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若菲為數不多、屈指可數的戀愛經歷當中并沒有留下什么太美好的回憶。
第一次是她高三的時候,嚴格上來說還談不上是戀愛經歷。
對方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喜歡打籃球,幽默風趣,雖然腦子很靈活,但是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和三好學生黃若菲可以說完全不沾邊。她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當時為啥那么上頭。
那時候,她只是對這個男生有點印象,放學經常騎車載著一個女生回家(估計是女朋友),有一次在校門口騎車還撞到她的書包,真晦氣。
后來文理分班分班,黃若菲和這個男生成了同班同學并且還是前后桌,整天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她還發現和他熟悉之后,似乎也沒怎么看到他騎車載那個女生了。
在相處的日子里,男生經常幫黃若菲綁鞋帶,月考的時候會幫她搬課桌,也經常開電動車送黃若菲回學?!?p> 不知不覺黃若菲的喜歡就被這些事情一點一點放大了,她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就給男生表白了。當然,表白的結局很慘烈,因為對那個男生來說他的這些行為不能代表什么,一切都只是黃若菲自己想多了,重要的是,他有女朋友。
黃若菲哭得很傷心,然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對于上趕著的自己,她覺得丟臉大過于傷心。
第二次是在她大一的時候,對方是同系的師兄,高大帥氣,但是風評略差。
這個師兄自從在招新時見過黃若菲之后便總想著各種辦法見她或者約她出去。黃若菲自然是各種拒絕,要堅決跟渣男說不!然而她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哪里是渣男的對手。
這個師兄最最經典的行為,當屬在學生會聚餐上既高調而又有意無意地表達想和黃若菲在一起的想法。說實話,她有點心動了,可能也有那么一點虛榮心在作祟,以致于別人之前關于這個師兄的評價她都拋諸腦后。
她記得他們兩個好像約會了三次。
在第三次約會的時候,這個師兄約了黃若菲出去看電影。一路上師兄一如既往的紳士,過馬路牽著手腕,撐傘向她傾斜,一切點到為止……
對于這個被自己拒絕了無數次都沒有放棄的師兄,黃若菲開始以為自己于他而言是特別的那一個,她不想再去理那些流言蜚語。
關于心動時刻,黃若菲至今記得很清楚。
那晚回到學校的時候,原本兩人一前一后的走在校道上,一切很安靜,呼吸聲都聽得很清晰,師兄突然走上前,兩人從一前一后變成了面對面,黃若菲很緊張,不敢抬頭直視師兄,她意識到可能要發生點什么了,心臟狂跳不止……
那個時候,單純的她以為接吻就意味著兩個人確定了男女朋友關系。
也就是那晚之后,這個師兄好像沒之前那么殷勤了,反而黃若菲變得患得患失,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黃若菲后來才知道是自己的數次拒絕激發他的征服欲罷了……
于是,黃若菲再一次陷入自我懷疑當中……
第三次,是和林逸文。這段總算是正經談戀愛了,但是回過頭來看,其實也是屬于自我感動型戀愛。
畢竟……
表白,她干的;
第一次牽手,她主動的;
第一次擁抱,她主動的;
……幾乎都是她主動的!
林逸文也是黃若菲大學同學,兩個人是法學院的不同專業,林逸文就是那種干干凈凈的大男孩,看起來清心寡欲,屬于那種比較宅的書呆子類型。不過他的性格真的太太太寡王了,換個角度來看,也挺讓人放心吧,黃若菲能把他追到手也實屬不易。當然,成為男女朋友并不是他倆幸福生活的開始。兩人相處細節里的不自然,黃若菲總是用林逸文性格靦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即使成為了情侶,林逸文還是老樣子,從來都是黃若菲主動聯系他,黃若菲不聯系,他似乎不記得自己是有女朋友的人。兩人似乎一直處在尷尬期,這讓黃若菲時刻都有或許林逸文根本就不喜歡自己的想法,或許就像網上說的,女生一旦倒追就輸了,因為男生不會輕易拒絕。所以,林逸文是這樣嗎?
黃若菲之所以堅持了一年還沒有分手是她覺得經營一段感情太累太辛苦,畢竟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不想就這么放棄,她確實也不想重新去認識一個人,然后又要經歷相處和磨合。后來她才發現,不快樂的關系,真的沒有必要勉強維系,倒不如一個人輕松自在。
黃若菲是表面大大咧咧的陽陽光女生,但實際上內心很敏感脆弱,在情感經歷上遇到挫折的時候,她是優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于是常常陷入痛苦和自我懷疑當中,就像花粥的《遙不可及的你》寫的那樣:
我從前相信,
這世上有一個溫暖的人,
只為我悲喜,
為我阻擋人間的鋒利;
為了找到你,
從未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而事到如今,
終于明白我命里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