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賞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情花堡的導游小仙羽,歡迎大家能夠暫別繁忙的生活帶著閑情逸致來此暢游一番。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城堡的大門。
雖然這里沒有厚厚的城墻圍繞,但是這里卻有一個用來定界的神奇之物——請大家往左側看,正是那塊碩大而拙樸的山石,無論是其上巨大的筆形凹印,還是凹印旁邊的詩文,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成——其實這也正是情花堡的由來。
當年堡主結束多年游歷,打算尋一方山水建立仙居,經過附近只感到日月精華束聚有序、流韻升靈,便循氣而來,發現了此石,也發現石上原有的石制筆和這首七言絕句——
奇筆行云落燦英,
半書歷史半書情。
憑風幾度留香暖,
夜作深穹萬點星。
堡主不禁有些感慨,因為自己的記憶中正不謀而合地流淌著許多同樣留香余暖的故事,于是斟酒其上,似敬一位老友。
沒想到,就在酒液觸石的剎那,石頭突然爆發出一道亮光,石筆竟然縮變成一只小巧的玉管紫毫,飛入堡主手中!
而此時亮光依然沒有消失,只在瞬間便縱馳千里,在石頭身后綻放出一片無邊無際、火紅燦爛的花海,那花海中的每一朵浪花皆是一朵嬌艷欲滴的紅色玫瑰!
再下一個片刻,城堡高門、堡中庭院樓宇瞬間而就!
花香四溢,繚繞著整座城堡,而在堡主目不暇接之際,身邊的香氣已經凝聚成一朵紅云,將堡主騰空送到大門上的匾額之處,堡主心領神會,用手中紫毫筆寫下了早就想好的居所之名——“情花堡”三個大字。
自此,堡主便在此地隱居,每日筆耕不輟,寫下那些幾乎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故事,也寫下那些時時感受到的沉甸甸的情和義……
好的,大家是否也想迎著此時此刻的紫曦,觀賞一下這燦然壯麗的花海呢?
請大家踏上眼前這道花團錦簇、虬枝連結的花橋,在這里大家可以盡閱縱橫千里的情花之堡……
在我們目之所及的最遠處,那片逸庭雅院就是堡主的居處,不過不對外開放……所以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通過花橋來到東部院落,這里即是今日的主題——已初見規模的陳列館閣群。
每當堡主完成一個故事,這里便會建起一個獨立的樓閣,展出與這個故事相關的值得拓開視野再品味一番的點點滴滴。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進入這第一座樓宇,正是——謀釣千疆月。
來到第一層,想必大家已經從古樸大氣的漢代設計風格中觸到了一定的歷史感和真實感,這里陳列的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年代——西漢時期的真人與真事,不過為了戲劇效果,講述故事的字里行間或多或少地加入了杜撰成分,我們一一來看。
居于第一展位的是漢文帝劉恒,他的性情、他的仁義、他的勵精圖治、他的寬儉待民,他不爭而成王、對盲疾之妻不離不棄、成為兒子最有力的榜樣……這些都是史實,只是他對兩個兒子應不應該兄終弟及的看法,史上卻并無記載。
不過根據他在世期間,將當時最為富庶的梁地封給劉武、且仍賞賜不斷、還準許其頻繁往來于長安與封國、等等這些事實,故事中為他填補了完全了解和理解兩個兒子,并睿智地放手讓他們自由相處這一立場與決策。
接下來是文帝皇后竇漪房,史實中的她以一介婢女身份榮登大漢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位,本身即是傳奇,而前任王后四個王子的離奇夭折、她身患說不清原因的眼疾,更讓人浮想到各種可能的宮廷隱秘事,這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以年輕的竇漪房為女主進行了豐富的演繹。
只是本故事中的竇漪房已是暮年,因此在這里她僅成為少子劉武這位男主仁孝的見證人和發聲人。
第三展位即是漢景帝劉啟,歷史上的他的確說過想讓劉武繼位的話,只是說這番話的時機是在七國之亂爆發之始,而戰后卻再未提及此事,這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有欺騙利用弟弟之嫌。
不過史上也清楚地記載著——聽到劉啟傳位之言時“太后亦喜”,也就是說,歷經數十載宮廷生活與政權跌宕的竇太后并沒有懷疑劉啟此話的真實性,這說明,以母親對兒子的了解,兄終弟及這件事在劉啟方面是有可能的。
只是她也清楚,皇位的繼承畢竟是一國根本,除了皇帝的想法,延襲的祖制,宗族、重臣的意見,黨派的斗爭,儲君的培養,時局的需求等等,每一個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所以作為母親,她雖然一心想為劉武促成此事,但也只是對提出反對意見的竇嬰公開表示厭惡,而并無其他手段,也并未逼迫劉啟。
總的來說,文帝與竇皇后對兒子們的培養是成功的。
包括第四展位上本故事的男主梁王。
史實中他倍受恩寵,廣筑侯國,勢擬天王,驕縱有之,僭越有之,但是同時他對母親至孝,對妻子至情,對天下有識之士厚待,對叛逆誓死相抵,這樣的人,這樣的皇子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已實屬難得——所以,沒有成為帝王卻仍能留下如此評價的他,才能在本故事中成為至誠至信、有情有義的男主。
第五展位是文中提及的真實漢臣組成的方隊,包括竇嬰、晁錯、袁盎、周亞夫等人,關于他們的故事大多是史實。
竇嬰是太后侄子,的確不受太后重用,也的確與晁錯有對立之舉,但在七國之亂中他能臨危受命獨當一面,也應歸屬于干將之列。
晁錯與袁盎的確是死對頭,史實中他們有多番明爭暗斗,矛盾激化到都想至對方于死地,但是緣于什么原因卻不明,史學家將其歸為理念不合、同僚傾軋、或是性情不相融,成因復雜而多樣,不過故事需要一個更直觀的理由,所以堡主加強了他們兩人一個提議削藩,一個卻與“藩”交好的矛盾。
而周亞夫,這位確確實實名垂千古的大將軍后來官至丞相,只不過因為本故事并不以軍事、政治為主,所以對他所用筆墨甚少,也是一種遺憾。
第六展位設為匈奴一族,老上單于與軍臣單于都在文中出現,而故事為了突出女主的影響,對兩位單于的人設都增加了感情成分,但在史書中,除了少數單于能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理性而智慧地處理與中原的關系外,侵掠與野蠻才是他們的主流。
最后的展位上是歷史事件,故事涉及到的實事主要發生于公元前161年至公元前154年之間,如靳亭違法驅奴、周成(文中為周盛)叛亂、匈奴大軍壓境又突然撤兵、七國之亂等等,共七年,只是為了情節緊湊,具體的時間在撰寫時進行了壓縮和模糊處理。
而以全文為鋪墊、最后爆發的沖突,即史上著名的西漢七國之亂,關注的朋友們最想知道的還是它的確切結果——到底梁王和列中林兩個人誰勝了?
一般故事的結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封閉式,一種是開放式,而本故事應屬于引導式——梁王帶著一眾親友伙伴、帶著濃情與信心,對抗已成孤家寡人的列中林……而且七國之亂太有名了,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聲勢浩大的七國叛亂,不到三個月即被平息,參與叛亂的七王皆死,除楚國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國皆被廢除。
而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便是梁王對吳楚聯軍的拼死抵擋以及周亞夫的奇兵。
好的,朋友們,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中有太多太多令人震撼的實事,而當我們帶上自己的思緒投入其中,又會生出更加豐富的感動和感慨……
不過,由于行程的安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再來參觀與探討,現在還請大家隨我上到二樓,這里是在歷史原型基礎上進行的天馬行空卻又甚合情理的設計,當然這里也就有大家一路相熟而在別處又不可能見到的老朋友。
第一展位上即是我們的女主烏勒辰(后以李妟身份出現),她信仰高尚,意志堅定,集文治武功于一身,更擅長刑偵中的探微與訊供,如果是在現代這樣的女子也許還有可能存在,但在古代就完全不可能了。
不過歷史上卻有一位與她在身份和政治追求上都極其相似的原型——須卜居次云,這個名字也許有些陌生又難記,但是她的母親卻大名鼎鼎,就是以“落雁”之貌位列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嫁予呼韓邪單于,三年后單于去逝,昭君依匈奴習俗又嫁給繼任單于雕陶莫皋,與其共生育兩個女兒,而須卜居次云即是其中的長女。
“須卜”是其夫姓,“居次”與漢語中公主的意思相近,而“云”是她的名字。
云公主自小生長于塞外,一直深受漢家文化和文明的陶染,一生主張兩國修好,成親之后,難得的是他的丈夫須卜當與她同德一心,兩人多年游走于漢匈之間,為促進兩國和平奉獻了畢生力量。
《漢書》匈奴列傳中對須卜居次云記下了濃重的一筆,是史書中少有的女性形象,可見其在當時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必定是縱橫風云的人物!
當然,被忠婢救助、以李妟身份探案、以及她的父母妹妹等家人都是故事中的杜撰,但“李”姓卻是歷史要求,因為梁王后正是姓李,不過名字沒有流傳下來。
梁王與李王后兩人不僅門當戶對而且真心相愛,王后不僅容貌美麗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不僅是梁王的伴侶而更被梁王視為靈魂伴侶,在梁王彌留之際,他躺在王后的懷里一直不舍地喊著她的名字。
但根據漢代喪葬習俗,夫妻“同塋不同穴”,所以為了兩人死后仍能團聚,梁王早早安排后人在他與李王后的墓穴之間挖掘一條黃泉道,但是因為當時技術還達不到修建一條既不會坍塌也不會積水的隧道,只能作罷。
在那么久遠且并未完全開化的時代,無論是云公主與須卜當,還是梁王與李王后,他們都擁有著現代人都難以超越的深厚感情和心靈契合,實乃皆是令世人艷羨的神仙眷侶啊!
下一展位上是除了男女主之外,文中重要的第一反派——列中林,這是一個經典的悲情人物,而他的人設源于如下史料混合加工而成。
首先楚王劉戊在歷史上的確有一個“太后喪期與人不倫”的罪名;而楚國太子英年早逝后來由其弟繼任楚王一事也實有發生,只不過早逝的是劉戊的伯父,而非他的兄長。
再有秦國時寡居的巴清守著家族企業,憑借雄厚財力保衛一方,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
還有西漢時期已經有了醇熟的釀酒工藝,而且酒的原料非常豐富,如高粱、粟米、稻谷、小黃米、黑小米、葡萄、香草、甘蔗、薄荷、菊花、柏葉、百草等等,用于釀制的花樣也多得層出不窮。
列中林的身份背景即由此成型。
只是無論他的出身多么尊貴且富有,無論他的姿容多么絕美且清逸,無論他的初衷多么悲哀且值得憐憫,他的結局卻只能是失敗。
有的朋友說是因為他不夠狠,早一點殺了李妟和梁王就不會讓他們有機會改變雙方力量的對比;也有的朋友說就是因為他太狠,如果當初他只是囚禁了顧朋與蕓近芳,也許后來還可能有與李妟和解的余地;還有的朋友說根本原因其實是他過于自負、過于追求完美,想要征服死敵完成對自己的救贖。
不過堡主想表達的只是一個很久遠卻不過時,且時時處處在發揮重要影響的理念——邪不勝正。
正者無愧,正者無畏,正者多助,正者自帶著不可摧毀的堅定力量。
其實列中林只輸了一點算計,他以為利己主義之下,梁王和李妟那么聰明的人,一定會選擇和自己一樣完美,或者至少會為自己留下后路的人生戰略方案。
只是沒有想到,他遇到的是兩個聰明卻純粹的人,他們堅持人生結果和目標可以有瑕疵,但是心中的正義不能有瑕疵,結果最精明的布局尤如空拳,收回再出手之時則剛好遇上最堅定的反擊之力。
順次第三展位上的是另一位楚國太子——劉理,這是他的父王劉戊給他起的名字,所以他偏偏要蠻不講理,把自己叫做藺蠻。
而他的人物原型名字叫做劉禮,是劉戊的三叔,在七國之亂劉戊自刎后,劉禮被景帝封為楚王。
故事中的藺蠻也并沒有死去,其實在他受傷之際文中就留下一個伏筆——雖然當時情急之下他因為不想拖累英水卿而一心求死,但是梁王出手將他自殺的匕首打偏,讓他險象環生之后撿回了性命。
而英水卿與皇帝了斷情緣,本來打算余下人生即與藺蠻的陵墓永遠作伴,但當她把這個決定在他身邊告之,沒想到已無呼吸之人竟然有了反應。
很久以后當梁王向被賜封為新楚王的劉理祝賀時還開他們的玩笑,說千年首烏也沒有讓尊貴的王動一動,沒想到楚王后的一句話竟然比神藥還神。
除去心結后已經確定彼此心意卻要生死相隔的兩人,最后竟能幸福地相守一生,不得不說這對于他們是最暖心的結局了。
下面展位上更是一對非常重要的人物——李姿和展肅,他們當然也喜結連理,而且應了李妟當時隨口說的那句話——夫憑妻貴。
其實李妟的意思是以展肅的性情,無論娶到什么樣的人,都會對妻子尊重并聽從,肯定要為對方付出更多。
只是沒想到一語成讖,因為李姿在戰中冒險送信果然阻止了匈奴趁亂打劫的壯舉,景帝對她重賞并且賜封爵位,讓她成為大漢史無前例的女爵。
而一路保護在側的展肅卻沒有得到同樣殊榮,只是正常地晉升為梁國大將。
當問到展將軍會不會不服氣,他一臉誠懇地為妻子辯道——小姿是以一介平民之身不顧生死成為臨危受命的戰士,而我這名侍衛仍然只是在履行一名侍衛的職責。
最后的展位上是李遵誠夫婦,他們因為李姿的參戰也算間接達成所愿,而夫妻二人也早已解開心結,在一眾英勇戰士打下的朗朗晴空下繼續努力前行。
好的,朋友們,文中設計有些是心思特制,有些卻是機緣所成,有機會歡迎大家還可以隨時來探討。
接下來,最上面的第三層還有一份驚喜在等待著大家——請各位進入后小心四周的設備,選擇邊側適當的位置坐好,因為這里是——時空全息影像廳,我們能夠觀賞到千年前的梁王生活影音片斷!
請大家安靜下來,我們傳輸開始……
“殿下,”展肅仍是一身剛勁挺拔的英姿,急步走到梁王身邊,低聲道,“剛剛宴會上楚王提到私房錢,您的酒杯向屏風一側偏移了一些……王后現在正命人拆卸寢居內那件玉座屏……”
“噢?”真實的梁王比書中還要帥氣,而且因為已經成親,眉宇間多了幾分成熟和沉穩的魅力,他面色未改,只悠然一笑,“不是大事,讓妻子發現私房錢給她驚喜,可是我生活中的樂趣呢。”
展肅怔了怔,其實外面許多人都在擔心梁王娶了這樣一位戰鷹一般兇猛銳利的妻子,不知道他的人生將會如何失去自由如何身處悲苦,但梁王這樣詮釋,不僅闡明人家夫妻倆的相處模式,而且似乎梁王才是蘊藏著大智慧的人。
再想到自己與李姿相處時總被抱怨不懂情趣,耿肅之人一時就忘了上一次梁王微服巡視因為拿不出錢而賒賬的尷尬,無比敬仰地道:“殿下英明,還請殿下對屬下多多指點啊……”
梁王傲驕地歪了歪頭,像少年時一樣露出燦爛的笑容:“呵呵,本王可是一無所能,只會訓鷹!”
好的,朋友們,傳輸就定格在這燦爛一幕了……
那么今日預定項目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在堡內自由游覽,而且那些美麗的花朵可以隨意欣賞隨意采摘。
一字一花,一花一世界,只要朋友們摘下時抱以真心的微笑與贊嘆,原位即會補上依然燦爛仍然絢麗的花朵,因為笑會傳遞,情會傳遞,愛會傳遞,而花香與濃情也將永駐各位朋友們的心中!
最后衷心感謝大家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