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三國:穿越者什么的最煩了

第三十二章 談判(二合一)

三國:穿越者什么的最煩了 哇哇魚兒 4132 2022-10-14 17:10:26

  “呂博士,明人不說暗話了,不如我們直白一點,您需要我為您做一些什么呢?”

  呂萍笑笑,沒有接話茬,而是反問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問題:“張衛,你以為東漢末年的大亂,終究是因何而起,又為何會如此激烈呢?總管上下五千年亂世,激烈到三國這個程度的,幾乎再也難找到第二個了。”

  張衛想都沒想就回答道:“儒學私學化,豪強儒學話,地方獨立化,異族軍事化,官僚黨爭化,加上一定數量的天災,導致漢帝國徹底崩潰,一句話概括就是士族門閥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崛起時必然的掠奪了其他階級所需要的養分,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升斗小民,都在為此付出著代價,至于其后的三國亂世,也無非是東漢這一切問題的延續罷了。”

  “二天師看得很深啊。”

  “當不得一個深字,大多數穿越者都能看的明白,甚至那些土著也能看得明白,曹操和劉備都曾想方設法的抑制門閥的崛起,那些真正像門閥妥協的諸侯,比如袁紹、劉表,終究都不過是曇花一現。”

  “那二天師以為,為何兩晉王朝全都如此的短命和混亂,自東漢末年以來,直到隋唐一統天下,這天下足足亂了四百年,古今中外,可還有過這么長時間的亂世么?我華夏五千年文明除了不知詳狀的夏商周之外連四百年的大一統王朝都尋不到,為何三國卻能開啟四百年戰亂?”

  張衛理所當然的回答道:“當然是因為這三國亂世的最終結果還是士族贏了啊,司馬懿的身后就是世族,司馬篡曹之后,門閥這一畸形的東西就再也摁不住了,就是因為門閥這種東西,才導致了國家的衰落,他們都是吸血鬼。”

  “哦~,原來你是這么想的。”

  “難道不對?”

  “你還有一個理由沒說吧,你心里一定認為,五胡亂華,或者說異族與漢人自西漢時期就積累的民族矛盾,包括少數民族內遷等問題也是主要原因吧。”

  “這個么……當然,不過我倒是也并不認為這就是五胡的錯,漢,畢竟是第一個真正平穩下來的大一統王朝,如何對待異族,其實并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學習,致使政策也是時而懷柔恩典,時而殘忍弒殺,時而還會有如王莽這種腦殘的貨胡亂作為,這其中內情太復雜了。”

  “不必如此解釋,漢人對氐人的壓迫我心中雖然清楚,卻也沒什么報仇的心思,搞政治的最忌諱被歷史仇怨牽著走,人,總得往前看。”

  “嘿嘿,呂博士您大度。”

  事實上漢人與氐人的仇也并不是特別的大么,無非是強遷氐人去敦煌吃沙子而已么,畢竟是大漠深處,漢人都不愿意移民,只能讓這些溫順的氐人去做一下貢獻了么,這不也是為國戍邊么。

  “只是我卻認為,你說的這些,都不對,或者說都不是根本原因。”

  “那不知何為根本原因呢?”

  呂萍伸手指了指天。

  “天命?”

  “是天氣。”

  “小冰川天氣?可我好像……沒有這個感覺啊。”

  “不是這么簡單的,我也是想了很久,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和在氐人中所進行的實踐,這才略微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方面,我就真不懂了,還請呂博士解惑。”

  “張先生以為漢中的氣候情況如何?”

  “好,好得很,幾乎是四季如春,住著非常舒服。”

  “然而我卻問過族中長者,他們說,漢中的氣溫其實是逐年在降低的,甚至他們小時候聽他們的長輩說,很久很久以前,漢中的氣溫就一直在降低了。”

  張衛聞言,眉毛不自覺的就擰成了一個川字。

  “如果我的推斷沒錯的話,自西漢中晚期開始,整個大漢乃至至少是整個東亞,都在面臨一場持續性的大降溫,整個國家的氣候溫度都是在不斷降低的。”

  “這個降溫是一直持續幾百年,甚至可能更長的。”

  “所以是天災?”

  “你嘗嘗這個。”

  “這是什么。”

  “我培育的芒果曬制的芒果干。”

  “哦謝謝,嗯?漢中可以種芒果么?”

  “平均氣溫的話,咱們現在所在的漢中,比兩千年后的漢中高八度到十度左右,而且全年霜凍期不超過20天。”

  “換言之絕大多數的熱帶水果都能種植,可惜我沒找到種子,否則我甚至想嘗試一下能不能種椰子。”

  “漢中,種椰子?這可真是……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兩百年前這邊只會更熱,所以,你想到了什么?”

  想了想,張衛問道:“我作為外行好奇的問一下,再熱的話是不是就不太適合農業生產了啊。”

  “對,看來你也不是完全不懂啊,農業生產并不是許多人以為的,越熱,江水越多就越好,事實上直到21世紀非洲、南亞、南美洲的許多國家也依然無法實現糧食自給,這并不是因為他們太懶,而是因為他們太熱。”

  “過于充沛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沖走,陽光一曬,就都跟著水蒸氣流失了,長時間如此,土壤中其他的微量元素都沒有了,只剩下鐵,這樣的泥土就叫紅土,紅土幾乎是沒法生長任何農作物的。”

  “哦……所以說……”

  “所以兩漢時國家的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兩千年后土地因干旱而貧瘠的大西北反而是氣候條件最好,經濟最繁榮的地區,南方卻真的是煙瘴之地,應該就和兩千年后的南美洲國家差不多,能種的糧食有限。”

  “然而任何一個地區的農業生產,終歸都是帶有其巨大慣性的,兩漢北方的最主要經濟作物是稻和黍,你知道漢人是如何開荒種稻的么?”

  “那當然是……惡……具體的細節之處,了解得確實不多。”

  “最極端的情況下,只需要放一把火燒掉雜草,然后壘高四周形成一個小型的洼地,再往土里撒一點種子,剩下的就不管了,充沛的雨水自己就會將之澆灌成一片稻田,等著秋天的時候收就行了,是不是很神奇?”

  張衛聽到這里哪還會不明白,點頭道:“我懂你的意思了,農業技術的發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北方地區的漢人習慣了相對粗放的種植模式,而隨著氣溫的降低,這種粗放的種植模式已經不能產出足夠的糧食了,但其實卻也并不是真的沒法種糧。”

  “比如這東漢時最常發生的天災就是大旱,但這個大旱,其實是相對于水稻而言的,用兩千年后的西北來做對比的話,那簡直是每一年每一天都是大旱。”

  “并不是沒法從事農業生產,而是時人們不會調整自己的農業結構,甚至因為生產慣性的緣故,每一任自以為負責的地方官,都會想方設法的興修水利,以種水稻,比如夏侯惇、曹操等人都有過類似的舉措,曹魏政權明明只是一個短時期的割據政權,但修建水利設施的數量卻幾乎是歷代封建王朝之最,想來便是這個原因了吧。”

  “如此說來,這應該也是豪強發展的土壤,降雨稀少的環境之下,想要種植水稻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鄉下也需要修小型的灌溉水利,這種大工程根本就不是小農小戶搞得了的。”

  “豪強之家建了水庫,就掌握了一個鄉,甚至一個縣的生計,你不給錢,我不放水,某種意義上這已經算是呼吸稅了,這人身依附關系自然而然的就建立起來了,僅憑政治權力,幾乎不可能將其打散。”

  “其實我這兩年在漢中開荒,也有所感覺,總覺得這漢朝的百姓,實在是太愛種稻子了,誰能讓他們種上稻,誰就是好官。”

  “但其實……你我都明白,北方的絕大部分地區,或早或晚,終究都是要告別水稻的,人力不可勝天,這才是三國乃至南北朝一直動亂的根本原因。”

  “一直到隋唐之前,小麥的種植技術已經成熟了,北方大地種植的也都是小麥了,大家也都改吃面食了,這才有了天下安定的機會。”

  呂萍聞言,十分愜意地翹起了自己的二郎腿,喝著茶:“是啊,除非有個人,能改良麥子的種植技術并迅速的推廣開來,能夠因地制宜的考慮一個地區到底是應該種小麥還是水稻,否則,再如何英明的天降猛男,也休想結束這亂世。可是你說,上哪去找這么個人呢?”

  然后還特別大聲的喝茶水,還特別大聲的呸呸吐茶葉末子。

  “要不大神,我給您洗個腳?”

  “別,我可受不起。”

  “我懂你的意思了,饒了這么大一個圈,你到底有什么條件,總可以說了吧。”

  “哎~,可惜我是個女兒身,還偏偏是個氐人,否則爭霸天下,哪里還有你們的事呢?”

  “這你就胡說八道了,沒有我的任命,你壓根就離不了漢中,所有的穿越者都不可以離開我一郡之地以外,但被我任命是例外,就在今天之前,我剛將兩個二貨送去了許都。”

  交易談判么,互相之間都必須得有籌碼才行,這呂萍的一身本事太大了,不耍點賴,張衛還真是拿捏不住她,指不定他會提出什么過分的要求來呢。

  你有我需要的農業技術,我也有你需要的委任狀,這咱們之間再做交易不就平等了么。

  “原來如此,給我一個能自由離郡的身份任命。”

  “那您打算用多少麥種來換呢?”

  “這不在談判的條約之內,這是前提,這是談判的前提,你先給我委任狀,然后咱們再談事情。”

  “這樣啊,那就別談了吧,呂博士,告辭,對了,巴郡那邊正在打仗,說不定什么時候戰事吃緊,我這個天師,可能就要親自去前線指揮戰斗,到時候咱倆就不在一個郡了,到時候會不會對您有什么不好的影響,我就不知道了,您多保重。”

  “你……你站住!”

  呂萍很是惱火,惡狠狠地瞪著他道:“小麥這東西,是西漢中晚期時才開始推廣種植的,最開始,是作為一種應付旱災時臨時種植的應急作物而存在的。”

  “時至今日,小麥這東西在絕大多數漢人的心里依然是應急作物,所以連漢人本身,也沒有特別的重視小麥的育種工作,真的,你絕對找不出能好好育種的人的。”

  張衛淡定地一攤手:“可是你沒有委任狀,還是氐人,整個漢中都是我的地盤,你育種育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誰來跟你買呢?再說這東西給錢你難道就賣?”

  “你……你……你你你,你知不知道這東西不是那么容易的,野生小麥的馴服工作是很漫長的,你以為為什么漢人一直不愿意種植小麥?這不只是習慣的問題。”

  “野生種的小麥麥粒很小,這不止是產量的問題,麥粒小,就不易脫殼,就不易碾碎,磨面粉的成本極高,沒有面粉,小麥粒就只能做麥飯,但你知道小麥如果不磨成面粉的話,吃在肚子里是不消化的,怎么吃的就得怎么拉出來,跟金針菇一樣。”

  “所以兩漢時北方的百姓在沒法種植稻米的時候寧可去種植豆類的糧食作物,如黑豆黃豆綠豆等,普通百姓在稻欠收之后也都是靠豆子來維持基本的果脯需求的。”

  “只有我,能夠培育出顆粒飽滿,相對更容易研磨的種子,不敢說產量能比得上現代小麥,但至少可以作為水稻的重要補充。”

  “我都設計好了,你看,其實以漢中、關中、蜀中的具體情況來看,其實種植小麥的話完全可以做到兩年三收,六月種麥,二月月收麥,然后種豆子,豆子三個月就能熟,之后還能來得及在霜凍之前再種一茬小麥。”

  “這樣的話糧食產量可以提高很多很多,來回輪種之下土地肥力也不會失,尤其是扛災能力可以大大的提升,其實這關中哪有旱災啊,這氣候比后世的時候好多了都。”

  “可是你沒有委任狀。”

  “你不要太過分啊!我放著21世紀的好日子不過留在東漢辛辛苦苦搞農業,就是為了給你當金手指么?大不了老娘不干了回大學繼續當研究員。”

  “好吧好吧,我們不妨來談一談,除了委任狀之外,你還有什么要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