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楊公高義,我等敬重!
楊士奇張著一雙空洞的眼睛,掃過了眼在場的眾人,勉強的露出的一點笑意。
尷尬且僵硬。
“哈……哈,大明祥瑞啊,諸位,這文章直接上報給皇上吧。”
內閣眾人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
怎么就成祥瑞了?
你在說什么鬼話啊!
“楊大人,可否讓吾等觀之?”
楊溥對楊士奇說道。
“不然我等也不好評判啊。”
一篇文章就敢稱為祥瑞?這也太不把祥瑞當回事了吧。
別人都是抓個七彩白鹿或者龍心之石呈給皇上,這就給一篇文章上去,說這是祥瑞。
這不糊弄傻子嗎?
你把皇上當傻子,皇上把你當樂子。
關押,斬首,抄家一條龍。
為了自己的腦袋,內閣眾人還是決定親自看一看這篇文章。
楊士奇有些猶豫,他是真不想給別人看這文章啊。
圣人之言,看的人越多,他這程朱一脈的根基就越弱啊。
若是到時天下讀書人都認可了這八字言論,他程朱理學不得哭死。
但也沒辦法,只能給眾內閣觀看。
楊榮看到楊士奇點頭,立刻上前拿過文章,不等其他人探頭,兩眼就和閃電一樣掃射開來。
他讀的很快,腦子也轉的很快,記的更快。
只是片刻,楊榮的臉上就浮現出了驚駭。
他雖然心中并不認可所謂的圣人圣言,覺得所謂儒家經典之說都是些華而不實的虛話。
但對這文章中所說的,卻是感到了大不同,如同開啟了一扇新大門,走進了新世界。
這不是虛話!而是真正的實話!是能夠讓天下所有人去踐行去實踐的言論。
一讀就通!一說就懂!
全然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玄道妙語。
這是一條全新的路,圣人之路!
雖然僅僅只有八個字,但已呈現出一條圣人之道。
楊榮是真的被震驚了。
對這文章的作者感到無比的驚奇,他是真沒想到,唐宋之后又能再出圣人!
宋朝之后,天下儒學早已經海納百川,被世人歸結,突破的差不多了。
尤其是程朱理學出世之后,天下讀書人皆為朱子所折服,認定這已經是儒家最終的形態,最高的智慧。
但現在,一切似乎大不一樣了。
一位圣人真的要出世了!
楊榮震撼久久不能言語。
其他人則是立刻搶過了他手中的文章,擺到桌上一同觀看了起來。
“……知行合一,篤行致遠……”
內閣之中,眾人都是有大學問,有大才能的讀書人。
雖然一時之間對這八個字有些不太理解,但細細一品后,眼中都爆出了光芒。
被震撼,被折服。
“圣人之言啊!這文章中出了圣人之言!”
“這真是祥瑞啊!”
“難禮部官員如此興奮,這文章真不得了!”
“這是何人寫的文章?真是童試之中做出的?”
“這老先生是真厲害,定是那大隱隱于市之奇人,領悟了通天的圣人道啊。”
內閣中,已經有人把這文章的作者想象成了,如周公,黃石公一樣的鶴發童顏的奇人。
只可惜,蘇文塘并非鶴發童顏,也不是大隱隱于市的奇人。
楊士奇看著不斷陷入震撼情緒中的同僚,第一次生出無奈。
如今的年輕人是真的很厲害啊。
簡直就是妖孽。
自己這些人坐在這內閣之位上,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
“楊閣老,這文章真就定性為祥瑞之說?”
楊榮疑問道。
因為一旦被定為祥瑞之說,文章就會直接送到皇上面前,讓皇上審閱,若是皇上喜歡,那這文章將在整個應天府內名揚。
但若是皇上不喜歡,那對這文章背后作者的打擊是巨大的。
這會在皇上面前留下不好的影響,以至于今后這作者若是入朝為官也可能得不到重用。
楊榮說這話不是妒忌文章的作者,反而是生起了愛才之心,想要力保下文章作者。
不管這文章的作者到底年紀多大,他的道已成形,只要慢慢磨煉,短則三,四年,多則十一二年,就真成圣了!
到那時,才是他真正綻放光芒的時刻。
而現在就遞給皇上看,要是皇上不喜歡,那是真的得不償失。
更何況楊榮心中也還有些覺得朱棣不會喜歡這種學問之說。
畢竟這對皇權無用。
楊士奇看到楊榮臉上生出惻隱,內心不免有些好笑。
還用你去擔心這文章的作者?你還是擔心擔心你自己吧!
你被抄家了,他都不會掉一根頭發!
說不定皇上就提前把你給提出內閣,給那小子讓位呢。
“是啊,如此大才,或許不用如此急著去稟告皇上,宣稱此為祥瑞。”
越來越多的內閣成員想要保住蘇文塘。
他們是真不忍心毀掉一個可能成就圣人的大才。
楊士奇無奈,忍不住的就想要翻白眼,只可惜身為內閣首輔,他不能做出如此無禮之舉。
“諸位無需擔憂,若是皇上真的不喜這文章,我也會出面來為這作者擔保,保下他的。”
楊士奇這話一說,頓時眾人就心安了,接著連忙稱贊起他來。
“楊閣老能為天下保一大才!這是萬世之功啊!”
“楊閣老,我敬您!”
楊士奇久久無言,啥也不想說,面無表情的收好了文章,就要親自送給朱棣。
內閣成員紛紛目送楊士奇離開,眼神中充滿欽佩。
不愧是楊閣老!文人之表率!
胸懷坦蕩,深明大義!
只是路上,楊士奇看著手中的文章,也是苦苦掙扎。
自己真要拿給皇上看嗎?
他毫不懷疑,若是真給皇上看了,那這文章一定會被天下傳播。
畢竟這是蘇文塘寫的,最關鍵的是這真的是圣人之言啊!
以蘇文塘十八歲的年紀寫出一篇圣人之言。
這對大明文壇無異于是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會將天下讀書人給震的心神皆碎。
可以想象的出,將來的大明文壇上,蘇文塘的圣人之言一定會掀起強大風暴。
而這對士人,讀書人階層來說,還不知到底是好是壞。
但可以預料的是。
天下要變了,徹底的變化了。
楊士奇終究還是慢慢的走到了朱棣的寢宮之外。
朱棣的寢宮或者說應天府皇宮內的寢宮便是乾清宮,主要是服務于皇帝休息的場所。
朱棣平常就在這辦公和休息。
楊士奇走到乾清宮外,對太監說著有要事求見,小太監面露難色,現在皇上可不再宮殿中。
但還沒等他想法子打發了楊士奇,一道高大的黑色身影就出現在了楊士奇背后。
“楊士奇?有事?”朱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