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堂和臨器堂之間通過一座吊橋連接。走過吊橋,便到臨器堂了。
趙祥師兄介紹,臨器堂現(xiàn)有三百余人,是所有堂口人數(shù)最多的,主要原因就兩個字,一是弱,二是茍。弱了,和其他堂口的爭斗就少,總堂派下的任務(wù)也少,自然戰(zhàn)斗減員就少。茍就不用說了,主要原因還是弱,不茍也爭不過人家,慢慢的,茍也就成了風(fēng)氣。
云巖突然想到了臨劍堂雷勝的話:“劍之所指,有進(jìn)無退。”這才是總堂想要的吧,豪氣十足。但云巖感覺自己還是更喜歡臨器堂一些。
前世聽過一個笑話:“一個正處級退休,一個科員退休,兩個人誰更成功?誰退休金拿的時間更久誰成功。”云巖就想做一個成功的人。
趕到臨器堂所在,天已經(jīng)黑了,趙祥師兄幫他們領(lǐng)了生活用品,告知他們次日辰時堂前集合,便各自休息了。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這是兩年以來云巖休息最好的一次,他終于找到了前進(jìn)的道路。
趕到堂前,已經(jīng)有不少弟子在此等候。待到辰時,堂主出現(xiàn),依舊是身短打扮,對著眾弟子道:“今日新弟子入門,第一堂課,我先簡單講一下,求道求道,何又謂道?道者,所行道也,一達(dá)謂之道,日月自明謂之道,星辰自序謂之道,雨雪自落謂之道,禽獸自生謂之道。劍之有道,器亦有道,符之有道,丹亦有道。道無高下之分,只有對大道掌握的程度不同。修至高深處,萬法相通。”
“有人說我們臨器堂比試不如臨劍堂,就認(rèn)為練器不如劍道,此為大謬。劍之極致,可為劍神。器之極致,也可為神。均可成仙,何來高下。有差別的是人,是人的成長歷程,是人選擇的道路不同,就拿我們臨仙門來說,我們開宗祖師修的是劍道,因此對劍道掌握的更深一些,劍道方面的感悟更多一些,一代代地流傳下來,自然劍道會有一些優(yōu)勢。但即便如此,依舊是越向上,各堂之間的差異越小,筑基期,臨劍堂八十三人,我臨器堂二十四人;金丹期,臨劍堂五人,我臨器堂三人,元嬰期,臨劍堂一人,我臨器堂同樣一人。”
“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選擇的道路不同罷了,劍者孤且直,需要勇往直前,不斷戰(zhàn)斗,大浪淘沙,自然易出金石,但剛則易折,淘汰率同樣也高。”
“求道,首重悟性,三年苦修不如一朝開悟;次重經(jīng)脈,經(jīng)脈暢通則大道暢通;三重心性,心性好則可遇難而上。”
“但不幸的是,我們這次招收的弟子,悟性好的都被其他堂口挑走了,那我們只能笨鳥先飛,打好基礎(chǔ),不鳴則已,一鳴沖天。”
“門派采取積分制,每月完成門派任務(wù)可獲得相應(yīng)積分,獲得基礎(chǔ)積分之后方可領(lǐng)取門派福利,剛?cè)腴T弟子每月一顆一品靈石。”
“具體情況可以詢問師兄師姐,也可以跟他們學(xué)習(xí)基礎(chǔ)功法,帶新人也是他們接的任務(wù)。”
“解散。”
話音剛落,堂主即消失不見,一群人迅速圍了上來。
“練氣期八層,修煉已十年,擅長各類功法,各位師弟師妹不要錯過啊,只有一個名額。”
“練氣期七層,修煉五年,可以帶各種門派任務(wù),只有一個名額,速來速來。”
一瞬間,臨器堂變成了個菜市場。云巖終于明白堂主說的帶新人的任務(wù)是什么了。
他看到趙祥師兄也在忙著招呼人,便徑直向他走去:“師兄可以帶下我么?”
“好啊,僧多肉少,三十多個師兄弟接了帶新人的任務(wù),可新人只有十八個,我正擔(dān)心接不上任務(wù)呢。你想學(xué)哪種功法?”
“我想學(xué)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