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和大家扯扯八奇技,三十六賊以及他們的門派,大家感興趣就陪我吹吹
首先啊,內個,本人呢,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理科生,歷史和傳統文化什么的只是業余愛好,啊,業余愛好……
萬一,有什么不妥之處,大家多擔待一下,還有,也希望大家在這章能夠和平的發表一些有關八奇技和三十六賊還有相關的儒道釋文化考究的一些指正和補充。
此外,這里表述的觀點基本上就是本書對于八奇技的全理解了。
首先,老問題,八奇技咋誕生的?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二叔已經借也總的口告訴我們了。
說白了,一個字:問
兩個字:傳承
無根生聚攏天下各派青年才俊,利用神明靈,在二十四節谷(按無根生的說法,這兒是真正意義上的“巧奪天工”,是合道之地),送他們去見各派的祖師爺,去傳承各家祖師爺領悟到的“取亂之術”。
這些取亂之術,也就是八奇技,或者說是八奇技的前置版(后一種說法是個人認為)。
最后,由各派的取亂之術結合,誕生了八奇技。
(所以說個人認為八奇技并不是那八人單獨悟出來的,而是三十六賊結合各派取亂之術之長共同構成,但是可能又由于某些問題,只能由某個人傳承……這個等等再說。)
第二,三十六賊都是什么人?
現在,二叔已經在漫畫里揭曉答案了,每個人每個門派都有,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看。
總結一下,就是,包羅萬象,各類技巧法術流派無所不有。
道士,和尚,巫覡,煉器師,蠱師,術士,方士,武者,醫士,劍修……
儒道釋三教齊全,上中下九流齊備。
第三,如果八奇技和三十六賊全員都有關,那么,各人各派在八奇技里又扮演什么角色?
先說資料比較多的神機百煉。
神機百煉,由馬本在悟出,馬本在,天工堂弟子,人稱“三尺小魯班”。
神機百煉是煉器的極致。
在古代,機關術被稱為“偃術”,煉器師則被稱為“偃師”,最古老可以追溯到周穆王八駿游天下,路遇一人,自稱偃師,用自己的名為“偃甲”的傀儡給穆王表演了跳舞。
而且,偃甲的智商不低,甚至在跳舞的時候還給穆王的妃子拋過媚眼……(這個是高三有一次看到的一片古文,由于沒有翻譯,我也不確定準不準確,不過,我相信我自己的古文能力)
而煉器的流派又有很多,就三十六賊里的就有天工堂,墨門,武侯派,唐門,個人認為可能還有機云社。
天工堂,清末民初時出現的一個異人組織,與京師大學堂密切相關,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
墨門,以墨家為原型,煉器以機關術為主,與古代的“偃師”一派關系密切,其他的大家都差不多知道,不贅述了。
武侯派,諸葛亮留下的傳承,煉器就是“武侯神機”,情況不明,大概率也是傀儡,另外,武侯派的煉器師也是機師。
機云社,原型應該是宋代興起的云機社,這些人主要就是玩戲法的,常常借助一些小機關來表演,典型代表就是“三仙歸洞”。
除了小機關,他們往往還會許多小法術,比如“粟粒千金定”,殺傷力未知,但是確實很奇特。
唐門在煉器上我還真的不太清楚,只知道唐門在大型機關上別有心得,還有攻防兼備的烏梢甲,堅硬無比的手刺之類的,乃至機械臂,很是神奇。
以上就是三十六賊里有關煉器的主要門派。
而神機百煉的核心思想就是“萬物皆器,萬物皆可煉”。
此外,神機百煉的理論構架十分嚴謹,有明顯的學院風格,應該是出自天工堂。
快速煉器化物的法門則是神機百煉獨有,應該是馬本在傳承魯班所悟而得。
在煉器方面,傀儡和盜吞獸有炁紋核心驅動,煉器,化物和機關術相結合的特點,明顯出自武侯派;而對機關傀儡賦炁,并使之在一定程度上貼近“生命”,這應該出自墨門傳承的“偃術”。
另外,突哭吼,六合珠,噬囊,烏斗鎧等則明顯有著他派的特色,而組合這些特色的手段則與機云社在戲法機關上的思維相近。
所以,我個人認為,神機百煉不應該是完全由馬本在一人悟出,這其中應當有幾派煉器思想和手段之間的碰撞和交流,再配合祖師爺領悟的“取亂之術”,最后則由馬本在綜合成為神機百煉。
最后,關于神機百煉是否有一份自帶的煉器圖譜的問題。
我個人是傾向于同意的。
畢竟仇讓和馬仙洪在幾乎毫無交流,甚至實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造出了噬囊等同款法器。
其他的八奇技再開別的單章吧。

藍圖規劃師
這一章真的希望大家能多一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