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西苑,站在原地的朱橚有點凌亂,琢磨著朱元璋和朱標的話。
明天不要有壓力?
他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到,明天是什么日子?既不是皇宮任何一個人的誕辰,也非太廟祭祀的日子。
朱橚更是排除了他婚事的可能,宋國公府才剛送來千金的八字,剛交到禮部。走流程都得十多天,還差得遠呢。
“興安,陛下進來問你什么了?”
“殿下,陛下只問了小的這些書是不是您寫的,小的就如實說了。”
“奇怪了,明天是什么日子?”,朱橚撓撓自己的后腦勺,完全想不出來。
“殿下,宮里應該沒事,是不是翰林院有什么事?”,興安猜測道,宮里的事情他都留心了,既然不是宮里的事情那就只剩下翰林院。
“翰林院,恩科北場倒是快到了,但還有好幾天,扯不上啊。”
朱橚排除了所有的可能,就只剩下一個翰林院,所以他沒有猶豫立刻向著翰林院殺去。
果然在散班后的院子里,發現了李謙等十多個翰林聚集在一起,正在互相打氣。
“明日的辯論地點定下了,就在夫子廟里,孔圣尊像之前!”
“倒也不錯,心學定然能夠一戰成名,被天下讀書人所知、所學、所成。”
在場的翰林們非但沒有半分的怯戰,反而還斗志昂揚,想著靠這場辯論將心學的名頭徹底打出去!
“不過,此次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亞圣他老人家親自過來了,吾等心學研習的還不夠透徹,不及先生那樣爐火純青。
若是輸的太慘,吾等面相上難看倒也罷了,若是讓人看輕了心學、看輕了先生何如?”
李謙沉思片刻,“我們可以將辯論分為兩場,先出三五人和山東的儒生們輪輪辯論,最后再選出一人和亞圣老人家辯論。
如此,即便最后輸了,只要第一場的幾人贏得漂亮,照樣可以打響心學名聲!”
這番話出口眾翰林紛紛贊同不已,若是輸給了亞圣,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丟人。只覺得自己和亞圣同臺辯論,何嘗不是一種榮幸。
“李謙!”,朱橚在背后聽完眾人的對話后,不由得頭皮發麻。對方不但給自己找事,還把亞圣朱守齋都給驚動了。
即便是皇子看的四書五經,宋濂講課都是對照朱守齋批注來解釋的。天下讀書人,鮮有不知曉亞圣之名的。
事跡敗露的翰林們轉過身,紛紛低著頭拱手說道,“見過先生。”
站在這里的翰林都是極為崇尚心學的,認為心學可以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成為儒學的一大分支。
“辯論是怎么回事?亞圣他老人家是怎么回事?”,朱橚沒好氣地問道。
他算是聽明白了,原來只有自己被瞞在鼓里,周圍的翰林院都是參與者。
李謙有點不好意思地走上前說道,“先生,原本吾等只是想和山東的儒生交流切磋學問,可誰想到對方不按套路,直接去江西找到了亞圣。”
后面的話他沒說下去,其實他也不知道山東的儒生們是如何勸動朱守齋赴京的。他的本意的確是和反駁心學的人,辯論切磋。
原本按照李謙的打算,此次辯論的對象只是山東的儒生,他們在辯論中不說是大獲全勝,起碼也不會輸。
當然,一切都是瞞著朱橚進行的,他們打著心學的名義,已經私下和都城的儒生辯論過了。身為翰林的他們,自然是贏下了,所以他們才將目光轉向山東。
“過來,過來。”,原本順眼的李謙,此刻在朱橚的眼中是怎么看怎么不順眼。
“先生?有何吩咐?”,李謙絲毫沒有意識到接下來要發生什么,只是跟著朱橚來到之前的大樹一旁。
“砰。”
朱橚氣對方給自己惹了這么大麻煩,直接一腳把李謙踹到了大樹前的花草之中。
“明天辯論我可不去啊,要去你們去啊!”,朱橚轉身氣鼓鼓地離開了。
眾人剛要進去扶李謙出來,對方卻是抬手拒絕,“不用,讓我再待一會。”
滿身泥濘的李謙,剛起身又趴下了。腦海中冒出之前那句“身處泥濘,臥看滿園花開”。
他自言自語地說道:“先生教訓的是,最近吾等是有點得意忘形了。吾等不過是心學研習之人,卻打著心學幌子招搖。
先生這是用行動來告誡我,讓吾等戒驕戒躁,安心研習學問才是正道。”
李謙,又悟了。
眾翰林聞言,紛紛恍然大悟。
“善,先生教訓的是!”
“此次辯論之后,吾等定要全心全意地研習心學。”
……
夜晚很快就過去,太陽從東面升起,將陽光灑向都城。
街面上的店鋪紛紛開門,將桌子搬了出來擦得干干凈凈。小攤販們推著推車到老地方,開始叫賣。
路面上的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巡邏的五城兵馬司官兵打著哈欠而過。
夫子廟,并非只是一座小小的廟宇。
而是位于秦淮河北岸,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筑群集合而成、規模宏大的建筑群。
內有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為天下四大廟之一。
南宋曾遭火焚之,后續被修復,洪武立朝后被再次修繕,又稱應天府學。
中間廟宇內,供奉著一尊青銅制孔子雕像,高一丈三,重達五千斤。
這個原本為往來學子參拜之所,今日卻被暫時清場。
有事沒事的士子讀書人們,天一亮就聚在中間廟宇周圍,等待著辯論開始。
原本清凈的夫子廟,一大早就熙熙攘攘地,不少人議論紛紛。
“王兄!你也來了?”
“是啊,飯都沒來得及吃,就趕緊過來占個位子。”
十天前,在場的眾人就聽說李謙等翰林約戰山東儒生,要在夫子廟論戰心學和理學。
亞圣朱守齋的中途參與,更是讓這場辯論在一開始就吸引了都城所有讀書人的目光。
甚至有很多都城附近的讀書人,早早地趕到都城見識這場立朝以來規格最高的的學問之辯!
很快,太陽高高掛起,將夫子廟里站的的眾人曬得暖洋洋的。
“亞圣來了!”
一聲呼喊,讓整個夫子廟沸騰了起來,不少讀書人終于見到了行走的圣賢!
朱守齋緩步走到孔圣青銅像前,恭敬地行禮。他的左面站著自己的門人弟子,右面是山東的大儒。
很快,翰林院的李謙等翰林一并入場,雙方在孔圣青銅像下一左一右列隊站著。
“開始吧。”,朱守齋淡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