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97年的7月份,在祖國大西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發展并不好,所以有幸在新世紀體驗了我難忘的私塾生活。
2004年,父母把我送進了離家800米左右的私塾。先生是一個年過4旬,脖子上有一個黑痣,上長一根長毛的矮胖男子。因其出生在一個較大的家族且是男丁,故而上過學堂,也能勉強識文斷字,寫寫對聯什么的。在村民心中有一定威望,所以附近村子的孩子都會送到這來上學。
學堂是一個二層土木結構的小樓,每一層約有20多平。一層為學前班和一年級,二層為二、三年級。教材需單獨購買,那時候為156元,學費100元。所以先生家里還算比較富庶,在我印象中,其在夏天的確良襯衫,秋時黑灰夾克,冬天則是黑色棉衣。
學前班時教學寫字和基本的1點10數字。唯獨跳過了漢語拼音沒有教,這也導致了我上學的十多年搞不清一聲至四聲的音節變化。一年級時會教國文和算學,但兩個教室四個班都是一個教師,所以基本早上一樓2小時左右,二樓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中午12點左右我會回家吃飯,但有時作業未完成的話是不允許離開教室的。母親有時來送燒土豆給我當早飯吃,問先生能不能進,先生則悶著臉有時“嗯”一聲,母親就輕手輕腳的把竹籃放我桌上,叮囑我趕快做完作業分給小伙伴們一起吃。若遇到先生心情不好時則板著臉,拿著竹棍,站門口。這時母親總是默默地轉身回去,一步三回頭的看看我,慢慢地走回家去。
我就這樣上到了二年級,是06年時了。我離學堂最近,卻經常比選的同學還后到,經常遲到。這也就導致了我經常吃到先生竹條。體育課時,先生組織我們去山上圍坐一圈丟手巾,丟誰背后誰就起來跑兩圈,然后傳給下一個。圈子很小,那是卻很快樂,玩得不亦樂乎。有時也會組織去山頂先生的地理收玉米,男生帶小半袋的玉米棒子會學堂。女生則將玉米桿子拖回去教堂后牛棚里堆起喂牛。二十多個小家伙干的也是風風火火,常常引得很多村民駐足觀望。
幫先生干活時我偶爾會開小差。和幾個要好的小伙伴跑去坡上滑坡坡,或者是去爬樹掏鳥窩,最尷尬的是有一次被人打小報告,先生來到樹下時,我和小伙伴還在書上爭鳥蛋的歸屬權。四目相對時我們害怕極了,連鳥蛋掉了都不知道。這兩件事給我幼小時帶來極大的快樂,但前者的代價是回到家免不了父母的一頓批評教育,父母極少揍我。后者則必然吃十下竹條。
也就是二年級這年,私塾要和離家7公里多的公立小學合并了。學生所有都歸公立小學,私塾關閉,以一次考試來定過去讀的年級。我那是倒是非常期待去公立小學的,因為我三年級的姐姐也將和我一同轉過去,母親則非常擔心我。但是不管怎樣,這一天也總是會到來的。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12-28/200e5f69ab371cb046c208809c28405ee2r0Bu3Q6KLwwhG.jpg)
鈀金
碼字不易啊,真實故事,歡迎各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