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大夫烏馀就帶著自己的封邑廩丘投靠了晉國。
貪得無厭的晉平公大喜過望,他立即任命烏馀為廩丘大夫。只不過,這個廩丘現在是屬于晉國的國土了。
但是,齊國人會同意么?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齊國當然不肯。
烏馀知道齊國人一定要來尋自己的麻煩,自己的麻煩就在于廩丘本就是齊國邊境重鎮。講白了就在齊國,而離晉國則有千里之遠。
齊國要來收拾自己,自己怎么可能守得住廩丘?
前面我們講過,衛國大夫孫林父帶著自己的封邑戚城投靠晉國,小小的衛國舉兵一打,就將戚邑給打下來了。
烏馀很清楚,自己的廩丘在強大的齊軍面前,那根本就是紙糊的一樣。
怎么辦?
烏馀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假奉晉侯之命大行征伐活動!
厲害不?能夠想出這個辦法來,這個烏馀也算是牛氣沖到天上的那一類了。
烏馀認為,現在全世界就晉國、楚國是超級大國,自己既然投靠了晉國,那自己就是晉國人了,自己的封邑廩丘也是晉國國土了。
為了幫晉國守住國土,自己作為廩丘大夫當然得守土有責了。要守土有責,當然得壯大廩丘的實力。
要壯大實力,當然得擴充地盤!
只要把地盤擴充得足夠大,哪怕是你齊國一時來犯,那老子就算打不過,也就只不過丟了其中一些地盤而已。
只要自己的地盤足夠大,影響力就一定大,到時晉國肯定會以國土被侵犯為理由而出兵相救,那自己就安全了。
烏馀為自己的絕妙策略點了好幾萬個贊,然后便迅速付諸行動。
就這樣,烏馀打著晉國的旗號,開始以廩丘為中心四處侵占。第一個倒霉的國家是衛國,邊境重鎮羊角被攻占。
據說,衛國遭到烏馀突襲時,本要抵抗的,但突然看到居然是晉軍來犯,哪里敢抵抗?
衛軍棄城而去,烏馀順利占領衛國重鎮羊角。
然后,烏馀率軍兵鋒一指,轉到了魯國。他看中了魯國的高魚邑。
據說,烏馀實施的是偷襲戰,他趁大雨偷偷向高魚進軍,遠遠駐軍于城外,分派了一支特戰小分隊,偷偷潛到高魚城下。
由于下大雨,特戰小分隊輕易找到了排水口。
特戰小分隊從高魚城下的排水口爬入城內,因雨下得很大,當時城內防備非常松懈。小分隊順利摸進了高魚的武庫,偷偷打開武庫,把小分隊的裝備升級到了當時當地最高版本。
然后,特戰小分隊竄上城頭,襲殺了城頭守衛。再打開城門,放烏馀軍隊入城,輕易占領了高魚城!
第二天,魯國得到戰報,才知道高魚被占。經確認,居然是晉軍來襲!
啊?咱魯國人哪里得罪過晉國老大哥了?
快,查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這是魯國人的反應。
衛國人、魯國人都認為是晉軍犯境,也不知是自己哪里得罪了晉國,驚慌不已。
取得了兩城的烏馀則信心十足,又為自己的策略點了幾百個贊后,這一次殺向了宋國。
幾乎是前兩次的翻版,烏馀的假晉軍偷襲,取得了幾處城邑,宋國人根本反應不過來,一時也不敢回擊,生怕遭到晉國更強烈的報復。
在短短幾個月內,烏馀以自己的廩丘為中心,到處侵占鄰地,衛國、魯國、宋國一些城邑被占,烏馀所占領的地盤儼然成了一個小諸侯國的模樣。
終于,列國諸侯將情況給弄清楚了。齊國雖然恨烏馀,但看到魯國、衛國、宋國吃大虧,擔心天下不亂的齊國人干脆作壁上觀。
這個春秋江湖,當然是越亂越好,這是齊國人的心思。
那晉國呢,按理晉國應該迅速解決這個問題。但不巧的是,晉國中軍將范匄偏偏這個時候去世,于是這事就拖了下來。
所以,當向戌與齊國人商議世界和平一事時,齊國人便以此提出異疑:象烏馀這樣到處征伐的人都活躍在大家的眼鼻子下,你宋國居然還有臉說和平共處?
“左師大人,你自己說說看,廩丘本就是咱大齊的領土,烏馀帶著廩丘投降,晉國人白得了這片土地,然后就來跟我們講和平了?
聽說,烏馀還搶了你們宋國好幾個城邑,還有衛國、魯國的。這些土地都是已經投降晉國的烏馀搶占的,要不要歸還呢?”齊國人雖然不懷多少好意,但至少說得是有道理的。
趙武也想起烏馀這檔子事了,那便先處理這個問題再說吧。
要處理這個事,其實是兩個方面的事項:第一是要不要歸還這些土地給原屬列國諸侯;第二是對烏馀如何處置。
晉平公的本意便是任由烏馀胡鬧,就讓你打著晉國的旗號好類,只要你為寡人奪得多多的土地,隨便你怎么打旗號。
趙武卻不這樣想,他苦口婆心對晉平公道:
“主公,我們晉國可是諸侯之長。諸侯之長的責任是什么?當諸侯之間相互爭奪土地時,盟主要主持公道,討伐那些強橫無禮的,讓他們歸還奪取的土地。
如今,烏馀的土地都是搶來的,我們貪圖這些土地,就會失去諸侯,我們也就沒有資格做盟主了。所以,烏馀借晉國旗號搶占的各國土地,必須歸還。”
晉平公雖有不舍,但考慮到這樣下去晉國就可能失去盟主地位,也就只好聽趙武的,于是命令趙武全權處理此事。
趙武大喜,他命大夫胥梁帶迅速處理。
胥梁帶是誰?他就是如今的胥氏家族宗主。
胥氏家族自晉文公時代的胥臣開始興起,曾經的晉國卿大夫家族之一,但很快敗于激烈的權力斗爭中。
直到晉厲公時期,胥氏家族大牛人胥甲憑著自己的才智,幫助晉厲公滅了郤氏家族后進入卿級班子,胥氏家族重新崛起。
但隨著欒書、荀偃等人弒殺晉厲公的重特大事件爆發,胥甲最終被捕殺,其子胥午被迫投奔到欒氏家族,后來成為欒盈的家臣。
在晉國滅欒氏家族前,欒氏是被驅逐的,當時欒氏的封邑曲沃就由胥午擔任臨時大夫。
胥午后來幫助欒盈起兵造反,欒氏家族被平滅后,胥午下落不明。但晉悼公并沒有滅了胥氏家族,現在胥氏家族宗主正是胥午的兒子胥梁帶。
趙武的執政理念繼承了晉悼公的用人理念,那便是重用功臣之后。
胥梁帶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胥臣,與自己的祖上趙衰那是同一個戰壕里的兄弟,是名列當時晉文公時期的“五杰”之一,所以趙武要重用胥梁帶。
要重用一個人,那便讓這個人多立功。趙武叫來胥梁帶,兩人一商議后,依計行事。
胥梁帶悄悄出使衛國、魯國、宋國、齊國等國,告訴他們悄悄作好接受被奪土地的準備,但務必保密。
然后,胥梁帶派人去見烏馀。
烏馀聽說晉國來使,哪里敢怠慢?立即吩咐隆重接待。
晉使對烏馀道:“國君非常高興大夫為晉國取得了這許多城邑,但是國君非常擔憂,因為這些城邑都是取自盟國,直接受之有失盟主信義。
國君認為,唯有將這些土地都賞賜給大夫您,成為您的封邑,這才可能使這些土地屬于晉國是合法的。
所以,國君命大夫趕緊赴都城受封,國君已經令人占卜并告祭祖上,三天后舉行封賞大典。”
啊?還有這等好事?烏馀眼睛都直了。
他搶占這些土地,原本只是為自保,自己只有一塊世襲的封邑廩丘。因為晉國太忙了,他擔心齊國報復,所以才想出了擴大地盤以自保的策略。
現在倒好,自己東搶西搶,結果晉侯還高興了,并要將這些土地都賞賜給自己,那從此咱烏馀豈不是成了晉國第一大家族了?
烏馀帶著家族骨干興沖沖去了晉國都城新絳。
結果呢?結果是胥梁帶趁機將烏馀逮捕,其家族骨干及其他重要人員一網打盡!
弭兵會盟,咱晉國就作出個榜樣來,大家看看,咱晉國不動刀兵,便平了烏馀。
不但平了烏馀,還將烏馀搶自各國的土地都悉數歸還各國,連廩丘也都歸還給齊國!
魯國、衛國、宋國、齊國都心悅誠服,看來,晉國這一次是真心在為世界和平而作貢獻啊。
那大家還有什么好說的,一切聽你晉國老大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