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縣城為海州府除治所安城之外的第二大城。高四丈余,寬二丈,城墻周長達十七公里,常有民五萬余人
作為海州府,甚至是嶺南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其地理條件頗為肥沃適宜。
座落于大梁山脈斷層山谷的它
雖然周圍山高林密,溝壑叢生。但其內,卻林木茂盛,水源充沛,地勢平坦,可墾良田萬余頃。
若遇雨水豐碩之年
僅南門縣一地,便可收獲海州府四成糧獲,養兵五萬余人
因此
南門一地,也常被譽為海州府之糧倉也!
同時
提起聲名遠揚的南門城,就不得不說南二十里外的天南關。畢竟就軍事地位而言,后者于整個南境之地,更是威名赫赫。
扼守大梁山脈咽喉口的天南關,關高城堅,地勢險峻。實可謂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兵家要地。
遙想數百年前
南乾殘余勢力,便是依托于天南關,方能與威勢難擋的北蠻朝廷周旋十余年之久。
若非海州“糧倉”的南門縣位于天南關以北,想必占據“糧倉”的南乾殘軍,必然可以有更長遠的未來。
托福于天南關
出關之后首當其沖的南門城,自然便成為府南與府北最重要的交通要地
因此其商業異常發達,城內流動人口諸多。這也讓,本就肥沃異常的南門縣,更加富饒。
“我了個乖乖吆!”
南門城下,營尉牛十看著又高又寬的城墻,眼睛珠子都快瞪了出來。
哪怕他是從銅山一路殺過來的老將,見過了不少的城池,但這頗為富饒,城墻高大的南門城,依舊帶給他巨大的震撼。
“團尉,這真的僅僅是一個縣城嗎?
那海州府治所安城,嶺南道治所青城,還有那蠻朝京城,又該是如何的龐大?!?p> 瞅了眼沒個見識的牛石,李業微微一笑,和煦非常。
數日來,他敏銳的發現,面前這個救命恩人牛十,對他的稱呼已然從李兄弟變為了團尉。
就連原先那股熱火朝天,無話不談的兄弟情義,也變成了上下級的拘謹。
至于原因,他很清楚,卻也很無奈。
即使李業待其如初
但在權勢,地位,財富的巨大差距面前
自覺矮一頭的牛十,卻再也不敢百無禁忌地與“好兄弟”談笑風生了。
“這便是人啊……”
感慨頗深的李業,只感覺隨著地位的提升,人也愈加沉重。
甩開內心的煩躁與嗟嘆
打起精神的李業,仔細觀摩著面前的“巨城”
此時
僅是受命圍城的他,有很大的閑情逸致來欣賞城頭上“雞飛狗跳”的諸般喜劇。
著旅帥楊開山之命,
天義軍對于南門城之役的策略便是圍三缺一。
東城為主攻方向,而西城,南城則為輔攻。而他李業,便率領二團的兩個營,包圍著南門。
……
東城
搶到了首功任務的吳大友,心情舒暢之余,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攻城的適宜。
他手下的五百人,將作為第一梯隊,直面這守備力量嚴重不足卻城池異常堅固的南門城。
敵軍不足三千人的情報,及身后九門猙獰的鑄銅炮,便是他吳大友信心之所在。
“撲爾敏,城下那九座木車,可是府督大人三令九申讓我等嚴加防范的火炮?”
城門之上,縣令楊青盧遙望著一里之外的九門炮車,語氣中帶著難以抑制的好奇。
實在是火炮之物,對其太過陌生。
哪怕在安城來的砥報中,多次宣揚其是多么多么可怕,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未曾體會火炮之威的楊青盧,始終未能從那幾門鐵疙瘩上,感受到生死般的壓力。
另一邊,千夫長撲爾敏則不屑地道
“火炮這個東西,本將也沒聽說過。
不過砥報中關于火炮的種種描述,乃是吃了敗仗的帖息氏所述,想來必定有夸大其詞之實。
還什么
火炮能發射彈丸于兩里開外?
聲勢如雷,火光沖天?
一炮糜爛百余人,中者皆碎?
定是全他媽扯淡,這世道哪有如此厲害的武器?”
蠻朝禁天下火炮已有近四百年,別說乾人百姓,就連相當部分的蠻族之人,也已忘記了昔日那些大殺器。
而這撲爾敏,亦是其中之一。
“楊縣令,那主動守城的百姓及士紳家丁,可堪一用?別到時見了血尿褲子,到處亂跑反而擾亂了城防?”
對于自大而又傲慢的撲爾敏,楊青盧努力壓抑住內心的不屑,在這蠻貴乾劣的世道,哪怕他是一縣之令,也得罪不起區區一個千夫長。
遂正言道
“軍民一心,定可眾志成城。
本縣雖沒有十成的把握擋住這些反賊,但卻堅信,治下百姓,定不會負我這個父母官。”
看著一副信心十足模樣的楊青盧,撲爾敏慌張的心,也不禁安定了許多。
多年同事
雖然他時常覺得這個乾人縣令很傻,平日不思發財享樂反而一心為什么狗屁民治
但并不影響他明白
這個楊青盧,在那些低劣的乾人面前,還是很有威望的。
戰爭來的很是突然,隨著親衛營九門火炮準備就緒,亦徹底拉開了攻城的序幕
“轟……”
在一聲聲猶如雷鳴般的咆哮下
緊張戍衛東城墻的戍卒及百姓們,并未等到列陣反賊地攻城,反而等到了天空中一顆顆要命的彈丸。
“天空中那是什么?”
“剛才打雷了,要回家收衣服嗎?”
“是天譴嗎?
難不成這些反賊是地獄而來的惡鬼?”
……
沒人理會戍卒與城民的疑惑
速度極快的彈丸,此時已然跨越了戰場,將臨到了城墻之上
“咚……”
一聲巨響傳來
只見一處墻身被彈丸擊中,墻身處碎石四濺,砸出巨大的石坑
猶其是那巨大的撞擊力,甚至令墻上的戍卒們,都感覺腳下的城墻顛了一顛。
“火炮真如砥報所言,威力竟如此之大?”
同樣見證這一幕的楊青盧,撲爾敏,目瞪口呆。
“老許搞什么鬼,那么大的城墻,九門火炮僅有一門打中。”
不同于城墻上蠻軍的恐懼,城下準備攻城的吳大友卻罵罵咧咧著。
畢竟于威固之戰中
他可是見到,這些火炮在團尉李業的指揮下,命中率至少有個四五成。
“速速清理炮膛
他奶奶個熊,老子好吃好喝伺候你們,關鍵時候如此掉鏈子
此戰之后,老兄弟們還不嘲笑死老子。”看著驕人戰績的許士芳,臉紅脖子粗地嚷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