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這天這本小說正式在網上更新,5月20日這天這本小說正式完結,其實寫的話,我大概寫了將近七個月。
我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開始寫小說的
那時候我還在住院
雖然每天都在跟別人說著晚安好夢,
可是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夜夢安樂了
不是被無數奇怪的夢環繞,就是睜眼看天亮
睡一個好覺,已經成為我的奢侈品
所以,我進了醫院,那個傳說中的睡眠科
每天按時吃藥,卻依舊不能按時睡覺
按時治療,卻重排了我的日常作息
我的午休沒有了,夜晚也減短了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看著外面的星空,大腦里卻構建出了一個故事,那個故事脈絡隨著我的思維發散愈發清晰
顯然,這注定我又要沒有辦法睡著了
我總是有這樣突發奇想的靈感和故事架構
這幫助我寫了很多小說,小故事還有隨筆
當然,這也是我每晚無法睡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叫它“每晚定時蹦迪”
隨著故事的架構愈發清晰,脈絡完整,我愈發激動,因為我知道,這個故事很棒,我很想寫下來,而且,我有我的私心
我從病床上爬起來,打開電腦,開始打下大綱二字。
實話實說,我寫材料都不喜歡寫大綱,寫故事就更不喜歡寫大綱,通常都是大腦的靈感基本成型,然后伴隨著寫作的情緒自然分娩,一個完整的材料或者故事,就會誕生,我認為這是有情感的
如果編故事的話,往往一個大綱的誕生會難產,我寧可想一個開頭,慢慢醞釀
所以,這是我為數不多的大綱,也是為數不多在我大腦里呈現故事時,把框架呈現的非常完整,邏輯通透且清晰。
這大概是我最快樂寫大綱的經歷了!
特別是在我寫完后有著雄心壯志,非常堅信,這本書一定不會跟我一切寫的小說那樣,被我隨意棄坑!
現在想來這七個月的時光,短暫亦漫長,每一次頭腦風暴,每一次通宵達旦,唯一不變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的快樂。
小說中的很多“配角”,其實都是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比如木辛就是以龍梓嘉老師背景為原型,文輝老師就是以劉文輝老師為原型,嘉嘉就是以嘉玲老師為原型,而蓮這是以蓮羊老師為原型等等,其實書中每一個做著弘揚傳統文化的老師,都是我在現實中一直很崇拜和敬重的老師,小說無關他們真實的性格和情節,但我仍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讓更多的人通過小說的視角認識他們。
為此,特意感謝一下蓮羊老師及其工作室的任少石老師,我私心的希望自己的小說能夠火,也能夠有很多人看,所以在開始構建巖彩相關的內容時,我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系了蓮羊老師,很快,蓮羊老師就回復了我,并且讓任老師在后續文章的更新中,設計巖彩部分的內容幫助我進行科普和校對,保證大家看到的內容都是準確的。也是從那一天起,我的微信置頂里多了一位這樣專業的老師,在我每次有問題時或者寫完相關章節時都會不厭其煩的幫我解答和校對,我知道,即使我們力量微薄,可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信念卻認真且堅定,所以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哪怕前路未知。
可惜我文本功底還是太弱,并沒有讓這本書翻起太大的水花,但我依舊開心能夠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讓涉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有據可查,有理可依,讓哪怕只有一兩人閱讀時,還是能夠從中學到點是么。
這本書我始終沒有簽約,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能夠最大限度的,哪怕未來有一天,有人愿意來考古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從中獲得些什么。亦或者,就像我一般,我的大多數知識攝取的渠道大都通過小說、影視劇、綜藝等,希望有像我這樣的“同類人”,在里面真的能因此喜歡上中國的傳統文化。
這本書就此完結,感謝一路上陪伴我的人給我不少的建議,感謝我住院的每個夜晚,感謝鼓勵我的教授,感謝蓮羊老師和任少石老師對我的幫助,感謝劉文輝老師帶我領略中國古建筑的魅力,感謝那些在另一端閱讀的你們,最后感謝我自己在這七個多月的時間里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思考,不斷探尋,最終找到自己,找回初心。
下一本書不會太遠,我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心也不會變,這條路我還要繼續走,希望未來能遇見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遇見歷史,遇見未來。
我們下次見!