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姬長卿昨夜確認好自己位置后,趁著還可以通過星象辨別方向時,一路疾馳,雖然自己不會暈車,但這一路上都太過顛簸了。
姬長卿也只能走走停停,等身體恢復后又繼續開車前行。
姬長卿開得速度并不快,只有五十,從晚上七點左右開到五點半,姬長卿估算了自己的路程,大概前行了三百公里左右,可一路上他并沒有發現什么人煙,就連綠色都很少看見。
不過好在看一處小河,蔓延得很長,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這條河不僅給姬長卿提供了水源,也給姬長卿帶來了食物,姬長卿在灘涂的鳥窩中掏了兩顆鳥蛋,這算是他這段時間以來吃的最好的食物了。
車子的燃油也快耗盡了,姬長卿索打算在這先美美的補給一陣,等儲備好水源、食物再繼續往東行。
采集一些漿果,姬長卿又用車上的繩子,設下了陷阱,希望能捕獲到兔子、小鳥之類的獵物。
這里空氣太過原始,以至于姬長卿沒有聞到一點工業的味道,既沒有二氧化碳,也沒有煙火氣。
有時候,有人煙就意味著安全,沒有人煙就意味著危險。
在工業化社會之中,野外的危險不僅來源于野獸,更多的是來源于大自然本身,一場暴雨,或者一場風雨就可以讓一個成年人生病,再沒有野外的情況,在沒有藥品的情況下。
姬長卿并沒有像野外求生博主,或者求生視頻中的那樣捕獲獵物。
是夜,大雨傾盆,雨勢極大,來得猛烈,去得也快。
姬長卿躲在車上瑟瑟發抖,只能裹緊衣服,從行禮中的厚棉衣套在身上。
下過雨后,夜晚不僅是寒冷,還很潮濕,好在車上的空調可以吹暖風,姬長卿這才不至于受寒感冒,但也夠難嗆。
熬過過了昨晚,昨夜大雨將河水變得很渾濁,水位上漲不少,可在早晨八九點,太陽出來,升溫時,不少魚蝦被沖到泥洼之中,等姬長卿起床查看陷阱時,靠著大自然的饋贈,姬長卿收獲了不少雨蝦。
昨夜的情景讓姬長卿心驚肉跳,他不敢逗留,只能繼續開著車,沿著河流繼續東行。
駛出三十公里,姬長卿的車子徹底沒油了,他只能放棄車子,選擇步行,帶上幾件衣物和自己淘來的電器,便繼續向東行走。
一路上太陽太過毒辣,姬長卿雖然口干舌燥,可他并沒有停歇,而是繼續堅持,就這樣又行進了十公里,姬長卿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地方,準備搭一個庇護所。
這也并不是姬長卿第一次打這樣的庇護所了,小時候貪玩的他不止一次在山上搭建自己的“秘密基地”。
雖然那并不是真正的野外庇護所,但姬長卿仍然從中收獲不少。
有了這幾天在野外露宿的經歷,姬長卿對大自然敬畏不少,也知道在野外生存,火是極為重要的。
好在車子的主人是一個煙鬼,抽煙的人,打火機最容易丟失,所以他的車上并不缺打火機。
靠火姬長卿終于度過一個溫暖的夜晚,第二天繼續沿著河流東行,走了十公里,姬長卿累了便坐在一塊凸起石頭上修習。
好在這幾日,姬長卿獲取食物的能力、布陷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姬長卿有時候能捕抓到一只小鳥,有時候能捕到一只田鼠。
饑腸轆轆的姬長卿可不管它是不是田鼠,只要能活下來,保證生存能量,他是不會在乎獵物是什么。
靠著頑強和不挑食,他這才活到了今天,所以對于食物姬長卿想來珍惜,不敢浪費,哪怕他食物是老鼠、田蛙、昆蟲。
現在的姬長卿在生存與惡心之間,選擇了前者,在生存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他只能竭盡全力去生存。
在遇到其他活人之前,姬長卿像野獸學習,像大自然學習。
繼續前行,姬長卿終于發現了一個人類活動的遺跡。
這是一個風化的石碑,姬長卿依稀可以辨認上面撰寫的文字。
“漢元朔八年驃騎將軍霍諱去病破匈奴立。”
“漢”是大漢,元朔八年是漢武帝的年號,至于驃騎將軍霍去病則更是有名了。
他是漢人的驕傲,也是華夏民族,華夏少年的驕傲!
這幾行字的確吸引了姬長卿的目光,他仔細打量這塊石碑,這塊石碑的確與他在博物館看到漢代古碑一樣。
只不過這塊石碑太過殘破,姬長卿估計它至少經過一千多年的腐蝕了,只不過為什么這塊石碑會屹立在河邊呢?
這河邊又爆發了什么戰役,竟值得霍去病在這里立碑紀念呢?
姬長卿對漢代的歷史不是很清楚,他知道只對漢朝的歷史了解大概。
石碑后面還有碑文,上書:“唐隴右道節度軍牙將李...”
后面的字跡已經模糊掉了,不過姬長卿猜測后面應該是一個人名字。
他在霍去病的古碑上刻了自己的名字,想必一定是崇拜霍去病,想效仿霍去病立功封侯。
想來他應該是一位熱血且年輕的小將,要不然也不會在霍去病的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向他致敬。
不過,通過漢唐古碑上的刻字,姬長卿可以判斷,自己應該還在華夏,且這里的歷史與他記憶中的吻合,那也是就自己所處的時空應該是唐之后。
因為唐之前的西北,還沒有這么大風沙,自唐以后,西北環境惡化,風沙也開始向東蔓延。
還有最關鍵的是,驃騎將軍是霍去病的官職,回憶霍去病一生的戰績,他突然暴斃之前,一直都在對抗匈奴,結合他未封侯之前的事跡。
姬長卿可以大膽推測,自己眼前的這條河,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敕勒川。
關于現在刺勒川所在地,專家有不同說法。第一種認為在如今的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頭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土右旗如今在復興敕勒川文化。今天的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和土默特左旗都有敕勒川大街;第二種認為在內蒙古陰山地區,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頭昆都倫河流域;第三種認為在山西的朔州,寧武一帶。
在內蒙古包頭與呼和浩特之間大青山以南的平原稱為土默川。土默川的范圍大約在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北,包頭以東,卓資縣以西,從地形上看像是一塊盆地。
這是一塊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這里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與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同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大窯文化遺址,就在呼和浩特的東北郊。
戰國時代趙國修筑的長城自東向西穿過土默川,至今清晰可見。在秦朝時隸屬于在全國設立的三十六郡之一的云中郡。
治所在云中,即今天呼和浩特西南的托克托縣古城村。漢朝時匈奴單于在這里游牧并稱雄一方。呼和浩特南面大黑河畔的昭君墓似乎向人們訴說著這一段歷史。北魏時由于這里居住著敕勒人所以也被稱之為敕勒川,《樂府詩集》里那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是這里風光的真實寫照。這里土地肥沃,大小黑河橫貫其境,氣候適宜是漠南一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