戩傻笑著說。
“如果已經烤了的話呢?”楊嬋寸步不讓。
“那...已經烤了那就沒辦法了,當然是搶回來自己一個人吃光啊!不管怎么說,哮天犬身上也有我的一塊肉嘛。”楊戩一攤手。
“姐姐...”楊嬋無話可說了。
姚遠突然感覺自己背上一涼——這小丫頭不會是把我當成了備用糧了吧?
“那,姐姐把哮天犬給我吧?”楊嬋突然說,“你成了神仙的話,應該就不用打獵了吧?”
“不給,憑什么?”楊戩笑嘻嘻的,“誰說神仙就不能打獵了?宗布神(后羿)不也天天打獵?”
“那是鬼仙...姐姐又在嘴硬了。”
“才沒有!喏...這次給你們帶了三十斤大餅子,夠你們一家吃一個月了吧?我爭取兩三個月就回來。”
聽到楊戩要出去干大事,楊嬋也就不再和她斗口。
“一定要平安。”她說。
......
就在楊戩和哮天犬準備出發的時候,鄀城的城主也在緊鑼密鼓地做著自己的準備。
除了準備糧草、訓練國人外,他還派出了使節向權國和朝歌進行申訴,聲明自己此次出兵絕非意氣用事,而是正當的“家族復仇”。
權國國主“子山戊”見到鄀城的使者后,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他還在發愁今年荊蠻入侵的事,哪有心情看底下人在這時候內訌。
“不許!”他回道,“今年的貢品給你免除一半,朝歌那邊由我去說,集結的國人統統交與我來處置。”
“這...”鄀城使節十分為難,“家主已經下了血誓...”
“血誓?你們那哪有巫和卜?”子山戊簡直氣不打一處來,“我這里的巫臣不認,你們那邊的血誓便是不作數的!”
雖然說得斬釘截鐵,但子山戊自己也知道,人家如果真的想要私斗的話,自己其實攔不住。因為不管于情于理于禮(法),人家都站得住腳。
得有個更說得通的理由才行。
仿佛是上天聽到了權國國主的心聲,遠處有兵丁快速跑了過來。
“報!方才有商旅來人,說‘王歿了’!”
子山戊的臉上頓時變成了五顏六色的。
“王...歿了?這真是太...太...令臣下悲痛了!”
他本來是想說“太是時候了”,但最后關頭終于還是改了口,面上也迅速帶上了悲愴之色。
“去,傳告諸城...王歿了!爾等當收起刀兵,為王致哀。每家派出長子來城,孤要為王治喪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