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紅薯粉絲
半路上,他們碰到了另一支隊伍,領頭的是駐馬溝的農場主劉元,駐馬溝農場在藍星農場東面,隨著農場的東擴,跟駐馬溝已經離得挺近了,劉元跟路亦見過幾次,跟王強就更熟悉了。
王強停下車,跟劉元打招呼,劉元見他們開車返回,就問他們為什么不打了,王強沒有多說,只說是不想繼續打了。
路亦坐在車上,看劉元的車斗里蓋著篷布,就問了一句:“劉老板,看來你收獲不錯啊!”
“那是!”劉元挺得意,特意從車上下來,抓住車尾的篷布用力一掀,一只碩大的野豬露了出來。
“嚯!真大啊!這野豬快三百斤了吧?”路亦有些驚嘆,劉元車上的野豬確實很大,路亦還是第一次見這么大的野豬。
王強也點點頭,“確實不小!差不多能有二百八十斤!”王強畢竟見多識廣,大野豬見得多了,看了一眼就估出了野豬的重量。
“哈哈!”劉元特別得意,用力拍了拍巨大的豬頭,車斗里突然響起豬叫聲。
“怎么還有豬叫?”路亦探頭往車斗里看去。
“嗨!”劉元一揮手,從車斗里拎出一只小野豬,“這只大野豬當時還帶著十來只小豬,大豬被打死了,小豬也沒地兒跑,被我們一起抓回來了。”
小野豬被劉元拎著后腿提起來,發出尖利的叫聲,在劉元手里拼命掙扎。
看到劉元手里的小野豬,路亦一下來了興趣,從車里下來,走到近處觀看,“這些小野豬你打算怎么處理?”
劉元的車斗里,十幾只差不多大小的小野豬正擠成一團,嘴里發出哼叫聲。
“怎么處理?”劉元一拎手里的小豬,“這些小豬太小了,就是烤乳豬都不夠分量,只能先帶回去,看它們能不能活下來吧。”
“把這些小豬賣給我吧。”自從看到這些小豬,路亦就有這樣的想法。
“賣給你?你要它們干什么?”劉元不知道路亦買這些野豬有什么用。
“我早就想在農場養幾只豬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路亦確實有在農場養豬的想法,“我們今天收獲不大,今年我也不打算再打野豬了,正好你這有小豬仔,我帶回去養起來,等養大了吃肉!”
“這野豬可不是那么好養的!”劉元勸了路亦一句。
“沒關系,養不活就算了!”路亦也是一時興起,對結果并不太在意。
“行!你拿去養吧!”劉元將手里的小豬遞給路亦。
路亦帶著這些小野豬回到農場,在羊舍里找了個地方,將小野豬們關進去,囑咐李燕山和吳強,喂養的時候捎帶喂一下這些小野豬。
這些野豬這么小,路亦只能這樣安排,能不能活下來就看它們的命了,不過有陣法在,路亦估計小豬活下來的幾率很大。
回到農場,周姨和李燕山也聽說了今天的事,都很氣憤,安慰路亦。
路亦倒是一切如常,還跟周姨商量著,明天開始做一點紅薯粉條。
周姨見路亦如此,也不好多說,和他一起準備明天做紅薯粉條的工具。
紅薯粉條的加工,說起來容易,但真做起來還是比較費事的。
加工紅薯粉條的第一步是做紅薯淀粉。
紅薯反復清洗,將紅薯上的泥沙清洗干凈,然后用破壁機將紅薯打成紅薯泥。
紅薯泥用紗布反復過濾,將其中的紅薯淀粉都過濾出去,剩下的紅薯渣路亦交給了吳強,讓他拿去喂野豬。
將過濾出來的紅薯淀粉水靜置,沉淀一晚上。
第二天,紅薯淀粉沉淀后,將表面的那一層水倒掉,剩下的就是淀粉,然后將淀粉曬干,就成了真正的紅薯淀粉。
下一步就是加工粉條了。
將加工好的淀粉加水,攪拌成粘稠細膩的淀粉糊。
在大鍋里加水燒開,將淀粉糊倒入鐵盤內攤開,攤成薄薄的一層,然后將鐵盤放開水內蒸熟,待粉皮變成透明后,將粉皮剝下。
這種做法其實更像做米粉。
路亦坐在灶前燒火,他以前看過加工粉條的節目,見周姨用鐵盤盛粉漿,就問周姨道:“周姨,我以前看節目,人家節目里是用漏勺把粉漿擠到開水鍋里煮熟,咱用鐵盤,沒影響嗎?”
周姨正在擺動鐵盤,擦了擦臉上的汗,說道:“我就會用鐵盤,不過應該是一樣的吧?只要能把淀粉漿煮熟就行了,要不咱們換漏勺試試?”
“不用了!還是按您的辦法來吧!”路亦連連擺手。
將煮熟的粉皮晾至半干,切絲曬干,紅薯粉條就做好了。
粉條曬好的當天晚上,路亦召集農場的人一起吃火鍋。
冬天自然要吃麻辣火鍋,路亦他們吃的是農場自產的羊肉,細嫩香醇。
吃完羊肉,路亦將自制的紅薯粉條下到了鍋里,粉條在鍋里起起伏伏,久煮不爛,夾起一筷子,通紅的湯汁順著粉條流下來,咬上一口,口感彈彈糯糯,筋道爽滑,粉條飽吸了火鍋的湯汁,麻辣中帶著紅薯的香甜。
冬至到了,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后,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懷安國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餃子的習俗,路亦召集大家,晚上一起包羊肉餃子吃。
吃完餃子,路亦喊李燕山和吳強一起到書房談事情,路亦最近晚上經常出門,李燕山和吳強晚上都很少看到他。
這幾天路亦一直在考慮請人的事情,現在已經考慮的差不多了,路亦想聽聽他們兩人的意見。
李燕山和吳強都同意再請一個人,農場這幾個月有一百多只羊羔降生,路亦五月份買回的羊羔馬上進入生育期,八月份買的母羊已經懷孕快四個月了,還有一個月就會陸續生育。
明年降生的羊羔會更多,李燕山一個人管理羊群有點困難,需要有個人搭把手。
吳強主要負責整理農場東面新增的土地,將山上落差大、不利于通行的地方找平,把生長密集、長勢不好的樹木挖出來,找地方重新種植,要將這四百公頃的山地整理出來,變成可以利用,能產生效益的土地。
這個工作工程量很大,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可能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吳強很難騰出手來,所以需要再請一個人,再說出了鄭大疤這碼事,農場的安保工作也需要加強,鄭大疤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既然有鄭大疤這個威脅存在,路亦就想請一個能打的,李燕山和吳強也很贊同路亦這個想法。
路亦將請人的消息傳了出去,只是符合路亦要求的人不太好找,很長時間都沒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