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南門城比想象的更加容易
隨著縣令楊青盧自盡,千夫長撲爾敏棄城而逃,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戍兵或死或降,很快便放棄了抵抗。
甚至諸如南城門
李業更是在守城戍卒的投降之下,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城門。
整個攻城期間
他唯一做的一件事,便是在車上瞇了個覺!
南門城縣衙
“旅帥,統計出來了!
這南門城不愧是海州府數一數二的富縣啊,哪怕那府督塔拖一爾木有意調走了大量的錢糧,但此時縣庫中殘余的糧秣,依舊多得駭人聽聞
足足兩萬石糧食啊……
這還不包括縣中富商士紳的資產。
畢竟南門城乃商業興旺之地,長久扎根于此的他們,手中資產必定也極為驚人。”
聽完王萬錢的報告,楊開山也被這個巨大的數字嚇了一跳。
要知道,此時可是災荒之年啊。那高達兩萬石的糧食,足夠天義軍壯大數倍了。
而殿中的一眾將領,更是在聽到這個數字后喜笑顏開。身為統兵大將,有糧便有兵的道理,他們是懂得的。
“萬錢,議后安排人清理城內朝廷走狗,該殺殺,該抄抄,所得財貨,盡充于庫。”
“是,旅帥。”
“另外,期間盡量不要擾民,發出安民榜,安撫百姓不要驚慌。至于藏納蠻兵于戶者,可適當懲戒。”
“屬下遵命!”
安排好最重要的錢糧百姓之事,楊開山便看向了營尉杜方。
循著目光,自然明白其意的杜方,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出列進言道
“旅帥,我部并其余兩營人馬于大楊嶺設伏,成功俘獲千夫長撲爾敏并數十蠻族權貴,繳獲金銀財貨極多。
至于那些逃離出城的百姓,也被我等規勸入城,無人得脫。”
聞言,楊開山大笑
“好,此戰當完勝也!”
見楊開山心情極好,一眾將領也紛紛賀道
“天眷天義,驅除北蠻,恢復圣乾!”
手掌向下輕壓示意諸將安靜,楊開山抖擻精神,神情重新嚴肅了起來
“如今,我軍克南門縣,威固并風門關,牽制海州府馳援大黃江的戰略已順利完成。
接下來,我意行動如下
趁海州府損失慘重、兵力匱乏、無力征討之際,攻略天南關并以南六縣之地,使整個府南變為我第六旅牢不可破的基地。
期間,一團,二團隨我進逼天南關
而第三團張羅俊部,則留守南門縣。在防御蠻軍之同時,順帶將縣中各個鄉村犁一遍。
務必做到
懲治無良鄉紳,為民做主謀生之要。”
“是,旅帥。”眾將紛紛抱拳領命。
“那么,諸位便下去準備。兵貴神速,后天卯時,出軍天南關。”
“屬下遵命!”
議帳畢,隨著眾將領紛紛告退,唯獨王萬錢只身留在了殿堂之中。
見此,楊開山也不意外。在飲一口茶后,靜靜等待其下文。
然而,料想的談笑風生并沒有發生
楊開山疑惑而視
只見此時的王萬錢神情略帶忐忑,嘴角似有難言之隱般,患得患失,久久無言
這一幕徹底引起了楊開山的好奇心。長久相處,他可是很少見自己的親信大將露出這種情緒的。
遂疑惑帶有慰音道
“萬錢有話盡說,你我之間不必顧忌什么”
似是楊開山的話給了其勇氣,王萬錢猶如潑出去了般,挺胸進言道
“旅帥應該察覺到了
義王并一眾旅帥對峙大黃江已月余時間,期間兵力錢糧耗費無數,然而于我天義軍壯大而言,卻沒有什么大的進展。
萬錢認為
對峙于大黃江乃是錯誤的戰略。
蠻朝富甲天下,兵多糧廣,論拼消耗,我等天義軍即使拼光,于蠻朝而言也不會傷筋動骨。
反而,隨著蠻軍的江北大營接受到源源不斷的支援,我天義軍便會立馬落入危局之中。
既然無用,不若早做打算。
萬錢思之,我天義軍可戰略轉進!
趁蠻朝官將皆以為我天義軍會死守大黃江之時,布置一部疑兵繼續麻痹他們,而義王則帶大部兵馬,向東而下,轉進至防守空虛的海南道。
如此
魚入大海,鷹擊長空。
我天義軍必可一飛沖天!”
隨著話落,整個大殿,瞬間陷入了絕對的安靜之中。
在王萬錢莫名的注視下
殿上的楊開山緊皺著眉頭,不發一言。
許久之后
其才不瘟不火開口道
“萬錢,除此之外,你可還有何說?”
見旅帥楊開山此般反應,瞇著眼的王萬錢一愣,咬了咬牙道
“隨著我第六旅于海州府攻城伐地,兵力已慢慢變得捉襟見肘。
不論是防范蠻軍來襲,還是攻城拔寨,將一萬人馬分散在諾大的海州府,可謂一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萬錢之意
時下最高為旅的編制已不適用于我第六旅的現狀。
我天義軍……”
望著王萬錢莫名的眼神和閉口不說的下文,楊開山已經明白了其之意。
閉眼養神三息之后,他鄭重言道
“萬錢所言卻是有理。
我意遣陳玉成帶一營人馬,押送萬石糧食于大黃江。其并帶手書一封,爾之建議我會盡書其上。”
說到這里的楊開山看著面色不改的王萬錢,繼續道
“書上署名會是我楊開山一人!
不論此書帶來何影響
義王罵我不知大局妄加調度也好,欲私擴兵當草頭王也罷,我楊開山當一肩承之。”
聞言,王萬錢深深一拜!
……
蠻歷377年十月二十日,卯時
楊開山帶著一團,二團主力人馬,在巨大的軍號聲中,南下兵進二十里外的天南關。
出發之時,整個南門城可謂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出于殺頭祭旗
那一刻,南門城一戰所俘虜的千夫長撲爾敏并數百蠻族士紳,全部被斬首示眾。
至于所俘虜的千余守城精壯和臨時招募的戍軍,則幸運的逃過一劫難。
了解到事情原由的楊開山,考慮到他們被“縣令”蒙騙之由,遂大手一揮,一律釋放。
不得不提的是
期間李業聽說到縣令揚青盧對百姓的久治之恩,及長久以來兩袖清風,造福于民的“父母官”事跡
為其所敬的他
特意尋回其破碎的尸首,并購得優良的棺槨將其收斂。而后游街于民,令其治下的民眾相送,風光大葬
此之義舉,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百姓對天義軍的反感,使得天義軍更快地得到百姓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